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這是我國學者首次明確建議調整計畫生育。議題的重大性、作者的身份以及這篇文章刊登在新華社主辦的報紙上,這些因素使得胡先生結束獨生子女時代的呼聲一發出,立即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各大門戶網站都在突出位置轉載此文。
"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的基本國策是從1980年開始實行的,30多年來獨生子女政策在緩解我國人口壓力上成效卓著,然而,它的負面影響或者說現今及未來人口走勢已顯現危機。
其中,最為輿論關注的是老齡化危機,胡先生也有論及。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69億,並以每年800萬的速度在增加,根據聯合國人口署的預測,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6.7%,2050年將進一步上升到31.1%,大大高於屆時的世界平均水平(21.9%)。問題嚴重的是,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剛過1000美元,與發達國家大多在人均GDP達5000至1萬美元時進入老齡化社會相比,"未富先老"特徵顯著。如此可見我國養老問題相當嚴重。
與人口老齡化相對應的是勞動年齡人口持續下降,將來勞動力可能不足。進入21世紀以後,我國已經是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極低的國家之一,2008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降到5‰,胡鞍鋼指出,更重要的是,我國的婦女總和生育率已經降至1.8以下,屬於"少子化"類型國家,即婦女總和生育率的過快下降,明顯低於正常的人口生育更替水平。今後誰來養活中國?已然擺在我們的面前。
筆者注意到,公共輿論多以經濟因素來考量計畫生育政策,而很少有人文因素的考量。由於沒有兄弟姐妹相伴,如今的小孩缺少玩伴,童年的樂趣因此不夠豐滿,而且成年後在社會合作上也有欠缺。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小孩,諸多寵愛集一身的同時,小孩也獨自承載巨大壓力,長輩的殷切期望以及贍養老人的重擔都將使獨生子女感到生活沈重。對於父母來說也面臨著風險,假如小孩一旦去世,該是多麼痛苦。這些都關係到國民的生活幸福感,應當高度關注。
獨生子女政策是特殊時期的產物,一代人為此作出重要貢獻,也付出重大犧牲,正所謂"舍小家,顧國家"。現在應當考慮恢復國民的生育權利,尊重人們的生育意願。有人擔心計畫生育政策放開會引起人口井噴,其實這不足為考慮,由於養育成本高居不下,人們的生育意願已大大降低,有國外媒體認為,中國人已經習慣了小家庭和享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計畫生育政策的調整問題關係到我國未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面對緊迫的人口新形勢,計生政策調整問題應及早納入國家議題,交由全國人大、有關政府部門以及民眾進行實質性討論,然後決定調不調整?如果調整,又怎樣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