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館何時能成為生活方式

作者:江迅 發表:2008-05-01 00: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依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出臺,5月1日是法定假日,3日星期六是公休日,4日星期天公休日調至2日,於是"五一"放假三天。

許多博物管已經免費開放

這是中國大陸法定節假日調整後的第一個"五一節"。 青年節

日前,共青團中央發布消息說,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年齡在十四至二十八週歲的青年,可在五月四日青年節休假半天,這樣就有3億多青年在這一天享受半天假期。

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部分私營企業已明確表示,5月4日與五一假期相連,又恰逢青年節休假方案公布,乾脆給全體員工放假一天,將五一假期延長。

以往"五一"是"黃金週",放長假一週,今年起縮短了,於是外出旅遊,特別是遠途出國旅遊少了。上週,詢問大陸10多友人,"五一"假期如何過,竟然沒有一人提到逛博物館。

博物館免費受冷遇

中國的財政正由建設財政向公共財政、民生財政轉變,對文化的投入加大了。博物館界當下正發生一場"革命",提供"免費大餐":上海、浙江、廣州、成都等各地一批博物館,先後打起"免費參觀"的大旗。按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財政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通知說,全國500家博物館、紀念館將在2008年全部免費對市民開放。

3月28日,北京33家首批免費開放博物館中的29家開始免費開放。免費開放首日,參觀人流是冷是熱?這一天,我正在北京採訪"世界傑出華人頒獎"活動,於是上午去了首都博物館。

早上8點多,首都博物館東門地下一層散客領票區有10多個前來領票的觀眾,8點半,博物館開始發票,20分鐘後領票區開始冷清。在博物館正門的團體領票窗口,10點前僅有一個大陸學生團體和一個日本旅遊團領票入館。

翌日,讀報看到,首都博物館免費開放首日,客流量不足1500人,不及日最高接待量的一半,其它博物館中,多數客流量也不足日最高接待量的一半,有8家博物館接待觀眾不到100人,全北京共接待觀眾9990人。看來,博物館免費開放首日沒有出現"爆棚"現象,依然受冷遇。

第二課堂

博物館被人們稱為"記憶的殿堂"

博物館是所在國家和城市的醒目名片,是市民的第二課堂。中國古代早就有"博物"這個詞,也有《博物誌》的書。

上海學者錢文忠說,經專家考證,"博物館"這名詞以及它所對應的概念,卻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產物,從歐洲傳入中國的歷史並不長。

在常人眼裡,博物館就是文物的館所,其功能無疑是收藏、保護、陳列、展示文物。不過,錢文忠對此必以為然,認為雖有其道理,但有失偏頗,偏在將博物館過分物化。

他說,文物的價值不能涵蓋博物館的精神,後人在博物館留連忘返,陶醉於藏品承載和傳達的歷史文化氣息,短暫渺小的個人生命得以沉浸在人類經驗的浩渺海洋,藉此感受超越和永恆,這就是博物館的人文精神。

2007年初夏,我和家人在法國巴黎,在奧賽博物館巧遇一位北京友人,她是隨北京旅遊團來的。說起法國的博物館,她忿忿說,前一天,她沒有跟團活動,自由行去了盧浮宮,晚上頗有點自我滿足感地回到酒店,在門口恰巧她的同團團友,攜帶著大包小包名牌貨下旅遊客車,他們從"老佛爺"掃貨而歸。

她被他們一陣惡嘲:"不購物,來法國旅遊幹什麼?""看博物館,能把旅遊團費賺回來?""自以為清高,不就是一個小白領嘛。"確實,很多中國人是把逛博物館視為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的無聊之舉。

公民意識

這就是時下中國人的素質。前天,我採訪北京教授胡星斗,談到當下反法浪潮中網民的作用,他卻認為,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民,中國的網民幾乎不是臣民就是暴民,一開口就是暴力,看看時下的網民帖子,缺少公民意識。

我再三問,能說絕大多數?他笑笑說,10個見不到1個,還不能說"幾乎"?中國人的差素質,與沒有進博物館的習慣,不能說沒有道理。

缺乏對歷史、對文物的敬畏心,中國人有多少底氣說自己的國家已經崛起?能以國際大視野與西方人對話?

說到素質,不能不說博物館入場者的素質。博物館是否應該免票,在2008年3月的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上,曾引發爭論。

免費開放,即考驗博物館的素養,也考驗參觀者的素養。免費開放,不可避免出現小孩在上海美術館的齊白石立軸前小便的事。

每天早上,幾個老年人在上海博物館前廣場鍛練身體後,走進博物館,在洗手間洗臉、擦身,弄一地水,臨走還要捲走一團衛生紙,灌滿一瓶純淨水。

這樣的事一時無法避免,就如北京軍事博物館負責人所說,作為公益性開放型博物館,沒有權利挑選觀眾。公共文化服務理念的缺失,才是免費開放最大障礙。免費開放是對公共文化管理者管理智慧的考驗。

百姓的客廳

據悉,上海博物館免費前,人均逗留時間超過2小時;免費後,卻減少到1小時,個別人入館轉一圈拔腿就離開。有人擔心,免費開放令博物館成為大眾"冬天去取暖夏天去納涼"的場所。

其實,這一切也沒什麼不妥,文化意識往往就是在潛移默化中積蓄的。博物館不是精英人士的後花園,而是平民百姓自己的客廳。

林語堂說,只有知道一個人怎樣利用閑暇時光,才會真正瞭解這個人的個性。知道中國人放假愛去哪兒,才能真正瞭解中國人。逛博物館,何時才能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