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何時開始和如何進行退出經濟刺激計畫的問題上,各國的態度不盡一致。雖然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充分表達了對刺激計畫的高昂成本和對未來經濟發展副作用的擔心,傾向於盡早地準備啟動退出機制。但是美國、英國和中國等國家對退出刺激計畫卻表現得非常謹慎。各國的不同態度大致取決於他們對本國經濟走出經濟衰退的時間表的估計。
德國和法國希望早日開始退出機制,這是因為與今年第一季度相比,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在第二季度已經出現了百分之零點三左右的增長。這個增長速度雖然很慢,但是從技術上而言,它們已經走出了經濟衰退。美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為負百分之一,這個衰退幅度雖然低於世界銀行和其他國際組織原來的估計,但是仍然處於衰退區間。而英國經濟在第二季度則衰退了百分之零點七。不僅如此,經濟合作組織還預測英國將是在發達國家中最後一個走出經濟衰退的國家。
雖然其他國家對待退出機制的態度大體上基於他們走出經濟衰退的速度,但是中國的態度卻無法通過這一標準來進行解釋。中國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百分之六點一和百分之七點九,而且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增長率會更高。從理論上看,經濟衰退在中國根本就沒有出現;而且從邏輯上講,不斷升高的經濟增長率應該是的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先啟動刺激計畫退出機制的國家。
但是,中國的態度卻絕然相反。關注中國經濟的人不難看到,面對越來越多的經濟專業人士對中國政府經濟刺激計畫的副作用的擔心,中國總理溫家寶近幾個月來不斷地在各種場合呼籲要堅持刺激計畫。就在昨天(九月十日)大連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溫家寶再次強調:"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並不斷豐富和完善一攬子計畫。"
如果說中國對經濟刺激計畫的退出機制的態度無法用經濟增長率來解釋,要想證明國政府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經濟刺激計畫,那便只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危機的程度是無法用經濟增長率來衡量的。如果經濟增長速度無法衡量中國的危機的程度,那麼什麼標準能夠用來準確地衡量中國當前的危機呢?我們很難用這篇短文來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只需要指出,從經濟層面上看,中國的危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其極度扭曲的經濟結構;二是大量的失業人口。
本來,在世界經濟衰退帶來的出口劇烈下降和絕大多數產業的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中國可以利用相對有利的財政狀況將重點放在提高普通民眾的收入、刺激國內消費等方面,並以此為契機改變經濟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不良結構。這樣做不僅僅有利於短期的危機應對,也有利於長期的經濟增長。遺憾的是,中國當前的刺激計畫的著眼點仍然在經濟速度上,對改善經濟結構和拉動就業拉動作用不大。
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刺激計畫主要依賴各級政府的投資和國家控制的銀行系統的信貸投放,具有活力的私有經濟在整體經濟中的相對作用更加壓縮。這樣做無異於飲鴆止渴,使得經濟對政府干預和銀行支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一旦刺激計畫停止,中國的經濟形勢將比此次金融危機發生前的時候更加惡化。尤其是當其他國家紛紛退出經濟刺激計畫之後,中國經濟的問題就會更加突顯現出來。這正是雖然享有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但是中國卻是最害怕啟動退出機制的國家的根本原因。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