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幹 "內參制度",是一種頗具中國特色的信息特權制度。它不僅剝奪了普通民眾的知情權,而且堵死了新聞輿論監督上層權力黑箱的可能。這是當下中國無法真正形成"輿論監督環境"的制度性根源。
中國官方媒體上下都有嚴格的內參制度,凡涉及敏感新聞、負面新聞、爭議話題、突發事件等都不公開報導的內容,但有必要讓高官知道,便用內參向上報承。目前,固定向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呈送信息內參的主要是新華社、《人民日報》以及中央電視臺等中央級大報和電臺、電視臺,其中影響最大、發稿最多、提供信息特權服務最及時的是新華社。新華社直屬中央,與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關係比較游離,記者網路遍及全國,幾乎是中國惟一不受地方政府支配的社會動態蒐集系統和信息回饋管道。
被當作"黨喉舌"的官方新聞機構,除充當為黨宣傳的傳話筒,另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專為各級領導採寫和編譯國內外重要新聞,提供特權信息服務。有時,這種內參還會在中共黨內權力鬥爭中,扮演特殊腳色。例如,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中,內參就扮演了四人幫的幫凶(參見中央編譯出版社的《我親歷過的政治運動》)。這類提供特權信息服務的刊物統稱內部參考數據,簡稱內參,大都被定為國家秘密,有多種秘密等級,分別供應不同級別的官員閱讀。下級官員沒有得到允許而獲得或閱讀了上級官員可以閱讀的內參,便是泄密。由此可見,所謂中國特色的"內參制度",就是中共領導層按權力大小等級分享信息資源的制度。而廣大平民百姓,則一律被排除在這種信息分配制度之外,這直接剝奪了國民平等享有新聞信息的資格。如果一般民眾誰膽敢獲得、接觸這樣的信息,並不小心透露給境外媒體或人士,立刻便會被以泄密罪抓捕入獄。這便是一種赤裸裸的人權剝奪!
前官方媒體一位資深記者說:"記者自己採寫的內參稿件,採用後就沒有權力再公開,公開就等於泄密。哪怕是口頭轉述,也構成泄密罪。這種風險會約束記者不敢輕易公開內參詳情。這樣,內參既是有效的信息傳遞管道,也是有效的新聞控制管道。把可以公開的新聞上升為機密,進入自定操作程序,官方就能對輿論進行有效控制。"
社會公眾一般認為,新華社《參考數據》,又稱《內部參考》,俗稱《大參考》,就是這樣一種特權出版物,類似報紙和雜誌,屬"秘密"級檔,只限縣級、軍隊團級以上官員閱讀。每週2期,每期40-50頁,標有絕密字樣。舊刊要組織回收銷毀,不得向外流傳。新華社另有公開發行的《參考消息》,刊載外國新聞報導,又稱"小參考",已被排除在保密制度之外。
此據多位前任和現任官方媒體資深人士對中國內參制度披露,新華社發行特權內參更高級別的有:
《內參副頁》,不定期發行,是一份及時向中共最高層通報國內緊急重大政治事件的文件。為絕密級,只限國家主席、軍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政協主席、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閱讀。
《內參清樣》,又稱"國內動態清樣",一般每天1-2期,報導國內突發重大事件和黨內高層指示,也為絕密級,但發行範圍比《內參副頁》要寬。1987以後才開始向省級領導人開放。上述內參都是單篇印刷,16開,短則一頁,長則三四頁。
《內參選編》,主要從《內部參考》和"動態清樣"中選出部分不太敏感的內容,每週一期,每期30-40頁,為秘密級,供鄉鎮領導和軍隊營級幹部等基層幹部閱讀,無需回收舊刊。
此外,人民日報內部也發行的一份以黨政軍高級領導幹部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對策研究性刊物《內部參閱》。該刊主要刊發探討涉及國內外重大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社會不公開的文章與一些調查報告,一般不刊發新聞性稿件。屬於秘密級。這些屬於理論探討性的文章,都是涉及敏感問題和政策建議的,下發至縣團級單位,屬於縣團級(處級)的企業也可以訂閱。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該《內部參閱》寬泛到副處級也可以訂閱。
據悉,中南海高幹們上班後,除閱讀、處理內部文件外,首先翻閱由其秘書篩選過的新華社內參,並就重要的問題在內參的空白處作出批示。帶有批示的內參影印件會通過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等機構,批轉到相關省市和部委領導手中。他們追加批示後,或直接解決問題,或把追加批示的內參影印件再批轉到下級官員。事實上,一些中共高官幾乎不看公開出版刊物,其信息主要來自內參。許多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央領導、各省市領導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調閱新華社內參。" 據悉,不少官員到新華社考察時都證實了上述說法。
眼下,中共的這種特權"內參制度"已經遭到社會輿論的廣泛批判,甚至一些官方知情者也對此提出質疑。《鳳凰週刊》曾採訪過一位官方記者說:"內參可以解決實際問題,但無助於推動輿論監督。要推動輿論監督,首先需要取消內參制度,讓一切裸露在陽光下,讓公開的爭鳴和法律去解決一切棘手的問題,而不是依賴領導人的智慧和清官意識去斷案。"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展江認為:"內參只是供少數特權階層享用的信息載體。它和古代的邸報相似,不是現代社會的正規新聞。作為一個等級制度下的政黨組織傳播媒介,內參只適用於農業社會或戰爭時期。"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說:"取消內參是目前的政治體制所不能承受的。"但他同時認為:將來,內參當然應該公開。
中國政府嚴格控制新聞,並"按照黨的需要"為社會公眾提供的信息,尤其是政治、經濟方面的信息,有許多是掩蓋真相的謊言。但真正重要的有價值的信息,往往被他們過濾了,這就導致公開信息的嚴重匱乏。中國多數民眾不僅對國際事務的瞭解不完全與不正確的,甚至對國內發生的重要事件的真相也不瞭解。因此,國內民眾有條件的只能依靠外電報導和海外網站才能知道真實新聞,這就導致中國人要藉助 "小道消息"獲得可靠信息。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記者曲長纓在"體制邊際做輿論監督 "節目中提到:我們國家的媒體都是在黨和政府領導和指揮下行動的,哪有純粹民間的媒體呢?這是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新聞體制決定的,不可能逾越體制之外去搞別的。......這種情況太多了,有些可以在節目中提一下,而好多只能作為內參,連播出的機會都沒有。
中共的"內參制度",其實是將社會新聞當作"國家機密",對民眾進行封鎖的制度。這是執政者根本不相信民眾,甚至排斥民眾的一種表現。在民主國家,涉及社會矛盾、民主權利、經濟方面等新聞,根本不存在"內部性"可言。但在中國,官權盤剝、官民對立,百姓群體維權,甚至經濟方面的一些重要信息,統統都成為被"內參制度"屏蔽的內容。在今日中國嚴格的媒體管制環境下,閱讀這類本屬於公共信息的消息,竟變成了一種百姓無法企及的"政治特權與待遇"。
在當代開放性的民主社會,公眾有權得到權威、真實、全面的新聞信息供給,所謂重大新聞或 "敏感新聞",更不能只是作為"內部參考"供應各級當權者獨享。因此,可以說"內參制度"是對國民知情權的粗暴踐踏。這種把體制內高官視為內部信息特享者,把官員分為不同新聞受眾"等級" ,而把普通公民一律排除在"等級"之外,不參與真實信息資源分享的做法,是典型的封建等級觀念的反映。從中國現行內參制度的形式上看,是特權與等級的象徵;而從本質上看,更是專權與愚民的需要。這也就是歷代統治者的所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保密制度內涵。這種藉助於黨的意識形態,把民主社會必須公開的新聞,上升為機密,進入權力暗箱操作程序,其實正是對輿論監督的控制和封殺。這種將信息特權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的不平等,鮮明地形成了信息特權階層和信息平民階層的對立,這種對立在本質上正反映了當今中國社會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立場衝突。
當下,公眾輿論認知的中國特色,最大特徵就是維護統治專權。所以,只要執政者不放棄堅持這種中國特色,就不可能廢除信息特權。今天我們面對的正是這樣一種官方壟斷信息資源,不能形成平等與自由的輿論環境。
要輿論監督,就必須首先廢除新聞"內參"制度,實現信息全民平等共享。在當下執政者壟斷信息新聞資源的制度框架裡,老百姓連獲得真相與專家意見的機會與權利都沒有,何談新聞監督與民主決策?去年年前由總理溫家寶簽署《國務院令》,承諾北京奧運放寬對外國記者採訪限制,2007年04月24日公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擴大公民知情權,其實這還都是一些表面文章。中共只有徹底廢除信息特權,才有可能談"輿論監督環境"建設。因此,眼下社會倡導輿論監督,已經構成了對服務於中共高幹特權的"內參制度"的挑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