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油價帶動了運費的上漲,因此凡運費佔成本比率偏高的產業都受到很大衝擊。尤其是近年來普遍流行的產銷全球化,使得我們到處都可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產品,這種全球運籌的WalMART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戰。
以食品為例,就如作者康斯勒在《沒有石油的明天》一書中分析,美國農產加工食品,在其產銷過程中,平均旅行了1,300哩,運費居然佔了成本85%,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因此在油價高漲的情勢下,愈來愈多廠商改為在地生產,也使得原來蕭條的農村又有了新的生機。
再看看傢俱業的經營模式,通常都是把美國木材出口到亞洲,製成傢俱再運回歐美市場銷售,但由於運費高漲,宜家公司(Ikea)月前已決定在美國設立第一家傢俱工廠。
再看看洗衣機也是相同,過去將巴西礦砂運到亞洲製成鋼材,在中國做成洗衣機,運到加州包裝,再送到芝加哥席爾斯百貨(Sears)販售,這種供應模式在高油價環境下,確實需要重新考慮。
除了貨運之外,高油價也帶動了人員旅運費的上漲,航空、觀光及旅遊業都受到嚴重的衝擊,取而代之的則是網路的加速應用。不論會議、購物、看病或訪友,都可以透過網路視訊,進行遠距交易或服務,而免去舟車勞頓及昂貴的旅費,因此許多企業也已加快腳步,採用借重網路產銷的營運模式,而且很快就可以看到成效。
再看看過去不太可行的電動車,最近也由於油電價差擴大而較為樂觀。為了克服電池成本偏高所造成的阻力,業者決定提供電池租用及按電計酬的電能服務,以降低使用者初期購車的負擔。更有業者提出共用(car share)的模式,也就是類似"零元手機",使用者不必付錢買車,只在用車時才付費。這些新模式,都是利用長期累積使用時的油電價差,來降低使用者採用電動車的進入障礙。
此外,由於油價高漲,各國政府都紛紛提出節能減碳及替代能源的獎勵措施,企業若懂得善用這些政策優惠,也可以順利切入新商機。例如太陽光電、LED照明、自行車、風力發電等,目前都是成長的好機會。
專為企業提供節約能源顧問服務的ESCO,也是一個因為高油價受政府鼓勵而快速成長的新興服務業,他們藉著先不收費用,僅與客戶按比例分享節能效益的營運模式,提高了客戶接受節能服務的意願,而順利擴增業務。
總之,高油價雖然給很多企業帶來不小的威脅與衝擊,但若能參考上列案例,深入瞭解高油價所帶來的改變,掌握創新的營運模式,不但能降低負面影響,也可以找到許多企業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