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關注鄧玉嬌(中)案
執政60年來,除了中共自己發動政治運動,沒有什麼動作可以引起動亂。以政治運動打擊政治對手,本來是中共視為"自然"的拿手好戲,然而這種政治遊戲往往超出其策劃者的意料。
社會苦於這種政治遊戲久矣
今年"六四",與往年有些不同。
一是20週年,不僅是整數週年,而且"殺20萬人保20年穩定",雖然在漢語裡那所謂"20年"不一定是整整20年,卻畢竟是有些"到期"的意味了。而恰在"到期"之際,"五一二"大地震週年引起中國是否"無公民"的關注,鄧玉嬌事件更激起民意強烈反應。
其二,民間批評八九民運的聲音多了起來。香港畢竟還自由得多,在那裡表達就最為公開,而要學生也為屠殺負責就更具刺激性。
其三,趙紫陽的口述回憶錄出版。趙先生的講道理,他的不認錯,以及他的更多的思考,與中國共產黨的種種或明或潛的規則,形成鮮明對照,而"六四"鎮壓的是非、中共黨內鬥爭與民運之間的關係等等,也再度議論紛紛。
中共的官方態度,其實一直沒有變,只是表面的說法顯得溫和了一些,看來對民意還是多少瞭解一些,盡量避免刺激。但是,趙紫陽的書出來,半官方的喉舌還是堅持說,中共對1989年"北京政治風波的性質的結論""符合黨心民意",所以反對"翻案"。
有不同,有一貫,而這"不同",對於那"一貫"亦非全然不利,中共官方對於當年的血腥鎮壓就仍然堅持其"正當性",對打倒趙紫陽更宣稱是"歷史鐵案",即使它見不得人,也沒有關係,反而正是黑箱之特色。
百姓不一定關心國家大事,不一定關心政治,民意不一定都同情學生運動,這都是很自然的,而在20年前的那個時刻,學生運動得到社會各界幾乎一致的同情與支持,也是很自然的。這兩種自然之間,似乎有些衝突,因為在其中,有著很大的不自然。
當年胡耀邦逝世,只是出現了幾次遊行示威、靜坐抗議,只是出現了自發組織的"團結學生會",而在胡耀邦逝世之前,據說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也不過是一些文人以建國40週年、西單民主牆民運十週年以及法國大革命200週年的名義,而有一些舉動。當局如臨大敵,視為"動亂"。其實,除了中共自己發動政治運動,沒有什麼動作可以引起動亂。以政治運動打擊政治對手,本來是中共視為"自然"的拿手好戲,然而這種政治遊戲往往超出其策劃者的意料。策劃者的權力越大、地位越高,其政治動亂的後果就越嚴重。中共建立政權以後,社會苦於這種政治遊戲久矣,而中共還要把"動亂"的帽子戴到別人頭上,這對於社會而言,是很不自然的事情。
濫施國家恐怖主義手段
殺人保穩定,是表示鐵腕的決心,還不是殺人的理由。理由據說是發生了"暴亂",現實卻是根本就沒有"暴亂"。北京的學生和民眾,當然知道自己根本無法真正阻擋軍隊進城,而他們那樣堅持不懈地聚集起來阻擋軍隊前進,是很自然地相信,號稱"人民子弟兵"的這支軍隊不會真的公然在首都北京開槍殺人。他們的要求很簡單:事情應該政治解決──政府應該承認學生愛國舉動沒有錯,應該與學生真誠地對話。
但是,已經不自然了,就還要繼續堅持不自然,不自然到底。自己命令軍隊動武,殺人成百上千,還大肆渲染民眾反抗中打死了軍人。於是,自己手上沾滿民眾的鮮血,還那麼厚顏無恥、理直氣壯,臉不變色心不跳地堅持自己的事變版本,堅持不懈地禁止其它的版本,使內地一代年輕人不瞭解"六四"事變真相。
到如今,一樁"很普通的命案",不甘受辱的弱女子手中刀光一閃,惡官或死或傷,本可以"涉嫌正當防衛、防衛過當或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立案,卻硬是對那小女子以"涉嫌故意殺人罪"為偵查方向,致使輿論大嘩。至今,當地警方在公安部支持下一意孤行,地方當局與中宣部沆瀣一氣,施展國家恐怖手段,不僅對律師做手腳,還封殺輿論、毆打記者,調動軍隊的傳聞也出來了,堅決與民意對抗。如此不自然的行事,與中共當局應付八九民運的邏輯一脈相承,激起反彈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官逼民反,是很自然的歷史規律。但是中國共產黨很自信,它要改寫歷史的邏輯,堅持說那是"民逼官壓",是不知死活的人們自己往槍口上撞。它開動它的強大的宣傳機器,對著遭受失敗的民眾大喊:"你們罪該萬死!"它的邏輯似乎已經在深入人心,讓人們漸漸覺得,的確是因為那些人自己"找死",於是政府毅然玉成其志,讓他們獻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造就了國家的發展和繁榮。到現在,各得其所,即使不是皆大歡喜,畢竟已是鐵案鑄就,又何談平反或翻案?
"民逼官壓"與"鎮壓有理"
偏偏有些人還是不知好歹,就像魯迅筆下那個狂人,在官方寫就的歷史中橫看豎瞧,在那字裡行間竟然看出了"吃人"的字樣。這樣的人,當然不能讓他們有言論自由,同時也就連累得所有的人們都不能自由言論。須知,中國共產黨的邏輯與《共產黨宣言》的邏輯恰恰相反,不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而是"某個人的自由發展成為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限制"──亦即,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會因為某些人自由發展而付出代價,一切人的自由發展因而付諸東流,只能滿足於生存權利的保證。
這樣,就不難理解,中共喉舌為何那樣得意,"中國在過去二十年裡出現全國上下一心一意搞建設、奔小康的現象",因為這充分證明了"民逼官壓"的邏輯,證明了"鎮壓有理"。當然,這裡要避免提及的是,這時,人們的公民權利被嚴格限制,他們對於政 治的看法,對於國家發展方式、社會狀況的意見,不能公開表達,最多只能在當局尚且無法完全控制的虛擬空間裡才較為自由,但也要忍受刪帖之苦,同時,他們的財產權利也就經常受到侵犯,特別是在"反對私有化"名義下,只能忍受自己的權益經常被政府損害。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領導人很喜歡對日本人這樣說。應該說,這是對的。不過,本著"責己嚴而責人寬"的傳統之德,中國共產黨應該做個表率,不要指望頒行了自己的版本、抹去了趙紫陽的名字,歷史就真是那個樣子了。人們不會忘記在南京發生的屠殺,也同樣不會忘記在北京發生的屠殺,何況,當年的日本軍隊至少在名義上還有對付中國武裝力量反抗的藉口,而20年前的中國軍隊,是在屠殺本國平民。
(原載《動向》雜誌2009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