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這樣的農民工也加入了"被就業"的行列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字說,去年中國城市職工工資比前年增長17.2%,今年上半年工資比去年同期上升12.9%。"中國城市群眾的購買力似乎有了大幅提高",德國《世界報》接著筆鋒一轉寫道:
"現實卻完全兩樣。大多數公民吃驚地發現,他們工資袋中的金錢比他們被告知的統計數字少得多,工資增長也慢得多。著名博客夏余才把這種現象稱為'被增長 ',他的這一新概念一下子成了流行詞,越來越多地用於令中國人不可思議的統計數字。例如,失業的大學畢業生反駁70%就業率的統計數字,說自己是'被就業 '。虧損企業可以安慰自己,因為從統計數字來看,它們是'被盈利'企業。
《中國經濟新聞週刊》說,佔城市工人總數54.75%的6676萬私營企業職工至今被排除在統計數字之外。這家週刊公布了國家統計局有關私營企業的工資數據:去年私營企業職工平均只掙了17071元,其中3600萬產業工人的年薪僅為16443元。
中國統計局官員正式統計出的平均工資為29229元,但它只是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公司和合資公司的職工工資。一億三千萬民工不包括在內,城郊和農村的所謂農民工的工資也不在其中。《每日經濟新聞報》說,四億一千萬工薪階層的人員中,統計局至今只登記了一億一千萬人。
由於這些疑竇叢生的統計數字造成了群眾有購買力的錯覺,公眾對統計局施加壓力,要求數字應能接受審查。律師們要求公布國家預算,查閱刺激經濟專款的使用情況。一篇廣為流傳的博客文章問道:'為什麼我們被增長、被就業、或被幸福呢?'他的回答是:'因為我們總是被別人代表了'。"
中國國內對汽車的巨大需求推動了中國汽車工業興旺發展。中國的汽車製造廠家紛紛尋找國際名牌"借雞生蛋",《新蘇黎世報》注意到中國汽車工業的這一新動向:
"吉利公司的老總李書福設想三、五年內在國外開設15個工廠,使三分之二的產品在中國境外銷售。如此看來,與自己艱辛開發、爭奪陽光下的一席之地相比,還是以收購名牌作為跳板更為合適。這種乍看起來很高雅的做法其實帶有各種危險。如果有經驗的汽車廠家福特、通用、寶馬和戴姆勒分別收購沃爾沃、歐寶、薩博、陸虎、克萊斯勒和現代等公司都遭到了失敗,難道吉利收購沃爾沃就能成功嗎?
想改造沃爾沃公司的人必須先好好研究瑞典的企業文化,生產設點和銷售市場都是這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成功的關鍵。'沃爾沃'牌子的背後有一系列承諾:安全、冬季適用、尤其有利環境保護。吉利真的有能力接手嗎?它失敗的風險很高,和晚間駕車在北京市區行駛被交通堵塞擋在半途中的機率差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