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揚州晚報")
筆者從相關報導中注意到, 10月29日下午,在三人組回到溫州之後,記者撥打三人工作組成員之一的鄭某的手機,鄭說,記者怎麼來關心這個事情?隨後就挂了電話.再打,就稱打錯了. 而派出工作組的溫州市委,市委組織部對記者的採訪要求一概實行"一問三不知"策略. 10月29日,浙江省紀委,浙江省委組織部幾乎用同樣的話回答記者詢問.也就是說,溫州有關方面對此事件採取了三緘其口的態度,對此我頗感莫名其妙不以為然.
楊湘洪是公眾人物,自然其出國不歸事件是一場公共事件或公共危機.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指出: "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他連續提出這四種人民權利,是對憲法第35條關於公民權利的進一步闡發.因此,公眾有權知曉楊湘洪事件的實情真相及事態實時發展.
其 實,網路信息時代對公共事件及時公開是一種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大智慧.道理很簡單,因為謠言止於公開,猜測止於真相,實時公開事件真相可以讓民間猜測和網 絡謠言消弭遁形.反之,對事件三緘其口守口如瓶則無異於放縱猜測謠言.我注意到,現下坊間對楊湘洪事件可謂版本不一眾說紛紜.版本一,楊擔任區委書記期間 最大動作就是鹿城區舊城改造,當地企業家流傳的猜測說法是,楊曾經為一些企業融資幫過忙,金融危機發生後許多企業面臨困境甚至有的已經倒閉.一些老闆在企 業尚未徹底崩盤時就已先期跑到國外逃避麻煩,其中包括當地某著名的防爆器材廠老闆,楊只是如法炮製.版本二,溫州市中心區開發有限公司和江濱房地產建設開 發公司總經理周和進違紀醜聞或許是另一個誘因.版本三,據溫州當地一名不願意公開身份的幹部稱,從現有證據看楊出走並非臨時起意,楊可能被調查的風聲已在 官場流傳半年.
對公共事件採取封口迴避態度不可取.近年來,少數地方在因應處置公共事件時,由於採取封口隱瞞態度而導致事態擴大化 和處理被動的教訓不可謂不多不可謂不重.近的如不久前的翁安事件,毒奶粉事件等,遠的如達州大竹群體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等.國人不會忘記, 2007年1月17日四川達州大竹縣發生一起嚴重群體事件,事後達州市政府總結了教訓.其導火索正是一個關於"16歲少女被輪姦致死"的傳言遲遲沒有得到 有關部門澄清,公眾的情緒遂走向失控.回到楊湘洪事件上說事,倘若不及時用權威的信息發布公開事件真相,側不僅讓流行版本愈來愈多愈傳愈神,以訛傳訛的結 果勢必是謊言變成真理假相代替真相;任由迷霧重重存續下去還勢必讓人對地方相關部門相關官員的守口如瓶行為猜測不斷.如此這般,久之勢必損傷地方黨組織在 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力和美譽度.
在我看來,既然楊湘洪事件已然在媒體上公開曝光亮相,就不能有上文無下文.就事件本身而言,無論當事 人是否涉嫌違法違紀問題,皆大可不必三緘其口"猶抱琵琶" "有事不怕事,無事不找事"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才是實事求是以民為本的理性態度.反過來,有關部門愈是三緘其口守口如瓶愈會激發公眾好奇心聯想欲愈會讓謠 言"有鼻子有眼".
地方對待處置公共事件不同態度的背後,考驗的是對公共事件的認知分野,折射的是應對公共事件的能力智慧.我期待楊湘洪事件的真相盡快大白於天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紅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