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9月11日宣布,對來自中國的輪胎課徵關稅,以保護美國製造業對抗大批中國制輪胎進入美國市場。(網路圖片)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本月稍早宣布,對中國進口輪胎課徵高達35%的關稅,引發美中即將發生貿易戰的疑慮。然而,對大多數美國民眾來說,中國進口輪胎的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考量。
MSNBC 有線新聞網報導,據美國聯合鋼鐵工人工會(United Steelworkers union)的資料顯示,中國的輪胎進口量從2000年的1,500萬個,成長到去年的4,600萬個。今年中國輪胎進口量更加速成長,八月份的進口量較一月份成長了57%。工會控訴中國進口傾銷,不公平貿易的結果,減少了數以千計美國人的工作機會。
在這場貿易大戰背後,就中國產品以往的安全性來看,從牙膏、寵物食品、玩具到干牆等一連串的不良記錄,自中國進口輪胎的品質,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
目前,許多輪胎製造商為節省成本,已外移至中國生產,固特異(Goodyear)輪胎髮言人表示,該公司在全球的品質標準都是相同的,不論是在奧克拉荷馬州、德國、巴西、印尼或是中國製造。
美國輪胎產業協會(Tire Industry Association)則表示,根據美國政府的測試標準,自中國進口的輪胎,大部分都是安全的。
然而,問題在於中國自行製造的輪胎。去年美國國家高速公路安全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發布調查報告顯示,由上海保隆汽車科技(Shanghai Baolong Automotive Corp)製造的輪胎閥桿(valve stems)有瑕疵,所銷售出的3億個輪胎閥桿易爆裂,會造成輪胎漏氣,並已經導致1起死亡事故。
另外由杭州中策橡膠(Hangzhou Zhongce Rubber Co.)所製造的輪胎,由於胎面剝離,導致2起死亡事故,該公司並緊急召回已售出的45萬個輪胎。
因此,就像其它產品一樣,消費者必須小心,一分錢一分貨。中國製造的名牌輪胎與中國輪胎製造商自行設計製造的輪胎有巨大差異,消費者應視這兩種輪胎為完全不同的產品。
據《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雜誌對23個輪胎所做的測試顯示,在中國製造的有7個,其中6個排名進入前1/2,包括日本東洋輪胎(Toyo)、美國Cooper、倍耐力(Pirelli)、以及韓國錦湖(Kumho)等,這些都屬於輪胎大廠,美制與中制的品質差不多。
但中國玲瓏(Ling Long)生產的輪胎可不是這麼回事。據Car and Driver雜誌所做的測試,玲瓏輪胎與頗受歡迎的橫濱(Yokohama)輪胎有著相似的胎面花紋,常會造成消費者認為兩者應有相似的表現,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該雜誌測試發現,在煞車距離與彎道抓地兩個項目,玲瓏的表現極差。在時速50英里的情況下,與表現最好的輪胎相比,所需的煞車距離多出22英尺(6.7米),相當於1.5部車的長度。玲瓏輪胎的整體表現也非常差勁,比前一名的分數足足少了一半。
中國輪胎必須向消費者證明它們的價值,不僅在胎面花紋上,而是在輪胎的製造技術上。遺憾的是,由於這些中國輪胎的目標客戶鎖定在市場低層,對這些消費者而言,他們對價錢更為敏感。
此外,由於中國輪胎公司一般在美國沒有資產,因此每次發生事故,受害人都難以獲得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