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8-17 05:26:21作者: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曾凌駕於萬人之上,卻最終從權力頂峰跌落;他們是強大帝國的繼承人,卻扮演了帝國「終結者」的角色;他們身上流淌著「高貴」的鮮血,卻「卑賤」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許正因為如此,人們對他們——各國的末代皇帝總是充滿了好奇。
在近代印度歷史上,莫臥兒帝國曾盛極一時,其版圖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然而莫臥兒王朝的末代皇帝——穆罕默德·巴哈杜爾·沙,卻悲慘地死於異國他鄉。
愛寫詩的吸毒者
18世紀中期,莫臥兒帝國開始衰落。與此同時,英國殖民者為了掠奪財富,憑藉其堅船利炮,逐漸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統治。到1764年,莫臥兒王朝徹底淪為了英國殖民者的附庸。此後在英國人的監管下,歷代皇帝被限制在首都德裡,整日蜷縮於皇宮——紅堡內,依靠英國政府的年金度日。正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巴哈杜爾·沙登上了皇位。
1837年,在英國人的安排下,莫臥兒王朝第十二任皇帝巴哈杜爾·沙即位,史稱巴哈杜爾·沙二世。當時,英國製造的鴉片正肆虐於亞洲各地,並很早就流入印度皇宮。據記載,巴哈杜爾·沙從小就是一個癮君子,抽鴉片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與前代皇帝有所不同的是,巴哈杜爾·沙還是一位詩人,經常寫一些風花雪月的詩歌來讚美自己的後宮生活。
巴哈杜爾·沙在位期間,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更加嚴厲。1848年,戴賀胥就任印度總督後,拋出所謂的「喪失權利論」。根據這一理論,印度王公死後如無直系後嗣,他們的領地和年金就要收歸英國東印度公司所有。1854年,巴哈杜爾·沙原先所立的太子因病死去。為維繫王朝命脈,巴哈杜爾·沙寫信請求戴賀胥允許他另立太子,戴賀胥雖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卻宣布巴哈杜爾·沙死後,其繼承人不能稱皇帝,皇室成員也要從紅堡遷居至郊區,皇室的贍養金則從每月10萬盧比縮減到1.5萬盧比。
消息傳出後,印度舉國憤怒,一向柔弱的巴哈杜爾·沙也忍無可忍了。他決心尋找機會擺脫英國人的控制,重現帝國的輝煌。恰在此時,一場波及整個印度的反英民族大起義爆發了。
反英起義的精神領袖
1857年初,由於英國在印度軍隊中大肆褻瀆士兵宗教信仰,最終引發了印度民族大起義。5月10日,德裡附近的印度第三騎兵團士兵率先發難,並宣布擁戴巴哈杜爾·沙為印度皇帝。
面對千載難逢的良機,巴哈杜爾·沙積極與起義軍進行合作,試圖把印度從英國人的魔掌中解放出來。他不但派太子擔任起義軍的總司令,還整天在皇宮裡祈禱。
作為起義軍的精神領袖,他不斷發布激勵民心的文告,呼籲不同宗教和族群的印度人起來反抗。他在文告中說:「印度斯坦的子孫們!如果我們抱定決心,立即就能消滅敵人」,這些豪言壯語對起義軍起了巨大的鼓勵作用。
在起義初期,起義軍取得了巨大勝利,英軍總指揮巴納德也被擊斃。不過當英國把派往中國、錫蘭的軍隊召回後,形勢就急轉直下。不幸的是,起義軍內部的分裂進一步加劇了局勢的惡化。9月21日拂曉,英軍重新奪回了德裡。當起義軍撤退時,巴哈杜爾·沙拒絕隨同,而是率領家人躲藏到祖先的陵墓中。沒過多久,在內奸——皇太子岳父的指引下,英軍騎兵包圍了他們。起初,英軍少校霍德森曾承諾保證巴哈杜爾·沙等人的安全。然而當他們束手就擒後,霍德森卻殘忍地槍殺了2位皇子和一位皇孫,從而使莫臥兒王朝失去了繼承人。令人髮指的是,英國人竟把他們的頭顱作為禮物送到了巴哈杜爾·沙面前,使後者受到了極大的精神刺激。
流放異國的詩人皇帝
戰爭結束後,東印度公司於1858年進行大審判時,將巴哈杜爾·沙列為「首惡」,巴哈杜爾·沙的「印度皇帝」稱號也被剝奪,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趁機攫取了這一稱號。為了防止新的動亂,英國將巴哈杜爾·沙和剩餘的皇室成員押解到緬甸仰光軟禁起來。
在緬甸期間,陪伴巴哈杜爾·沙左右的只有他的皇后。這位曾一度輝煌的皇帝,唯一自由的活動就是寫詩。1862年11月7日,巴哈杜爾·沙在仰光去世,這也標誌著莫臥兒王朝的徹底終結。臨死之前,他還滿懷悲傷地在詩中寫道:「愛的一切都去了,就像被秋天奪去美麗的花園,我只擁有記憶中的輝煌。」
巴哈杜爾·沙死後,英國人怕印度人找回自己皇帝的遺骸後,利用它再次發動反英大起義,於是將巴哈杜爾·沙秘密安葬在仰光附近的一座佛教寺廟內。直到1991年,人們才找到了巴哈杜爾·沙的墓地,並樹立了一座紀念碑,紀念這位憂鬱的印度詩人皇帝。
在近代印度歷史上,莫臥兒帝國曾盛極一時,其版圖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然而莫臥兒王朝的末代皇帝——穆罕默德·巴哈杜爾·沙,卻悲慘地死於異國他鄉。
愛寫詩的吸毒者
18世紀中期,莫臥兒帝國開始衰落。與此同時,英國殖民者為了掠奪財富,憑藉其堅船利炮,逐漸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統治。到1764年,莫臥兒王朝徹底淪為了英國殖民者的附庸。此後在英國人的監管下,歷代皇帝被限制在首都德裡,整日蜷縮於皇宮——紅堡內,依靠英國政府的年金度日。正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巴哈杜爾·沙登上了皇位。
1837年,在英國人的安排下,莫臥兒王朝第十二任皇帝巴哈杜爾·沙即位,史稱巴哈杜爾·沙二世。當時,英國製造的鴉片正肆虐於亞洲各地,並很早就流入印度皇宮。據記載,巴哈杜爾·沙從小就是一個癮君子,抽鴉片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與前代皇帝有所不同的是,巴哈杜爾·沙還是一位詩人,經常寫一些風花雪月的詩歌來讚美自己的後宮生活。
巴哈杜爾·沙在位期間,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更加嚴厲。1848年,戴賀胥就任印度總督後,拋出所謂的「喪失權利論」。根據這一理論,印度王公死後如無直系後嗣,他們的領地和年金就要收歸英國東印度公司所有。1854年,巴哈杜爾·沙原先所立的太子因病死去。為維繫王朝命脈,巴哈杜爾·沙寫信請求戴賀胥允許他另立太子,戴賀胥雖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卻宣布巴哈杜爾·沙死後,其繼承人不能稱皇帝,皇室成員也要從紅堡遷居至郊區,皇室的贍養金則從每月10萬盧比縮減到1.5萬盧比。
消息傳出後,印度舉國憤怒,一向柔弱的巴哈杜爾·沙也忍無可忍了。他決心尋找機會擺脫英國人的控制,重現帝國的輝煌。恰在此時,一場波及整個印度的反英民族大起義爆發了。
反英起義的精神領袖
1857年初,由於英國在印度軍隊中大肆褻瀆士兵宗教信仰,最終引發了印度民族大起義。5月10日,德裡附近的印度第三騎兵團士兵率先發難,並宣布擁戴巴哈杜爾·沙為印度皇帝。
面對千載難逢的良機,巴哈杜爾·沙積極與起義軍進行合作,試圖把印度從英國人的魔掌中解放出來。他不但派太子擔任起義軍的總司令,還整天在皇宮裡祈禱。
作為起義軍的精神領袖,他不斷發布激勵民心的文告,呼籲不同宗教和族群的印度人起來反抗。他在文告中說:「印度斯坦的子孫們!如果我們抱定決心,立即就能消滅敵人」,這些豪言壯語對起義軍起了巨大的鼓勵作用。
在起義初期,起義軍取得了巨大勝利,英軍總指揮巴納德也被擊斃。不過當英國把派往中國、錫蘭的軍隊召回後,形勢就急轉直下。不幸的是,起義軍內部的分裂進一步加劇了局勢的惡化。9月21日拂曉,英軍重新奪回了德裡。當起義軍撤退時,巴哈杜爾·沙拒絕隨同,而是率領家人躲藏到祖先的陵墓中。沒過多久,在內奸——皇太子岳父的指引下,英軍騎兵包圍了他們。起初,英軍少校霍德森曾承諾保證巴哈杜爾·沙等人的安全。然而當他們束手就擒後,霍德森卻殘忍地槍殺了2位皇子和一位皇孫,從而使莫臥兒王朝失去了繼承人。令人髮指的是,英國人竟把他們的頭顱作為禮物送到了巴哈杜爾·沙面前,使後者受到了極大的精神刺激。
流放異國的詩人皇帝
戰爭結束後,東印度公司於1858年進行大審判時,將巴哈杜爾·沙列為「首惡」,巴哈杜爾·沙的「印度皇帝」稱號也被剝奪,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趁機攫取了這一稱號。為了防止新的動亂,英國將巴哈杜爾·沙和剩餘的皇室成員押解到緬甸仰光軟禁起來。
在緬甸期間,陪伴巴哈杜爾·沙左右的只有他的皇后。這位曾一度輝煌的皇帝,唯一自由的活動就是寫詩。1862年11月7日,巴哈杜爾·沙在仰光去世,這也標誌著莫臥兒王朝的徹底終結。臨死之前,他還滿懷悲傷地在詩中寫道:「愛的一切都去了,就像被秋天奪去美麗的花園,我只擁有記憶中的輝煌。」
巴哈杜爾·沙死後,英國人怕印度人找回自己皇帝的遺骸後,利用它再次發動反英大起義,於是將巴哈杜爾·沙秘密安葬在仰光附近的一座佛教寺廟內。直到1991年,人們才找到了巴哈杜爾·沙的墓地,並樹立了一座紀念碑,紀念這位憂鬱的印度詩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