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環保意識

作者:歸去來兮 發表:2009-07-12 21: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戴禮.易本命》中有這樣一段話:子曰:"......故帝王好壞巢破卵則鳳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魚則蛟龍不出焉,好胯胎殺夭則麒麟不來焉,好填溪塞谷則神龜不出焉。故王者必動以道,靜必以理.動不以道,靜不以理,則自夭而不壽,妖孽數起,神靈不見,風雨不時,暴風水旱並興,人民夭死,五穀不滋,六畜不蕃息。"

看看當今天下,特別是中國,對環境的破壞無不符合孔子所說,當然鳳凰、蛟龍、麒麟、神龜早已不見,其它的很多物種不正在滅絕或頻臨滅絕嗎?刳胎都刳到人自己身上來了,不恐怖而可笑嗎?我不知道最終這會帶來什麼後果,但可以說是滅絕人性。古代的填溪塞谷不會有現在的造水庫,填湖圍田,和填海造田那麼厲害,但已經造成嚴重後果,更何況現在。世界上很多大河上的水庫,如尼羅河上的水庫、黃河小浪底等,已被證明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甚至可以說得不償失。

"風雨不時,暴風水旱並興,人民夭死,五穀不滋,六畜不蕃息。"這不是對現在世界情況的生動描述嗎!看看中國這段時間南澇北旱的,洪水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看看世界上的各種瘟疫,真是人獸同遭劫啊!孔子都已知道這是對環境的破壞,資源的過度消耗引起。

中國古人一直把地球視為一個生命,河流就是他的血脈,那人在上面造水庫不是讓他得血栓了嗎?如果他要自救,那不就要用洪水把壩衝垮或來個地震啥的把壩震垮嗎?

中共的黨文化教育總是說古代的東西是腐朽落後的,看看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吧,對環境的認識是多麼深刻,環保意識多強,孔子的這思想來源於《易經》,究竟是多少千年前人們就知道了還很難定論。中國及世界的統治者,為了子孫後代,請聽孔子一言:"故王者必動以道,靜必以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正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