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房價不斷飆漲,中共中央亦將壓抑房價視為「宏觀調控」的重點,然而,為何各地房價依然居高不下?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廣州房價上漲25%,深圳房價更是上漲了42%,上海新建案房價平均上漲54%,且最新公布的七十個大中城市平均每個月房價更是上漲7.1%。住房問題已成為中國居民「熱點關注」的榜首,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的研究報告甚至把「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稱為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新三座大山」。因此,房價飆漲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嚴重的社會與政治問題。
關於中國房地產飆漲的原因眾說紛紜,但絕對不只是供給與需求的簡單經濟學,其涉及極複雜的政治經濟學,首先,對地方政府而言,經濟快速成長、城市形象良好是確保其政績的方式,其中,房地產業是實現政績的捷徑,甚至諸多地方部門亦涉入複雜的開發利益之中,如近來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司長李鐳就直言,土地與城建部門亂收費已經成為目前高房價的「助推器」;再者,中央各部門,包括人民銀行、國土部、建設部等各部門利益矛盾使政策的推動有相當難度。此外,在前陣子公布的「中國首富排行榜」,前十名除了4人是靠公司海外上市而上榜的外,其餘6人全是靠房地產而一舉暴富,開發商成了當今中國最強勢的特殊利益集團,其與各地方政府、各部門的利益逐漸結合,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再加上各種「炒房團」推波助瀾,使得近年來不論中共中央推出「國八條」或「國六條」等政策,均未能有效遏制房價飆價。
就此看來,城市要藉此改變形象、官員從中要政績、開發商要從中獲利、銀行要從中擴增客戶、有實力的投資者要進行投機,各部門亦有其利益,而大多數民眾則成這場博弈中的典型輸家而被市場邊緣化。雖然中共亦推出類似臺灣「國民住宅」的「經濟適用房」提供社會大眾承購,但執行的結果卻高達48%的經濟適用房被有錢人買走且用於出租,原本具社會保障的政策、給中低階層以安身立命之所,卻成為富裕者謀利的工具。
由於「十七大」的迫近以及明年奧運的來臨,中共目前對內部經濟與社會議題均小心翼翼,避免成為影響政治穩定的導火線,而此正是當前中國發展的「軟肋」,舒緩國內經濟社會問題的關鍵確實是在政治,但絕非中共所慣用由上而下的行政指令,而是各種群體都有表達自己利益的空間與機制,若無法從此政治高度解決當前中國的「經濟不平等」與「社會不和諧」,很顯然,各類問題的解決依然難如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