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歷史的這一天(八月十五日)

作者:李敏勇 發表:2009-08-15 12: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六十四年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日本宣布戰敗,二戰結束,也終結了對臺灣與朝鮮(現在的南韓、北朝鮮)的殖民統治。亞洲被殖民國家,從此走向獨立之路。

這一天,是南韓和北朝鮮的獨立紀念日,也是光復節。但對於臺灣,這一天的意義和記憶是消失的,既非光復節也不是獨立紀念日,臺灣新的悲劇性開端,是這樣開始的。

因為祖國的迷惘、中國的迷障,臺灣並沒有在日本宣布結束殖民統治後,獨立為一個自己的國家。而是迎接國民黨中國,並以代表盟軍接收的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之始政日為光復節。

國民黨中國在臺灣之始政,臺灣人民以歡迎始,卻以怨懟終。歡天喜地迎接"祖國"的接收者,不到二年,就發生二二八事件,日治時期養成的菁英份子犧牲殆盡。這恰與臺灣被大清帝國割讓給日本的,以抵抗開始、接受而終相反。

因為沒有主體性,一八九五年臺灣被割讓,作為清日甲午戰爭之戰敗賠償。再因為沒有主體性,一九四五年迎接國民黨中國進佔,臺灣成為一九四九年以後流亡國民黨中國的復興基地。臺灣的命運成為他者命運寄託,而不是自己掌握的前途。

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五年的臺灣,是日治的日本化(或歐洲化);一九四五年迄今的臺灣,是國民黨中國進佔統治的中國化(或美國化)。因為沒有主體性,前後並非累積豐厚化,而是後者清除前者。

臺灣,被卡在兩個中國的羅網裡的。戰後的長時期,國民黨中國反共產黨中國,實施戒嚴統治一黨化獨裁,受盡宰割,在面對民主化、獨立化潮流後,國民黨中國援引共產黨中國力量,臺灣成為私相授受的籌碼。

一個美麗之島,因為沒有主體性的歷史,不能以國家的條件光榮地存在。歷史性的災難和地理性的災難印拓的發展進程,有血有淚。站在歷史和地理的時點上,反思命運的動盪,重要的是精神而不只是感覺。只有確認主體性,拒絕再被出賣,才真正能重建,改造自己的"國家"。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