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在漁人碼頭把火炬交給負責第一棒的火炬手武術運動員梁洪敏。
事情壞就壞在"聖火"這兩個字身上。
本來也就一個"奧林匹克火焰"(Olympic Flame)而已,中國人硬是要把它封神封聖,好了,加上一個"聖"字,就變成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民族尊嚴象徵",挨不得碰不得更罵不得熄不得搶更不得,把好端端的火炬世界巡遊變成了一場搶奪聖火與誓死捍衛聖火的鬧劇。
辦一場奧運當然是好事。但也不是什麼生死攸關的大事,每隔四年,總有一個國家(正確點說是城市)雀屏中選,哪一個被選中,其中當然有著種種的複雜原因,但對全世界的體育愛好者來說(假如你不愛體育,則奧運會根本一文不值,除非是做奧運生意的人或藉奧運撈政治本錢的政客),最關心的是今屆有什麼耀眼的體育明星亮相或有些什麼記錄被打破,在哪裡辦其實並不重要。
人們都記得"小甜心"奧嘉.高拔把體操由運動變成娛樂的魅力,都記得歌曼妮絲體操的10分滿分,都記得"神奇小子"劉易斯的四面田徑金牌,都記得歐文斯使希特勒面目無光,記得米高.莊遜的"風火輪"式跑姿,可誰會記得四年前的雅典或八年前的悉尼奧運會主辦者有什麼名垂史冊的輝煌成就?奧運會的真正主角,永遠都是運動員,主辦城市(請注意:不是國家)不過是個場地提供者而已。
傳遞"奧火"(不是聖火)不過是提醒人們奧運快要舉行的儀式,理應開開心心有如一場嘉年華,最好是讓群眾一起跑,大家高興一場。但中國人不知為何,把這朵本來不屬於中國的小小火焰(說是奧火,當然是屬於希臘的了),當成了中國民族尊嚴和榮耀的象徵,所到之處如臨大敵,出動一批據說是搏擊高手的大漢把火炬手包圍得鐵桶似的,旁觀者可能連火炬的一點影也看不到。世人在電視上看傳奧火時,感受到的不是全民參與國際盛事的歡樂,而是看看會不會出現什麼爭火炬鬧得人仰馬翻的"好戲"。
其實就是有人鬧事,把火炬搶了滅了,又有啥大不了?要是中國人一笑置之,將搶火炬者當小丑,你滅了我就再點,你搶了嗎,我乾脆點上一支新的,那支就送給你也可以?風度泱泱,更顯得搞事者的無理取鬧如幾隻蒼蠅。但如今頭筋暴漲,咬牙切齒,把這點小事說成是國際反華大陰謀,大有火在人在火滅人亡之慨,或聲色俱厲或偷偷摸摸,反教天下人笑掉大牙。
自打嘴巴
遇上別人提到西藏提到人權,就說奧運不應與政治掛鉤,但這趟火炬來到香港,一看那份在火炬到達前一天才公布的火炬手名單,一百二十人之中,運動員佔不及三分之一,一大半的人不是富商巨賈,便是政治圈裡的"自己人",都跟體育八輩子拉不上一點關係,把火炬手的位子分給他們,完全只是政治酬庸,活生生地顯示了什麼奧運不應牽涉政治,完全是自打嘴巴。
香港火炬手的一百二十人名單,其實早在公布前已傳得沸沸揚揚,人們都估計得八九不離十。這張要由中國奧委會批准的名單(可說是國家機密)內容外泄,明顯是有人放風,結果輿情大嘩,嘲罵之聲四起,指責香港政府和香港奧委會把火炬手位子用來作政治交易,特別是"疑似特首候選人"梁振英和連路也走不動的過氣人大曾憲梓高調搶位,有人乾脆就說是"聖火之恥"。
其實原來的眾矢之的是香港特首曾蔭權,因為他是最早的表態者,說自己要跑第一棒,當時引來不少人指責,說跑第一棒的理應是香港唯一的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曾蔭權果然政治智慧甚高,馬上宣布退出,還說希望由李麗珊跑第一棒,把風波消解於無形。而緊接曾宣布自己有份的梁振英則陷入進退維谷,因為坊間傳聞他用盡所有關係,要求接曾蔭權跑第二棒,以顯示其"接班人"地位,如今曾蔭權一退,把梁狠狠的玩了一把--跟著退出,顯示自己只是個跟風者,硬著頭皮不退,變成死纏白賴,十分難看。機關算盡,到頭來反而成了大輸家。
還有就是把香港的門關起來,"疑似"搞事者,一概拒諸門外,更顯得"奧運政治化"與小家子氣。連凶悍的韓國農民都對付過了,還會怕如丹麥彫刻家高志活這種區區藝術家?杯弓蛇影,把自己弄成笑柄,真不知是誰的主意。要是香港政府自己要這樣做,無容納異己的胸襟膽色,就根本不配自稱為國際都市。如果是北京的命令,那當然無話可說,只是這麼一來,"一國兩制"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