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0-20 20:41:53作者:蘇聰明
秋風吹起,又是脂漏性皮膚炎的好發季節。臨床發現,只要天氣稍有變化,或是長假後第一個上班日,即有不少患者就醫,以便為惱人的皮屑及紅斑,尋求改善之道。
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容易反覆發作的皮膚病,好發於18至40歲的成年人。發生的原因眾多,包括神經系統和某些內分泌功能障礙,急性和慢性細菌感染,嗜酒、多吃脂肪和甜食、維生素B缺乏等,都可能造成皮脂分泌過盛的現象。
這類患者常發生在皮脂分泌過盛的脂漏區,如頭皮、前額、眉弓、鼻唇溝、鬍鬚部,並可自頭皮開始,向下蔓延至頸部、腋下、前胸、背部及腹股溝等部位。
就傳統中醫而言,會出現脂漏性皮膚炎,是因內有血熱、外感風邪,或腸胃積熱、蘊於肌表所致。常因季節變換、就學及工作壓力、睡眠不足、過度勞累及情緒緊張,免疫力下降,引發或導致病情加重。
在中醫來看,此症有乾性、濕性之分。乾性是陰血不足,肌膚失養引起;濕性為風熱燥邪蘊阻於肌膚所導致。依照中醫學理,乾性宜涼血潤燥,濕性宜清熱化濕,不能因此病以熱症居多,就一味投予過於寒涼之藥。
透過辯證論治,此症分兩種類型,如皮膚乾燥、脫屑且伴有搔痒、脫髮、口乾及排便乾硬的現象,多屬血燥體質。皮膚出現紅斑糜爛、油膩性脫屑結痂,並並有大便稀軟、拉肚子及腹脹等症狀,則屬濕熱體質。診斷時,必須查明原因,才容易達到療效。
臨床上,治療此症常以「脂溢湯」為主,再視個人狀況,添加藥物,如血燥體質者,可加當歸、首烏、白芍、生地、丹皮,以增強祛風清熱、養血潤燥的力量;濕熱體質者,可加白朮、薏仁、茯苓、茵陳,以加強健脾利濕,清熱止痒的作用。
另外,在皮膚局部塗抹「青黛膏」,或用「去屑湯」煮水洗頭,也有改善病情的療效,抑製表皮細胞過度增生。
治療期間,患者生活作息應維持正常,並減少壓力,不要太過勞累,保持身心穩定,及少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洗滌。
飲食方面應避免接觸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涼的食物,如藕節、絲瓜、冬瓜、白蘿蔔、大白菜、綠豆、薏苡仁、梨、西瓜等。
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容易反覆發作的皮膚病,好發於18至40歲的成年人。發生的原因眾多,包括神經系統和某些內分泌功能障礙,急性和慢性細菌感染,嗜酒、多吃脂肪和甜食、維生素B缺乏等,都可能造成皮脂分泌過盛的現象。
這類患者常發生在皮脂分泌過盛的脂漏區,如頭皮、前額、眉弓、鼻唇溝、鬍鬚部,並可自頭皮開始,向下蔓延至頸部、腋下、前胸、背部及腹股溝等部位。
就傳統中醫而言,會出現脂漏性皮膚炎,是因內有血熱、外感風邪,或腸胃積熱、蘊於肌表所致。常因季節變換、就學及工作壓力、睡眠不足、過度勞累及情緒緊張,免疫力下降,引發或導致病情加重。
在中醫來看,此症有乾性、濕性之分。乾性是陰血不足,肌膚失養引起;濕性為風熱燥邪蘊阻於肌膚所導致。依照中醫學理,乾性宜涼血潤燥,濕性宜清熱化濕,不能因此病以熱症居多,就一味投予過於寒涼之藥。
透過辯證論治,此症分兩種類型,如皮膚乾燥、脫屑且伴有搔痒、脫髮、口乾及排便乾硬的現象,多屬血燥體質。皮膚出現紅斑糜爛、油膩性脫屑結痂,並並有大便稀軟、拉肚子及腹脹等症狀,則屬濕熱體質。診斷時,必須查明原因,才容易達到療效。
臨床上,治療此症常以「脂溢湯」為主,再視個人狀況,添加藥物,如血燥體質者,可加當歸、首烏、白芍、生地、丹皮,以增強祛風清熱、養血潤燥的力量;濕熱體質者,可加白朮、薏仁、茯苓、茵陳,以加強健脾利濕,清熱止痒的作用。
另外,在皮膚局部塗抹「青黛膏」,或用「去屑湯」煮水洗頭,也有改善病情的療效,抑製表皮細胞過度增生。
治療期間,患者生活作息應維持正常,並減少壓力,不要太過勞累,保持身心穩定,及少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洗滌。
飲食方面應避免接觸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涼的食物,如藕節、絲瓜、冬瓜、白蘿蔔、大白菜、綠豆、薏苡仁、梨、西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