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9-21 22:42:17作者:薛湧
中國女足這次有驚無險地出了線,接下來要想是否能戰勝挪威的問題。不過,我希望大家想另外一個問題:假使本屆世界盃在丹麥舉行,中國隊能出線嗎?這一問題,幫助我們檢討中國女足在世界的真實位置。
我這麼說,並不是暗示那樣一來中國這個小組將由巴西和丹麥出線。因為丹麥真要主辦,小組的分法也會有不同。我只是提醒大家,如果任何一個其他國家主辦世界盃,中國隊不僅失去東道主的優勢,而且可能不是種子隊,分組不會這麼便宜。按現在的實力,真正夠八強的隊,我看是美國、德國、巴西、挪威、瑞典、朝鮮。這六強在第三國比賽都比中國隊實力佔優。如果再加一個東道主丹麥,八強的席位就剩下一席。這一席由誰來坐,是最關緊要的。
從這次比賽來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格蘭、奈及利亞,甚至日本,都和中國隊在伯仲之間。特別是前三國,在語言文化上和美國相當接軌,隊員到美國留學踢大學隊的機會相當多,行情看漲。當年加拿大淘汰中國隊,是個天大的冷門,若發生在今天則不算是冷門。如果本屆小組賽中國隊碰到這三個隊中的任何一隊,就很可能陰溝翻船。更何況,如今人家在上升,我們在下降。再過四年,中國的劣勢將更為明顯。所以我說,如果本次世界盃在丹麥舉行,中國隊出現的希望非常小。四年後世界盃在他國舉行,中國隊小組出線,則非要以弱勝強不可。現在申辦2011年世界盃的,有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秘魯、瑞士等幾個國家。從世界女足發展的大趨勢來看,最好是把主辦權給澳大利亞或者加拿大。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女足正在迅速崛起,主辦一次世界盃,不僅東道主是有進四強能力的強勁競爭者,而且會刺激當地女足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從中國女足的利益來看,最好讓德國主辦。因為中國隊踢德國,反正是在哪裡也踢不過,不如讓老大變得更大。如果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拿了主辦權,中國則會多一個不可戰勝的對手。
這一格局,說明我們傳統的計畫經濟式的金牌戰略的失敗。在九十年代末,女足還不普及,我們搶先以職業化的模式訓練,自然先聲奪人。那時有幾年短暫的「機會窗」,女足有可能拿一枚便宜的金牌。如今在西方社會,女足日益普及,有良好的社會和制度基礎。女孩子從七八歲開始足球訓練,已經是很平常的現象,女足人口甚多。丹麥人口才五百多萬,也就是半個北京而已。中國隊如果不是踢主場,已經對付不了人家。下一個對手挪威,人口更少,才四百多萬。這次被淘汰的傳統強隊瑞典,也不足九百萬人口。而再看看新崛起的幾個國家的人口,加拿大是三千多萬,澳大利亞快兩千萬,英國則快六千萬,僅算英格蘭部分,也比加拿大要多。這三個國家,女足普及率直逼北歐,人口規模則有數倍之多。北歐的優勢在未來幾年很難維持。
北歐失去優勢,但壓中國一頭恐怕還是很容易。這些「蛋丸小國」,其實多是土地廣闊之域,環境保護得非常好,踢球的場地也非常多。而中國一個十三億的人口大國,真算女足的人口,比人家並不佔優。如果嚴格算從小在草坪場地踢球的人口,中國則是地道的足球小國,遠在人之後。看看這次女足世界盃就明白,除了巴西這種有深厚的足球傳統的國家和朝鮮這種脫離社會在封閉的實驗室培養女足的國家外,女足發達的地方,多是地廣人稀、環境保護良好、女孩子踢球便利的地方。比如從我住的波士頓郊外的家中,開車五分鐘的距離內,能找到七八個草坪球場。在這種環境下開展女足,不需要多少附加投資,普及率甚高。
中國以金牌戰略和這些國家拼女足,從長遠看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越來越沒戲,不如早點改弦更張。八年前看女足,還有一股豪情。如今則是滿心悲涼。這倒不是說當今這些女孩子技術上比八年前的前輩差多少,而是覺得她們成了金牌戰略的祭品。在一個沒有女足基礎的國家按計畫經濟的模式踢球,而整個社會又轉化成了市場經濟。踢球時國家還能養著,退役後就失去了市場價值。她們以後怎麼辦?所以,看女足踢球,總有一種看著未來的搓澡工滿場跑的感覺。洋教練拿了錢回國過自己舒服的日子去了。隊員退役後除了搓澡等等,還有什麼更好的出路嗎?這個問題,希望球迷們在起鬨的時候能好好想想。
我這麼說,並不是暗示那樣一來中國這個小組將由巴西和丹麥出線。因為丹麥真要主辦,小組的分法也會有不同。我只是提醒大家,如果任何一個其他國家主辦世界盃,中國隊不僅失去東道主的優勢,而且可能不是種子隊,分組不會這麼便宜。按現在的實力,真正夠八強的隊,我看是美國、德國、巴西、挪威、瑞典、朝鮮。這六強在第三國比賽都比中國隊實力佔優。如果再加一個東道主丹麥,八強的席位就剩下一席。這一席由誰來坐,是最關緊要的。
從這次比賽來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格蘭、奈及利亞,甚至日本,都和中國隊在伯仲之間。特別是前三國,在語言文化上和美國相當接軌,隊員到美國留學踢大學隊的機會相當多,行情看漲。當年加拿大淘汰中國隊,是個天大的冷門,若發生在今天則不算是冷門。如果本屆小組賽中國隊碰到這三個隊中的任何一隊,就很可能陰溝翻船。更何況,如今人家在上升,我們在下降。再過四年,中國的劣勢將更為明顯。所以我說,如果本次世界盃在丹麥舉行,中國隊出現的希望非常小。四年後世界盃在他國舉行,中國隊小組出線,則非要以弱勝強不可。現在申辦2011年世界盃的,有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秘魯、瑞士等幾個國家。從世界女足發展的大趨勢來看,最好是把主辦權給澳大利亞或者加拿大。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女足正在迅速崛起,主辦一次世界盃,不僅東道主是有進四強能力的強勁競爭者,而且會刺激當地女足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從中國女足的利益來看,最好讓德國主辦。因為中國隊踢德國,反正是在哪裡也踢不過,不如讓老大變得更大。如果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拿了主辦權,中國則會多一個不可戰勝的對手。
這一格局,說明我們傳統的計畫經濟式的金牌戰略的失敗。在九十年代末,女足還不普及,我們搶先以職業化的模式訓練,自然先聲奪人。那時有幾年短暫的「機會窗」,女足有可能拿一枚便宜的金牌。如今在西方社會,女足日益普及,有良好的社會和制度基礎。女孩子從七八歲開始足球訓練,已經是很平常的現象,女足人口甚多。丹麥人口才五百多萬,也就是半個北京而已。中國隊如果不是踢主場,已經對付不了人家。下一個對手挪威,人口更少,才四百多萬。這次被淘汰的傳統強隊瑞典,也不足九百萬人口。而再看看新崛起的幾個國家的人口,加拿大是三千多萬,澳大利亞快兩千萬,英國則快六千萬,僅算英格蘭部分,也比加拿大要多。這三個國家,女足普及率直逼北歐,人口規模則有數倍之多。北歐的優勢在未來幾年很難維持。
北歐失去優勢,但壓中國一頭恐怕還是很容易。這些「蛋丸小國」,其實多是土地廣闊之域,環境保護得非常好,踢球的場地也非常多。而中國一個十三億的人口大國,真算女足的人口,比人家並不佔優。如果嚴格算從小在草坪場地踢球的人口,中國則是地道的足球小國,遠在人之後。看看這次女足世界盃就明白,除了巴西這種有深厚的足球傳統的國家和朝鮮這種脫離社會在封閉的實驗室培養女足的國家外,女足發達的地方,多是地廣人稀、環境保護良好、女孩子踢球便利的地方。比如從我住的波士頓郊外的家中,開車五分鐘的距離內,能找到七八個草坪球場。在這種環境下開展女足,不需要多少附加投資,普及率甚高。
中國以金牌戰略和這些國家拼女足,從長遠看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越來越沒戲,不如早點改弦更張。八年前看女足,還有一股豪情。如今則是滿心悲涼。這倒不是說當今這些女孩子技術上比八年前的前輩差多少,而是覺得她們成了金牌戰略的祭品。在一個沒有女足基礎的國家按計畫經濟的模式踢球,而整個社會又轉化成了市場經濟。踢球時國家還能養著,退役後就失去了市場價值。她們以後怎麼辦?所以,看女足踢球,總有一種看著未來的搓澡工滿場跑的感覺。洋教練拿了錢回國過自己舒服的日子去了。隊員退役後除了搓澡等等,還有什麼更好的出路嗎?這個問題,希望球迷們在起鬨的時候能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