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商人的陷阱
作者:辛純
發表:2007-06-01 21:40
日前,一宗涉及貪官的案件暴露出跨國賄絡案情。 前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收受一個名叫劉敏的女子的三次賄絡共12.8萬元。劉敏何許人也?據中國廣播網報導,此人是法國巴黎銀行中國定息收益部銷售主管。在2001年財政部發行歐元債券時,為了使徐放鳴承諾在選擇歐元債券發行主承銷商的過程中,不反對法國巴黎銀行作主承銷商, 劉敏採取了賄絡的辦法。
2006年,劉敏在法國巴黎銀行升遷,負責中國資本市場。當年9月,徐放鳴一案宣判,判決書中出現劉敏的名字。然後有媒體記者調查出劉敏的身份並瞭解到,目前劉敏已經離開法國巴黎銀行。劉敏沒有受到任何處分,同時法國巴黎銀行也因為她的離開,可以方便的保持對此事的沉默。
此故事情節令人感到,法國巴黎銀行很像一個中國人或者是某個其它亞洲國家的人開的銀行,而不是一個由另一種文化下的西方人開的銀行。劉敏所出手的賄絡款的金額,令人想到她的上司、以至於更高層的上司在此事件中的作用。她在此事後的升遷、徐放鳴宣判後銀行的安排,顯示出一切都至少是有默契的。
很難將西方國家銀行家的嚴謹和保守形象與在中國赤裸裸付錢買特權聯繫起來。 這個情況的發生,是不是因為這一家銀行的主管很能適應中國官場的腐敗現實呢?其實,實際情況可能會顯示出這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博大出版社出版的《失去新中國》,由伊森。葛特曼, 一個曾經在北京工作的美國人撰寫。書中介紹了他所融入的在北京淘金的美國商人的生存狀態,揭示出各西方國家外商在中國經營的真相。該書的副標題《美商在中國的理想和背叛》,概括出作者要表達的主題—美商抱著既在中國賺錢,又要用市場經濟把中國改造成資本主義的理想去到中國,卻都很快被同化成中國式的商人。就如同上述之劉敏的外國上司一樣。
例如,關於外商在中國到底是否賺錢這個謎,伊森說:「在北京的企業首腦私底下沒有人認為中國是個有利可圖的市場」,「最多隻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能夠有季度性的獲利,如果連首期的投資也計算在內,那麼只有大約5%的公司賺錢」。但是為什麼還要繼續投資下去呢?因為「過分強調在中國經營的虧損對美國公司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美國金融界認為,在世界上最後一個尚未完全開發的也是最大的市場—中國投資,是企業對自己未來發展信心的重要體現。你可以關閉一條生產線或者賣掉一座工廠,但是從中國把投資全部撤出會給企業的整體形象帶來不成正比的損害」
為什麼美國的公司在本土都要講誠信,而一到中國就變成精明的說謊者? 伊森看到:「若想在華成功經商必須要做出許多妥協,那些不具有中國特色的一些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市場競爭中注定要遭到失敗。」
「 共產黨把自己改頭換面,變成了國家壟斷資本的政黨,為了避免承認過去三十年的所為都是錯誤的,他們自稱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商場上,中國特色代表腐敗」。
其實,外國到中國,被改變的不只是權錢交易。墮落是全方位的。伊森總結了美商在中國練就的特殊本事,為該書中文版作序的著名中國學者何清漣女士稱之為葵花寶典:
「新到的外國僑民很快就會明白,要想在中國成功就必須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可。接下來就意味著你要被認作是中國的朋友。中國領導人至少建立了三種方式讓你顯示友善。
「 第一種,夏皮羅和李敦白式,即緊緊跟著黨走,永遠為黨的目標奮鬥。
「第二種,送禮式(投資、政治優惠或者是技術上的援助)。如果貝彼得等為中國引入投資,並願意在其他外國企業紛紛撤出的時候表示對中國的局勢有信心,那麼他將會立即得到部長們的接見。如果通過他的公共事務機構進行運作,起碼要花上數年時間。
「第三種,學者或記者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拍馬屁,對中國文化大加讚賞。」
「每一個成功的商人都要用到一到兩個上述的辦法。」
伊森敘述的許多事實令人感嘆,對於憂國憂民的這一部分中國人來說,尤其如此。雖不光彩,卻也必須正視現實,因為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萌芽。
大多數人是脆弱的,環境變了,就跟著變。無數的事實說明中國的環境已經是令人腐敗的環境,不知道真實情況的人們所認為的「崛起」的那塊土地卻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陷人的爛泥潭。而中共政權的統治斷絕了腐敗被改變的可能。
看中國首發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