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1-02 12:34:47作者:
中石油得以坐上全球市值排名的頭把交椅,除了受惠於中國A股的高估值水平外,還得益於它賺的是石油資源的錢。必須指出的是,石油資源屬於全民所有,而中石油並沒有為此做出合理補償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
對於熱衷於世界排名的一些人來說,即將衣錦還鄉的中國石油會提供一個新的興奮點:它將沒有多大懸念地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當然,這個「最有價值」依賴一些特定的計算口徑:普遍的預測是,中石油A股定價將會達到30元,更有樂觀的預測說,它將會到50元。以每股30元和50元分別乘以其總股本,包括A股以及H股,來計算中石油的總市值,則分別為5.5萬億元和9.15萬億元(中國的GDP也不過20萬億元出頭)。當下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是埃克森美孚,以截至發稿的10月30日收盤價計算,埃克森美孚的總市值折合人民幣大約4.35萬億元。
此前,中石油已以3.3萬億的申購凍結資金令人色變——這個數字是如此之大,以致在那幾天,整個中國的銀根都空前緊張。事實上,全體中國人的居民存款還不到17萬億元人民幣(包括定期和活期),3.3萬億凍結起來,只是為了排隊抽籤,看誰能以16.7元的價格買到中石油。而僅僅在七年前,中石油在香港首發上市時的發行價僅為1.28港元(10月30日,它的收盤價是19.76港元)。
不過,論起收入和利潤,則中國石油的排名要到十名之後。美國《財富》雜誌依據收入排行的2007年世界500強中,中石油排名第十七。
同為石油企業的埃克森美孚,它在2006年創造了395億美元的利潤,折合人民幣近3000億;而中石油同期的利潤為1422億,僅為其一半不到。
依照去年的盈利計算,埃克森美孚的市盈率大約為13倍——這個市盈率水平是全球大型企業的平均估值水平,而中石油A股發行價的市盈率已經超過20倍了,預計上市後,其市盈率很可能會到40倍,甚至更高。中石油的同門兄弟中國石化,以去年業績計算,其A股的市盈率已經超過40倍。藉此,中石化也邁入了全球市值十大的行列。
換言之,中石油得以坐上全球市值排名的頭把交椅,乃是賴中國A股的高估值。
老大中的老大
這個「高估值」依據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其一,A股在6000點附近的估值水平;其二,中石油的獨特地位以及高成長性。
幾年前,A股市場弱不禁風,估值水平低,承受力弱,這是中石油當年遠走香港的最主要原因。而今,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隨著A股整個估值水平提高,一大批中國企業價值突增,以當下價格計算,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十家企業中,竟然有五家出自中國。若以銷售額排名,則沒有一家。
高估值水平為全體A股公司所共享,而「獨特地位」則為中石油所獨享。
中國真正的石油公司只有三家: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個個都是老大,而中石油又是老大中的老大。依照招股說明書披露,中石油的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佔到70.8%和85.5%;其2006年產量分別佔到66.4%和78.5%。
說到探明儲量,順便說一下,中石油擁有的石油探明儲量為116.2億桶,以每桶90美元計算,則其總值大約為7.8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大致相當於中石油股價42元時的總市值。當然了,中石油擁有的不僅僅是石油,它還有天然氣、下游產業鏈等資產。
中石油的這些「獨特地位」對它的盈利以及估值有很大的幫助。
為什麼是中石油
中石油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從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採到輸送管道,再到煉油廠、石油化工廠,甚至連加油站它也不放過。
不過,要論對利潤的貢獻,最大一塊還是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2006年,這一塊雖然只佔其銷售收入的38.6%,貢獻的毛利卻高達83.4%。
主要的原因在於價格,中國的石油價格隨著國際價格走。而國際油價不斷走高,開採成本卻相對固定。現在國際油價已經跑到每桶90美元上方,而開採成本呢,以中石油旗下重鎮大慶油田為例,每桶的開採成本僅為6.86美元。這還是2006年的數據,大慶是老油田,所以總成本相對偏高,在中東地區一些國家,開採成本能做到每桶1美元出頭。
可見,中石油賺的主要是石油資源的錢。而石油資源,在理論上,它是屬於全體中國人所共有的。
當然,要說中石油沒為這些資源掏腰包也不符合實際。它為資源付出了哪些費用呢?依照招股說明書披露,大致有如下項:
一個是探礦權(每平方公里每年收100元)和採礦許可權(每平方公里每年收1000元),這個怎麼聽起來都像個象徵性的收費;
一個是資源稅,每噸石油14到30元人民幣,天然氣7到15元。一噸原油相當於7.389桶,換言之,在一桶售價90多美元的石油中,資源稅要交大約0.25到0.5美元,這個怎麼看也像個象徵性的稅。
一個叫「礦產補償費」,按銷售額的1%徵收。也不算多。
構成比較實質性的一個支出叫「石油特別收益金」,該項自2006年3月26日之後徵收。以每桶40美元為徵收起點,徵收高過40美元的20%到40%。油價高過40美元之後,高出部分至少有六成還是流入石油企業的腰包了。
把以上所有補償合併到一起,都很難說這是對全民所有的資源的合理補償。原因何在呢?在招股說明書裡,中石油驕傲地宣稱「作為在行業中佔據重要地位的企業,本公司通常能夠對行業監管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出合理建議」。明眼人都能看出,僅僅是「合理建議」當然不夠,能提「合理建議」的多了去了,把「提出合理建議」改成「做出實質性影響」恐怕更符合實際。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
對於熱衷於世界排名的一些人來說,即將衣錦還鄉的中國石油會提供一個新的興奮點:它將沒有多大懸念地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當然,這個「最有價值」依賴一些特定的計算口徑:普遍的預測是,中石油A股定價將會達到30元,更有樂觀的預測說,它將會到50元。以每股30元和50元分別乘以其總股本,包括A股以及H股,來計算中石油的總市值,則分別為5.5萬億元和9.15萬億元(中國的GDP也不過20萬億元出頭)。當下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是埃克森美孚,以截至發稿的10月30日收盤價計算,埃克森美孚的總市值折合人民幣大約4.35萬億元。
此前,中石油已以3.3萬億的申購凍結資金令人色變——這個數字是如此之大,以致在那幾天,整個中國的銀根都空前緊張。事實上,全體中國人的居民存款還不到17萬億元人民幣(包括定期和活期),3.3萬億凍結起來,只是為了排隊抽籤,看誰能以16.7元的價格買到中石油。而僅僅在七年前,中石油在香港首發上市時的發行價僅為1.28港元(10月30日,它的收盤價是19.76港元)。
不過,論起收入和利潤,則中國石油的排名要到十名之後。美國《財富》雜誌依據收入排行的2007年世界500強中,中石油排名第十七。
同為石油企業的埃克森美孚,它在2006年創造了395億美元的利潤,折合人民幣近3000億;而中石油同期的利潤為1422億,僅為其一半不到。
依照去年的盈利計算,埃克森美孚的市盈率大約為13倍——這個市盈率水平是全球大型企業的平均估值水平,而中石油A股發行價的市盈率已經超過20倍了,預計上市後,其市盈率很可能會到40倍,甚至更高。中石油的同門兄弟中國石化,以去年業績計算,其A股的市盈率已經超過40倍。藉此,中石化也邁入了全球市值十大的行列。
換言之,中石油得以坐上全球市值排名的頭把交椅,乃是賴中國A股的高估值。
老大中的老大
這個「高估值」依據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其一,A股在6000點附近的估值水平;其二,中石油的獨特地位以及高成長性。
幾年前,A股市場弱不禁風,估值水平低,承受力弱,這是中石油當年遠走香港的最主要原因。而今,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隨著A股整個估值水平提高,一大批中國企業價值突增,以當下價格計算,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十家企業中,竟然有五家出自中國。若以銷售額排名,則沒有一家。
高估值水平為全體A股公司所共享,而「獨特地位」則為中石油所獨享。
中國真正的石油公司只有三家: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個個都是老大,而中石油又是老大中的老大。依照招股說明書披露,中石油的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佔到70.8%和85.5%;其2006年產量分別佔到66.4%和78.5%。
說到探明儲量,順便說一下,中石油擁有的石油探明儲量為116.2億桶,以每桶90美元計算,則其總值大約為7.8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大致相當於中石油股價42元時的總市值。當然了,中石油擁有的不僅僅是石油,它還有天然氣、下游產業鏈等資產。
中石油的這些「獨特地位」對它的盈利以及估值有很大的幫助。
為什麼是中石油
中石油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從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採到輸送管道,再到煉油廠、石油化工廠,甚至連加油站它也不放過。
不過,要論對利潤的貢獻,最大一塊還是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2006年,這一塊雖然只佔其銷售收入的38.6%,貢獻的毛利卻高達83.4%。
主要的原因在於價格,中國的石油價格隨著國際價格走。而國際油價不斷走高,開採成本卻相對固定。現在國際油價已經跑到每桶90美元上方,而開採成本呢,以中石油旗下重鎮大慶油田為例,每桶的開採成本僅為6.86美元。這還是2006年的數據,大慶是老油田,所以總成本相對偏高,在中東地區一些國家,開採成本能做到每桶1美元出頭。
可見,中石油賺的主要是石油資源的錢。而石油資源,在理論上,它是屬於全體中國人所共有的。
當然,要說中石油沒為這些資源掏腰包也不符合實際。它為資源付出了哪些費用呢?依照招股說明書披露,大致有如下項:
一個是探礦權(每平方公里每年收100元)和採礦許可權(每平方公里每年收1000元),這個怎麼聽起來都像個象徵性的收費;
一個是資源稅,每噸石油14到30元人民幣,天然氣7到15元。一噸原油相當於7.389桶,換言之,在一桶售價90多美元的石油中,資源稅要交大約0.25到0.5美元,這個怎麼看也像個象徵性的稅。
一個叫「礦產補償費」,按銷售額的1%徵收。也不算多。
構成比較實質性的一個支出叫「石油特別收益金」,該項自2006年3月26日之後徵收。以每桶40美元為徵收起點,徵收高過40美元的20%到40%。油價高過40美元之後,高出部分至少有六成還是流入石油企業的腰包了。
把以上所有補償合併到一起,都很難說這是對全民所有的資源的合理補償。原因何在呢?在招股說明書裡,中石油驕傲地宣稱「作為在行業中佔據重要地位的企業,本公司通常能夠對行業監管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出合理建議」。明眼人都能看出,僅僅是「合理建議」當然不夠,能提「合理建議」的多了去了,把「提出合理建議」改成「做出實質性影響」恐怕更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