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懸念的十七大結束了,其結局仍然是九個政治矮人統治中國,只是其中換了四張新面孔而已。"新面孔"其實並不太新--這九個人長得越來越像了,一樣的西裝,一樣的走路的姿勢,一樣的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一群庸才共同治國
說這九個人是政治矮人,因為無論在個人魅力、工作能力、胸襟、氣魄還是具體的政績方面,確實都是"小矮人",確實都日漸平庸化。他們沒有毛、鄧時代打江山、坐江山、指點江山的豪情與蠻橫,自然也沒有能力發動像反右、大躍進、文革和八九屠殺那樣腥風血雨的政治運動及軍事鎮壓。他們更沒有中共第一代領袖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迷狂,毛當年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共產主義革命向全球推廣,這種理想早已灰飛煙滅。以胡溫的小媳婦性格,根本不敢悍然對臺動武,十七大上對臺喊話的方式,又有了相當的柔化。由此可見,新一代中共領導集體更傾向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多掌握一天權力便多侵吞一筆國家財富而已。他們更像是瞻前顧後、愛財如命的土財主,而不像是鋌而走險、亡命賭博的梁山好漢。毛當年是流氓無產者,胡溫及政治矮人們則個個都是腰纏萬貫的大富豪。在個人氣質和統治模式上,他們每一個人都宛如縮小版的勃列日涅夫。中共的統治方式,由毛時代的一人強勢的集權統治,到鄧時代的八大元老垂簾聽政,再到江時代的若干寡頭達成平衡,進入胡時代之後則不可逆轉地成為一群庸才共同治國。
中共人事制度徹底腐朽
不用說與毛、劉、周、朱、陳、林、鄧等橫刀立馬的中共第一代草莽英雄相比,即便比起八十年代主政的胡耀邦、趙紫陽、萬里等人來,胡溫等"九人幫"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小矮人"。當年,趙紫陽和萬里等人在擔任封疆大吏的時候,便已經政績卓著,不僅在經濟領域大力改革,擺脫毛時代僵化的教條的束縛,而且在政治領域也力求有所突破。趙紫陽主政的四川和萬里主政的安徽,當時可謂政通人和,民間有"要吃糧,找紫陽"、"要吃米,找萬里"之說。趙紫陽、萬里、芮杏文等人,都是在地方上取得了顯著的政績之後,憑藉其突出的才幹而被提拔到中樞的。在那個時代,民間的評價標尺與官方的提拔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合的。換言之,中共的人才選拔制度還有一定的分辨好壞的能力。
以此次進入政治局常委會的四名"新科狀元"而論,他們都有過在地方獨當一面的經歷:習近平曾任職於福建、浙江和上海;李克強曾任職於河南與遼寧;周永康曾任職於四川;賀國強曾任職於福建和重慶。但是,無論在他們所任職的省份還是就全國範圍而言,都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也沒有獲得過老百姓的什麼好評。比如,李克強在擔任河南省委書記期間,河南最嚴重的愛滋病氾濫的現象並未得到有力的遏制,以他作為省委書記所掌握的權力,完全可以在這一人命關天的領域有所作為;如賀國強任職福建期間,各種走私大案層出不窮,賀根本不敢過問,乾脆請求內調重慶。但是,就是這批毫無政績的庸才,卻獲得了中央的青睞和提升。由此可見,中共的組織和人事制度已經徹底朽壞,完全喪失了識別人才的能力。相反,一套"優敗劣勝"的"潛規則",已經在一九八九年之後逐漸形成並凝固下來。
江胡貌合神離的合作
十七大之後的中國,乃是一個江、胡合作的"江湖"。我注意到,海外媒體和學者在報導和論述十七大的時候,其焦點大都集中在江、胡之間的對立,即上海幫與團派的對立上。他們都在研究陳良宇鋃鐺入獄、黃菊含恨歸天之後,胡系力量上升以及江系力量衰退的趨勢。而此次習近平出人意料地崛起,排名在李克強之前,赫然成為第一號接班人,又有人將這一事實解讀為江的陰影猶在,江像當年的鄧小平一樣隔代指定接班人,使得胡在接班人的安排上遭遇了一場最大的挫敗。還有人進一步論述說,這表明江的影響力仍然不可忽視,正是由於江的制約,使得胡溫無法放手推行政治體制改革。於是,習近平的竄升又成為某種為胡溫的"不政改"作辯護的最佳理由。
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在十六大前後,江胡確實存在著對立和衝突:江戀棧權力不願讓位,胡韜光養晦十年之後已經急不可耐而不斷逼宮。那時,江仍然掌控黨、政、軍大權,確實存在著不讓胡接班的可能性。而在十七大上,江已經不再具有罷黜胡的能力,江只能通過支持胡溫以換取對其家族利益的保障,以及胡溫對"三個代表"的繼承和確認。另一方面,囿於中共黨內的傳統和中國的文化傳統,胡溫也不會讓陳良宇案波及到江和江的家人身上,而致使江遭受巨大的羞辱。胡對江的尊重,也是必須做給他本人的接班人看的,他當然希望自己退休以後也能受到如此禮遇。所以,十七大的基調乃是江、胡貌合神離式的合作,而絕非你死我活的激烈鬥爭。
面對全球民主化潮流,面對國內各方面嚴峻的挑戰,江、胡都清楚地意識到:分則兩亡,合則兩利,他們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必須共同維持黨對權力的絕對壟斷。在十七大閉幕式上,江破天荒地站在一邊等待胡,胡則禮讓江先走,最後是胡攙扶著江退場。這一幕並非單單是表演給外人看的戲劇,它確實象徵著江、胡關係的改善和更新。對於政客來說,沒有永?的朋友,也沒有永?的敵人,只有永?的利益。此時此刻,江、胡的共同利益達到了最大的交集。因此,十七大沒有啟動任何政改方案,連十三大上便已經提出的一些思路不願涉及,並非江對胡的制肘,而是出於胡本人的意願。胡根本就不是改革派,他對民主憲政沒有任何興趣。五年前,海內外諸多人士便切切期盼"胡溫新政",結果發現這是個一廂情願的肥皂泡。如今,豈能繼續把老江的存在當作胡抱殘守缺的理由?江固然不值得尊敬,但胡拒絕政改的黑鍋不必推到江的身上。江需要獨自接受歷史的評說,胡何嘗不是如此?
所謂"太子黨"和"團派"
至於習、李二人"雙接班制"的出現,也很難說是江的勝利和胡的失敗。習近平與江系人馬並無特別深厚的關係。其父親習仲勛是黨內名聲較好的溫和派元老,八十年代與胡耀邦和趙紫陽的關係較為密切,胡耀邦下臺的時候,習是惟一為胡耀邦叫屈的元老。九十年代,習仲勛與江的關係比較疏遠,習近平也未獲江的青睞。習近平在任職福建期間,也未與江系要角、主政福建的賈慶林產生超出工作範疇的裙帶關係。陳良宇案發之後,胡溫將習從浙江調到上海處理善後事宜,這一決定顯然獲得了江的認可,但胡溫的這一選擇至少可以說明,他們對習相當看重和信任。倘若習是江的嫡系,胡溫又怎麼會讓他"空降"上海呢?此次習、李雙雙出線,表明胡的威望不足以確定單一的接班人,只能在取得黨內各種力量的平衡之後,選擇一個接班人群體。有些海外異議人士為李克強抱屈。"胡錦濤神話"還在延續,"李克強神話"又開始炮製了。他們對李克強的想像停留在其大學時代,而今日之"李"早已不是昔日之"李"。今日之"李"宛如胡錦濤的年輕十多歲的"克隆版"。至少根據現有的資料,根本得不出李比習更好的結論來,反之亦然。這個群體當中,除了作為"男一號"習近平和作為"男二號"李克強之外,還有位列政治局委員的、作為"第二梯隊"的李源潮、王岐山、汪洋、薄熙來等人,他們的年齡都還不到六十歲,有望在下一屆更上層樓。但是,在這個群體裡面,究竟誰會成為最高權力者的接班人,仍然懸而未決。
而這個群體中的人物,隸屬於哪個派系,以及該派系賦予其何種基本特徵,也不宜繼續戴著原來的有色眼鏡觀察。比如,如果用"太子黨"這個概念來劃分,習近平與薄熙來無疑都是太子黨,兩人的父親習仲勛與薄一波,在毛時代都曾位居國務院副總理的要職。但是,此太子黨非彼太子黨也,兩人的人生際遇、性格特徵和為官之道都大不相同。習仲勛早在六十年代初便被毛澤東清洗,習近平遂淪為社會底層,在困厄中度過少年和青年時代。薄一波是後來隨著劉少奇一起垮臺的,文革初期薄熙來還是紅衛兵激進組織"聯動"的骨幹,參與了若干打砸搶活動。習仲勛復出之後,支持胡耀邦和趙紫陽的改革,是毛時代的元老當中少有的開明派,這也不能不影響到習近平。而薄一波復出之後,仍然保持了反覆無常的小人本性,先後對胡、趙落井下石,通過力挺江澤民換取兒子的仕途,這些作為,在黨內外頗為有識之士所不齒。習近平為人一向低調,很少發表出格言論,不是媒體追捧的人物,為官比較平易近人,施政風格較為溫和。薄熙來則頗有明星作派,無論任大連市委書記還是在商務部部長任上,一貫喜歡作驚人之語,以鐵腕推行自己的政策。習、薄二人在各個方面都形成鮮明的對比,兩人惟一的相似之處,大概是都擁有作為名人的夫人:習的妻子彭麗媛是具有少將軍銜的軍隊歌星,近年來鋒芒稍稍被宋祖英蓋過;薄的妻子谷開來也是高幹子女,是著名律師。總體而言,習、薄二人雖然都是"太子黨",但他們的差異遠遠大於相似之處。故"太子黨"這個概念不足以準確區隔和描述他們兩人。又如,升任組織部長的李源潮,便兼有"太子黨"和"團派"的雙重身份,他會站在哪一邊呢?所以,"太子黨"和"團派"只是兩個模糊的標籤,不能過度依賴它們來透視中共的內部分歧。
共同維護一黨獨裁"超穩定結構"
性格鮮明、老謀深算的曾慶紅退休之後,胡錦濤在政治局內部的"核心"地位更加明確和鞏固。但是,無論胡如何努力,他也無法具備毛、鄧那樣的權威。今後,由九個政治矮人組成的政治局常委會和由二十五個政治矮人組成的政治局,將在更多的事務上發揮"集體領導"的作用。他們一方面會通過"民主"的方式放逐"鶴立雞群"者,杜絕出現潛在的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式的人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們又會以集體決策、共同負責的方式,維持一黨獨裁的"超穩定結構"。但是,這種低效率的統治機制,將越來越難以應付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動與衝突。中共的統治地位,有可能始於毛澤東這樣一個無法無天的巨人,而終於以胡錦濤為首的九個鼠目寸光的政治矮人。
二○○七年十一月
来源:爭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