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汝陽縣劉店鄉一位蓋房子的農民找石頭時,偶然發現了一塊石頭掩蓋下的狀似肋骨的龍骨石,裡面似乎還有一個龐大的身軀。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龍」嗎?他將這個發現告訴了收龍骨石的老人,隨後老人告訴了專家。這個消息讓專家大為吃驚:河南竟然還有恐龍化石?隨後陸續的發掘逐漸展開河南恐龍的隱秘世界:哪裡是「育嬰區」?哪裡是恐龍的「生活區」?「生活區」內的恐龍又進行了怎樣的地盤劃分?
誰是「龍王」的發現者?
每天清晨,汝陽縣劉店鄉劉富溝村的村民李錘就會從家中出發,沿著裡溝長滿紫籐的溝底,來到裡溝的最高處。晨光迷離間,他總會想起當初的那個偶然發現。
4年前的3月份,也是紫籐花將開的季節。李錘做出了一生中最大的一個決定,他要在溝底蓋一座漂亮的新房。
按照當地的習慣,蓋新房要用大量的石頭填充房基。李錘粗略估計了一下,他的房基需要30多車的石頭。
恐龍化石
挖出恐龍化石的地層
地層中發現恐龍化石
長達18米的恐龍化石
有一天很奇怪,李錘忽然想到裡溝最深的一處尋找。這裡是裡溝的一處拐角,一側為高達二十幾米的山坡,一側為整齊的麥田。山坡的坡度並不陡峭,他順著最高處往下滑,剛好蹬著了一塊幾十斤重的大石頭。
這塊石頭半截深埋在岩土中,穩穩噹噹。他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石頭挖出來。石頭滾入溝底,李錘卻發現石頭掩蓋的凹槽內,露出白生生的一段石頭來,這塊石頭中間厚,兩邊薄,還有一些彎度。
好像是龍骨石,李錘下意識地想到。他拿起鐵鍬,向裡面又挖了一下,果然不錯。他敲下一截兒,發現裡面還有很長的一截兒,就順著向裡挖下去,挖了一尺多長,終於把它挖了出來。
這塊龍骨石跟以往見到的不一樣,寬三寸多,長一尺多,很像動物的肋骨。他們經常把這樣的東西叫龍骨石。
天天說龍骨石龍骨石,都傳說這是龍的骨頭,但村民都沒有見過龍。難道這裡深埋著傳說中的龍嗎?他又往裡面挖了挖,發現似乎有一個龐大的骨架。
他趕緊將挖出的凹槽填起來,做了記號以後悄悄離開。
龍骨石真能止血?
李錘回到家中之後不敢聲張,他甚至沒有告訴妻子,恐怕村民知道之後哄搶。但關於龍的想法,一直在他心頭滋長。他很想弄清楚,他發現的這個東西是不是傳說中的龍?
很快三個月過去了。一天,他正在忙活時,「老曹」找到了他。「老曹」叫曹宏欣,是這一帶有名的「收龍骨」的人。
劉富溝盛產龍骨石,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村民幹活的時候,牛犁犁一下,或者鋤頭刨一下,就能刨出龍骨石來;夏季暴雨沖刷之後,溝沿兒或溝底,就會出現大塊大塊的龍骨石。
當地村民已經形成傳統,勞作的時候碰傷了身體,就拿一塊龍骨石碾碎,敷在傷口上,有止血的作用。
龍骨石真有止血的作用嗎?李錘起初並不知道,大家都習慣這麼做,他也跟著這麼做。後來他跟地質專家接觸,專家告訴他,動物的骨骼在形成化石之前,其中的成分的確有止血的作用,但成為化石之後石頭已經置換了骨骼的成分,這種作用已經消失。
但在專家告訴他之前,龍骨石的確成為當地的一種神奇的藥材。老曹就是收這種藥材的人,而且是這一帶唯一收這種藥材的人。李錘說,老曹有親戚在縣醫藥公司工作,他收的龍骨石送到了縣醫藥公司,加工之後都當做了藥。
老曹已經收了十幾年龍骨石。李錘算是他的大客戶之一。龍骨石的價格很便宜,一般的都是0.25元一斤,比較純正的才0.5元一斤,但即便是這樣,還是能掙不少外快,這對於比較貧困的一個山村農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這一次老曹來,問李錘有沒有發現龍骨石。李錘說有,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他,並將自己懷疑它是一條真龍的想法也說了。
老曹說他有北京的朋友是古脊椎動物專家,他可以聯繫一下,以便弄清真相。
老曹帶著李錘的希望走了,他能給李錘一個滿意的答案嗎?
這位地球霸主沉睡了多少年
老曹是個細心人,早在1989年,他從收購的龍骨石中發現了其中的蹊蹺,便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寫信報告,當時的恐龍研究專家董枝明見到信後立即派自己的學生前來調查,並帶回了一些化石標本。但因為當時他正在進行新疆地區的恐龍發掘與研究,對汝陽的恐龍化石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
這一次,李錘聽說老曹去了四趟北京,但不知道結果如何。2006年2月18日,李錘的新房終於動工。一天他正在打地基,老曹氣喘吁吁地跑來找他,說專家們來了。
專家們找來施工人員,以李錘發現肋骨的地方為中心,從山坡頂部開始向下挖,他們開了個兩米多寬、三米多長的口子,向下挖到五六米深,就見到了龍的身體,接著清理出很長的肋骨、頸椎、跟鍋一樣大小的盆骨等。
李錘放下手頭的活計,專心致志地觀看傳說中的「龍」的真面目。他眼看著專家用石膏包裹起一塊塊的龍骨石,再纏上四五層麻布,堆起了7大堆,然後再一一運上汽車。最大的一塊竟然需要10個人去抬。
2007年11月,省地質部門又進行了第二次挖掘,挖出了拇指粗細、長七八厘米的龍牙等。「但還是沒有找到龍的尾巴,那尾巴肯定很長。」參與這次挖掘的李錘說。
這之後,省地質博物館專家根據出土的化石,復原出恐龍的原形,它被命名為汝陽黃河巨龍。這個巨龍身長有18米,光一根腳趾就有20厘米長,前肢較長,肩部高度為6米,肩寬達3米;臀部高度為5.1米,臀寬達2.8米,而頭部高度則有8米左右。它成為目前已知亞洲最高大、最肥胖的「亞洲龍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認為,根據化石的密度以及骨架結構推測,這條汝陽黃河巨龍活著的時候,體重應該在60噸左右。這重量相當於10頭大象的重量。而且它生活在白堊紀晚期,距今已有1億8000萬年的歷史。
「亞洲龍王」身後的億年謎團
此前,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為籌備建館事宜,特意前往北京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這裡,他們偶然聽說汝陽發現了恐龍化石,感到很驚奇,因為幾十年來,汝陽的地層結構一直被斷定為新生代,這個時代落後於恐龍繁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所以根本不可能有恐龍的化石出現。
不過他們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往調查,結果證明當初的地質斷定是錯誤的。
劉富溝一帶,被山環繞,形成一個錯落的盆地,這裡比較特殊的紅色泥土,在塊塊麥田的襯托下,格外顯眼。「亞洲龍王」的出土地,紅土已經填滿溝壑,與一側的麥田平齊,紅土之下,用腳一踢,就可能出現海生貝類的殘片。
李錘帶領記者,在兩條深溝裡轉悠,看到了幾處崖壁間露出的化石的一端----這裡地層結構清晰,無疑為恐龍化石點之一。李錘說,這只是省地質部門選定的四五十個挖掘點中的一小部分。
在這一帶,除了已經發現的「亞洲龍王」以外,專家隨後還發掘出巨型蜥腳類、中型蜥腳類、甲龍類(洛陽中原龍)、似鳥龍、大型食肉類恐龍等5種恐龍化石。
顯然,這裡無疑是一處密集的白堊紀晚期的恐龍化石群聚集地。在離劉富溝村四五里遠的何梁村的河溝裡,一個已經挖掘出的恐龍化石骨架,完好地躺在原地,被當地村民保護起來。這是汝陽盆地發現的恐龍點之一。
而在欒川的秋扒鄉和潭頭鎮一帶,也已經發現了20餘處化石殘存點,專家推測至少有四個化石層,除了發現的欒川盜龍以外,還有零星的蜥腳類、甲龍類和肉食恐龍化石等。這裡的恐龍以小型的獸腳類恐龍為主。
事實上,「亞洲龍王」的出土,不但打破了數十年我省無恐龍化石的地質年代斷言,而且它逐漸鋪開了億萬年前地球霸主在我省的神秘生活軌跡。
在我省南陽西峽、內鄉等地只發現了恐龍蛋而沒有發現恐龍化石,洛陽的欒川和汝陽兩地卻是只發現了恐龍化石而沒有發現恐龍蛋。
欒川、汝陽的恐龍與西峽、內鄉的恐龍蛋有何聯繫?西峽、內鄉等地難道是恐龍的「育嬰區」?而汝陽和欒川則為它們的「生活區」?它們什麼時間開始從「生活區」出發,到「育嬰區」產下蛋以後,再返回「生活區」呢?這樣壯觀的場面,究竟有多少秘密隱藏其中?
即便在「生活區」內,汝陽為何以巨型為主,欒川卻以小型為主?是戰爭的結果,還是環境與食物的因素?
種種猜想,勾勒出河南恐龍家園的神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