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教授:死亡教育是為更好活著*
在忌諱談論死亡的華人社會,大學開設死亡教育還是很新的作法。周燕雯2006年開始在香港大學教授死亡教育,她驚訝地發現,每年竟有500名學生選課,還有很長的等候名單。她說如果在社區替一般人開課恐怕沒有人會參加,但是大學修課可有學分,比較容易傳遞訊息。
她說:"因為我們覺得學生還有一段時間才到老,可能他們比較開放一點,學生將訊息帶回家的話,也會比較好,因為這不是一個個人的題目,也是家庭的題目。"
周燕雯在課堂上請醫學專家講述死亡的過程,請曾瀕臨死亡的人或自殺獲救的人講述經驗,不同宗教的人有類似的瀕死體驗,她並讓學生用繪畫描述對死亡的感覺、要學生假設飛機即將墜落寫信給所愛的人、讓學生選擇自己希望的喪禮方式等。
周燕雯發現,如果將死寫信給所愛的人的對象,86.4%都是父母親,只有12.1%是男女朋友,很多學生一邊寫一邊流眼淚。課程結束後,許多學生反應說,他們對父母更好,更想瞭解他們,對家人更關心,對人生追求的優先秩序重作安排。還有一名學生原本想自殺,後來改變了心意。周燕雯說,死亡教育目的是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
周燕雯表示,她自己和很多中國人一樣,從小被父母禁止提到死亡,人對死亡的恐懼很大部分是因為不瞭解。她從事社會工作和老年研究多年,發現很多喪禮儀式其實都有心理治療的作用,例如中國人焚燒紙錢和紙紮的房子、車子用品等,可以減少對亡者欠負的感覺。
周燕雯說,有位年長婦女燒了紙紮傳真機,後來多次寫下對亡夫的思念傳真出去,她雖不知道所傳的其實是紙公司的號碼,但她的心理感覺卻真的好了很多。
*東西方學生反應相近*
南加州大學設有老年研究學多年,也開設有死亡教育的課程,教師蘇珊.安喬當諾非常驚訝東西方學生的反應竟如此相似。
她說:"我在南加大老年研究所教授死亡教育,我發現比較我們的經驗是很有趣的事,我們其實沒有甚麼大的差異。"
她說,儘管美國不像中國有那麼多忌諱,但是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都差不多,不讓小孩參加喪禮的保護做法也都一樣。安喬當諾要學生假設只剩3個月壽命寫信給所愛的人,大多數學生也都是寫給父母,9成學生更因此與父母展開觸動心弦的對話。
南加大社會工作系教授齊銥認為這種教育是很值得的,尤其是在美國的亞裔新移民,平常家人相聚的時間不多,又忌諱談身後事,其實老人大多數已經不那麼害怕談論,所以更應該有所瞭解預作安排。
齊銥說:"醫院裡面工作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亞洲人很典型的,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沒有跟兒女說過要怎樣安排,所以就是一團糟,經驗很不好。那個時候大家心情不好,兄弟姐妹又吵架,導致很多家庭的問題。"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