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胃王」比賽相當盛行,然而一不小心,就會發生因吃太快、吃太飽導致噎死的意外。長期過量飲食也會導致胃的彈性疲乏,影響到吸收,必須正視。
中醫很重視脾胃在整個生理功能中的地位,其功能類似消化系統。舉凡任何食物進入胃都會先經過初步處理才進入大、小腸。所以如果脾胃活動正常,就能促進對於食物的吸收。
過度的飲食就是中醫所謂的「飲食不節」的情形,若因過飽、過食導致脾胃撐帳,就會出現傷食的情形。除了腹滿、腹悶的表現外,另一方面會有噁心、嘔吐、撐脹、吞酸、排便不順暢、便秘等情形。
若損傷了脾胃,甚至會經常性的打嗝、呃逆、胃口變差。若是發生在小孩身上,比較擔心的是,脾胃吸收不良,進一步影響生長發育,也就是中醫所謂的「疳證」。
人吃五穀雜糧,脾胃的受損多少會影響到營養的吸收,若是一旦傷食,需要知道如何預防與治療。
◎飲食小秘方
●若腹脹很明顯,建議可以用金橘煎湯喝或泡茶飲,也可以使用金橘餅來消腹脹。此外,佛手柑在《本草便讀》亦記載:「佛手,專理氣快膈」。食物損傷所導致的腹脹,可以使用佛手柑12至15克開水沖泡,代替茶飲。
●因為吃太多肉類所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呃逆想吐,則建議可以用山楂14顆,水煎服用。山楂能消除肉類堆積所導致的脾胃脹滿,《滇南本草》中提及,其能消肉積滯、下氣。所以適當的食用山楂,可以減緩吃太多肉所導致的腸胃積滯。
●麵食類、穀類及糯米類吃太多,可以用炒穀芽30克水煮服用。
●此外若有泛酸呃逆的情形,可以配點生薑當菜料,一方面可以幫助腸胃功能的恢復,一方面可以促進消化,但避免再食用過多甜食與醃製品,以防胃潰瘍。
●若出現便秘或是大便溏瀉的情形,先減少飲食,以免造成腸胃負擔,並且搭配按摩穴道的調理方式,以減少不適。
◎中醫穴道的自我調理
●內關穴(圖1):針對容易嘔吐不舒的人,可以按壓雙側內關穴。按壓時,以該穴酸楚度,並且配合屈伸手腕,以使氣血順暢。
天樞穴 (圖︰李聰界提供)
●天樞穴(圖2):若是吃飽腹脹明顯不舒,甚至是便秘的人,可以按壓肚臍兩旁約兩吋的天樞穴。剛吃飽不建議做,等飯後半小時之後,再按壓該穴,輕揉按即可,避免過度用力。
內關穴(圖︰李聰界提供)
●足三里穴(圖3):若是已經脾胃損傷,導致食慾不佳,或大便溏軟,可以按壓足三里穴,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甚至有時使用艾條,灸該穴也可以加強功效。
參加比賽固然是求勝心強烈,但在體力與能力上要量力而為,切忌過量,以免不僅沒贏得比賽,還賠上健康與生命。若一旦有脾胃功能的問題,應該主動求醫,在醫師調理與自我調護的狀態下,盡速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