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姑李翠蓮(二)

作者:言信 發表:2007-05-28 01: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文革十年,社會上的規矩都被破壞了,廟宇裡、道觀裡的規矩也是如此,隨著以往的宗教傳統對和尚、道士們的約束力減弱,那些出家立場原本就不堅定的, 娶妻、嫁人、生子的也不在少數。此時的李蓮翠,也到了二十歲出頭,李家的人世代地主,營養良好,所以個個長著一副高挑的身子板,李蓮翠身高1米72,臉龐 白淨,從師兄,到工宣隊,都把眼光盯住了她,李蓮翠並非渾然不知,只是她祖父,父親的例子深深刺痛了她,她不願意再回到世俗的社會成為地主狗崽子任人批 鬥,道觀裡就是她的避風港,也是她最安全、安靜的巢穴,她自己形容那些年,她的感覺自己就像是一隻到處被人追打的老鼠,只有在黑暗的巢穴裡才最安全。

    文革裡面李蓮翠也有所收穫,在她十五六歲的時候,正是文革裡社會最混亂的時候,她隨便罩上一件小褂,就是一個天生以假亂真的女學生。聰明和天分是可以遺傳 的,李蓮翠沒有上過一天學,全靠著師兄、師姐和師傅的教授,她才認識下來不少的字,因為從小在道觀裡每日要管賬買菜,統計香火錢,她無師自通學會了算數, 所以,她不怕獨自上街,不怕獨自坐火車,從一個城市走向另一個城市。在道觀裡的十年來,李蓮翠積攢下了55元錢,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李蓮翠就這樣 悄悄溜了出來,她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精彩。

    那兩年,雖然中國社會上混亂,但那只是政治上的混亂,社會治安,人的思想風貌卻要比今天強上百倍,從來沒有聽說過發生拐賣婦女兒童的事情,李蓮翠少花錢, 多辦事,跑了不少的地方,幾乎都是道教的知名勝地。實際上,在一個正常的條件下,一個眼光遠大的道士,是不會滿足於自己學道的道觀的師長,四處雲遊參訪各 地的名山道觀,應該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情。不過處在一個非常的年代裡,學道人的雲遊參訪就要靠自己的悟性和見縫插針的精神了。

    此時,李蓮翠坐汽車先到了武昌東大門外的雙峰山南麓的長春觀,這是她慕名已久,也是她聽說最多的一座道觀,這也是祭祀全真派龍門創始人邱處機的地方。這裡距大城市太近,革命氣息也最濃,幾個剃了頭髮的前道士,居然組織了造反組織在「捍衛革命政權」。

    從武漢出來,溯長江而上,李蓮翠到成都,去了成都市西南角的出生了老子的地方青羊宮。留給她的最大印象只有八卦亭、三清殿和斗姥殿。之後,她又坐上汽車, 直奔成都北面七十餘公里的道教聖地青城山。青城山有道觀十幾處,在規模上、數量上,甚至要超過了李蓮翠現在居住的武當山。她對常道觀(天師洞)這個修行地 點讚不絕口,對上清宮和圓明宮的秀麗風景流連忘返,那一次,李蓮翠不知不覺在青城山逗留了一個來月,還嘗到了建福宮的老道姑特地為遠方來的小師妹做的當地 道家傳統名菜「白果燉雞」。

    從成都出來,沿江而下,經過湖北她沒有再回家,而是一氣到達了蘇州,她在武當有一位師姐,是從蘇州玄妙觀出來的,對玄妙觀的內十八景,外十八景唸唸不忘, 這引起了李蓮翠的好奇心,她想看看蘇州的玄妙觀與湖北的武當,四川的青城,到底有什麼不同。可惜她當時年紀太小,只記得到處都有三清殿,但各地修建的三清 殿的風格也各不相同。

    李蓮翠這次出來,真正的目標是江蘇的茅山。她聽說過,武當是道教的第一名山,而茅山卻被列為道教的第一福地。按照玄妙觀師傅的指點,她在蘇州坐火車,經過 無錫、常州兩個大站過後,在丹陽下車,又換乘汽車,到了茅山。對於渴望已久茅山福地,留給她的印象卻十分的模糊,她只記得,她一步步走到了茅山大茅峰的峰 頂,當她疲憊不堪的時候,她看見了九霄萬福宮的山門和宮匾。與其它的道觀不同的,是這裡的主殿——太元寶殿裡供奉的不是太上老君,而是本地的神仙——三茅 真君。她聽說過萬福宮後面有座怡雲樓,裡面保存有茅山道觀的鎮山四寶,她怕早就讓當地的紅衛兵給破四舊了吧?就像她們那裡一樣。

    那一年,李連翠的年齡還小,她從小見識家裡的被鬥爭,被欺辱,5歲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被大人們支來使去,所以她膽小,也謹慎,一個人出門在外,她從不暴露 自己的道士身份,只有到了各地的道觀裡,她才露出廬山真面目,為自己獲取一粥一飯。她能夠忍飢挨餓而不動聲色,會辟谷的道士幾乎都有這個本事,經常一天一 夜而粒米未沾,她出門的時候隨身攜帶了55元錢,她的全部家當,兩個多月後她回來的時候,身上還剩下27元錢,她只花掉了一半。

    誰也沒有想到,這次獨自的出行對李蓮翠來說是一個提前的鍛練,十八年後,李蓮翠接到姑姑的來信,知道大姑全家早就從英國遷居加拿大,一天沒有上過學的李蓮 翠,手裡拿著一本中學生英語辭典,一身海青棉布的直襟道袍,頭上戴一頂芙蓉道冠,孤身獨闖加拿大,唬的她在加拿大的全家親戚吃驚不已。這是後話。

    後來李蓮翠回憶說,促使她在八十年代的中期出國,有兩個原因是不能沒有的,一個原因,是八十年代初期她大姑回到家鄉來探親;另一個原因,是道觀裡招來了一個年輕美貌的新道姑「靜喜」。

    八十年代初期,胡耀邦主持中國政壇,他當時所做的最得人心的幾件大事,就是在為文革中被打壓的老幹部平反的同時,也為幾乎全部的右派份子和地主富農摘了帽 子,這頂大得嚇人的黑帽子,右派份子戴了22年,地主富農則戴了整整30個春秋。在這個消息傳到道觀裡的時候,正是夏收的農忙時節,李蓮翠知道自己從此不 再是「狗崽子」了,一個人抱頭在屋裡大哭了一場。儘管出家人是再也沒有了家的,但李蓮翠還是第一次請假,回家去看父母。在這之前,父母從不讓她回家,為的 是不讓她也從此受到「階級鬥爭」的牽連,被那些流氓貧下中農盯上了,硬是霸佔到手裡,受一輩子的罪,如今好了,都平等了,不用再怕被別人欺負,女兒可以放 心的回來了。

    長江邊的夏天,悶熱得像蒸籠。憑著二十多年前模糊的記憶,李蓮翠一路快走摸索到了自己家的村莊。1950年1月當地農村土改之後,把他們全家從原來寬敞的 房子裡趕了出來,在房後他們家原來的兩間柴房裡安下了家,柴房簡陋破舊,四面透風,李蓮翠的祖父後來就死在這兩間破舊的柴房裡。至於原來的房子,最初的農 村土改工作隊也沒有分給當地的農民,而是自己給佔用了,以後,成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社部,農村成立人民公社後又成為當地生產大隊的大隊部。

    晌午時分,李蓮翠的父母剛剛從場院上幹完活回到家裡,女兒就大步邁進家門,二十七八歲的人了,身材挺拔俊秀,面色紅潤,可就是一身道姑打扮,做爹媽的一想 起來,女兒從此再無法成家了,全家人又是一陣抱頭痛哭。二十多年前,自從送走了5歲的李蓮翠,父母就再也沒有要孩子,繁重的鄉間勞動,不斷地被批鬥被欺 辱,最低列粗糙的單調飲食,長年來憂鬱壓抑的痛苦心情,把李蓮翠的父母折騰得像池塘邊傷疤纍纍的蘆葦桿,細高瘦弱,乾癟無力,一多半的頭髮都花白了。

    看看苦日子就要熬到頭了,做爹媽的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女兒,動員女兒還俗,回到家裡來,三十以前還不算晚,將來找個好婆家嫁出去,踏踏實實的過日子。李蓮翠 半晌沒有作聲,二十多年來的道姑生活,她已經習慣了,她在遠避開人世間的深山老林裡覺得安詳自在,心也是寧靜的,一下山來到人群中間,她也說不清是什麼原 因,不由自主就感到一股莫名奇妙的恐懼和煩惱。

    門外,傳來一陣生產隊幹部的大吼聲,要李蓮翠的父母輪班去場院上看管正在打場的糧食垛。三十年了,一切還都是老樣子,一切都還沒有絲毫的改變,每逢糧食收 下來的季節,上午,全體農民們一起打場,逢到中午農民們都要回家做飯吃飯了,唯一不能休息的,就是那些成份不好的地主富農,他們要輪流看守場院,換班回家 吃飯,一直等到下午農民們都回來幹活,他們也要跟著再一起勞動。三十年來,都是如此,現在雖說給全國的地主富農摘了帽子,但具體的政策,縣裡和公社還沒有 制定下來,只能還沿著老路子走。

    李蓮翠的心一下了涼了,所謂的平等,還是一句空話,畫在牆上的大餅是不能充飢的。那一次,李蓮翠在家裡只住了三天,這是她煩悶焦躁的三天,她幾乎足不出 戶,一天到晚燜在家裡,她在這個生了她的村子裡,沒有任何朋友和兒時的小夥伴,留給她的只是痛苦屈辱的記憶,雖然二十多年沒有見到父母了,但她似乎更依戀 道觀裡的生活,跟父母反而沒有話可談。被柴煙和煤油燈熏得黑黢黢的柴房裡,破爛不堪,家徒四壁,連床像樣的被褥都沒有,竹製的桌椅搖搖晃晃,快散架了,柴 灶上吊著的一小塊臘肉還是春節留下來的,已經和灶膛裡的柴火一個顏色了。李蓮翠掏出帶回家來的五十元錢,硬塞到了流著眼淚的父母手裡。

    第四天一早,天還沒有大亮,李蓮翠長襪麻鞋一穿,繫緊道袍,告別眼巴巴的父母雙親,一邁步竄出院門,頭也不回直奔鄉間的小路向遠方走去,她的腳步在山裡練得很快,不多久就沒有了蹤影。

    大約在兩年以後,隨著中國國內政治上的鬆動和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大批的海外華人開始紛紛回到家鄉探親訪友。在農村,解散人民公社,重新改回鄉政府,為每戶農民包產到戶的新舉措令全體農民都吃驚不已。

    這一天上午,正是早春農忙時節,即將由生產大隊委員改為村委會委員的幾名村幹部,陪伴著剛由公社書記改為鄉黨委書記的領導來到李蓮翠父母家拜訪的時候,全 村的人都驚呆了,這還不是最令人們吃驚的。在來到李蓮翠家之前,新上任的鄉黨委書記已經督促全體村幹部們將原來的大隊部收拾一空,現在,正在耐心勸說李蓮 翠的父母再搬回他們祖傳的大屋子去。這一切,不要說李蓮翠的父母接受不了,就連全體村民也理解不了:怎麼?莫非天又要變了,當年的國民黨又要回來了不成?

    並不是當年的國民黨要回來了,而是李蓮翠的大姑要回來探親了。

    李蓮翠的大姑一家,在解放前夕以成功商人的精明遷往英國,以後又移民加拿大,農村的田產、城市的房產和商號都已變賣一空,猶如一個彈藥充足的部隊轉移了一 個陣地,當中國大陸在這三十二年間你打我,我打你,互相打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世界經濟早翻上幾個台階了,李蓮翠的大姑作為愛國商人,要衣錦還鄉,探親訪友 來了,他們向國內的中央統戰部寫信求援,說明自己探親的意圖和路線,這封信連帶中央統戰部的領導批示,很快轉到了省委的有關機構。

    省委統戰部會同剛剛成立的政協,正在發愁怎樣打開國際開放的渠道,看到李蓮翠的大姑就如及時雨,自己送上門來了,正好體現黨中央統戰工作的偉大成就。於 是,在一陣分工安排之後,省裡面幾個電話打了下來,縣委統戰部和縣政協緊緊跟上,責成鄉黨委書記一定要親自負責抓好此事,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和紕漏。(待續,轉自博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