"小國心態"的第一個表現是,關起門來孤芳自賞,甚至是不知羞恥地自我吹噓,在精神上完完全全地體現了一個遠離世界中心的小國的那種不自信而又不甘心的情緒。
海地發生的地震,不僅僅是海地人民的災難,也是人類社會的災難。從地震發生的那一天起,無論身處何地,世人最為關心的就是海地人民的傷亡情況和來自各國的救助物質的運送情況。看著每一個從瓦礫中被救出的倖存者,人們都禁不住感到巨大的寬慰;看到每一具被運出的屍體,人們都禁不住感到由衷的悲傷。
在地震發生一週後,海地地震造成人道主義災難和震後救援的進展情況幾乎成為世界所有主要媒體每天的頭條新聞,而且常常佔據了新聞事件的絕大部分篇幅。這是因為編輯們知道讀者們關心的是什麼。我們同屬於人類大家庭,我們同居於一個地球村,世界人民在對海地人民的關愛在當前是第一位的。
可是,只要看看中國的官方媒體的報導。他們的頭條新聞卻永遠是中國領導人會見客人、發出指示、參加會議、視察各地的新聞。海地的災情則變成了敬陪末座的小消息。即使報導,重點也是中國領導人如何對海地救災發出指示、尤其是如何就尋找和運送八位在地震中遇難的中國人發出指示的消息。似乎不這樣做就不足以表現自己在世界的"領導"和"中心"地位。從這些官方媒體中,人們哪裡能夠找到一個與世界人民同呼吸的"世界大國"的影子,有的只是一個遠離世界而又極度自戀的精神侏儒。
"小國心態"的第二個表現是,人為地誇大本國在救災中的作用,以期得到世人的肯定和自封的"負責任的世界大國"的精神快感。為了彌補這種自大心理和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甚至不惜採用製造或傳播謠言的手段來踩壓別人,抬高自己。
最近幾天,中國共產黨最為權威的《人民日報》麾下的《環球時報》和《環球網》不斷出現"中國救援隊最先到達海地"、"美軍獨佔海地機場優先撤美僑惹怒火"等消息和評論。而這些都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中國救援隊並不是第一個到達海地的救援隊。海地地震是在一月十二日下午發生的。第一個到達的救援隊是與海地同在一個海島上的多明尼加的五人救援隊,這個隊伍是在十三日的上午到達的。在十三日到達救援現場的還有美國、法國、冰島、波多黎各的救援隊伍。美國派出的第一批救援人員來自六個不同的州,總人數達三百人。美國救援隊在十三日深夜十一點三十分以前便從廢墟中救出了九位倖存者。中國的救援隊到達的時間是當地時間十四日上午。
至於所謂的美軍獨佔海地機場的消息更是子虛烏有。美國送往海地的救援物質最多,運送救援物質的飛機最多,返回美國的空飛機也就最多。美國利用這些飛機送回了一些美國僑民,同時還運送了許多海地的傷員和孤兒到美國的軍艦和本土進行治療和安置。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國出力、出錢最多,救援最為有效,但是美國的主要媒體卻認為這些都是應該的。他們不僅沒有為美國政府大唱讚歌,反而不斷地批評其在救援組織工作上的所出現的問題。
國不論大小,在世界事務上大可不必過多地計較別人說什麼,只要為世界的和平和人民的福祉盡心盡力便可。只要做了該做的事,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尤其是一個大國,應該努力做與自己的實力相當的事情,為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做出更過的貢獻。關起門來故步自封,甚至不惜造謠來為自己樹立形象,到頭來只會成為人們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