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雅緻---古人的野炊

發表:2007-04-11 06: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現在很多人每逢節假日,特別在春遊季節,或三五成群,或一家數口,到公園到郊外,席地 而坐,邊吃邊玩,悠哉游哉,盡一日之歡。有人說,野炊的興起是受西方影響,其實不盡然。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狩獵之舉;捕獲到的動物,就地宰殺,烹炙而食 之,謂之野味,這實際就是野炊的一種。但狩獵帶有軍事訓練性質,與遊樂的野餐有不同,而《墨子非樂(上)》說,夏代的第一個君主夏後啟就曾經「野於飲 食」(即飲食於野)。則可以視為遊樂野餐的濫觴了。

   魏晉時期,野炊的 形式開始多樣化。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提到的「流觴曲水」,就是 眾人沿溪水而坐,把酒杯盛酒放在水裡飄流,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得飲酒。據《續齊諧記》記惡尚書郎束皙的考證,流觴曲水起源於周公建成洛邑之時,不知是否可 靠。不過是晉代特別流行。南朝時,「三月三日,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成為一種節令時俗。
  中國在重陽節例有登高、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的風俗,據說始於東漢最初是為了避禍消災。但發展到後來,重九登高完全成為遊樂活動,並藉此機會到郊外去大吃大喝。《清喜錄》寫蘇州重陽節,「或借登高之名,邀游虎阜,簫鼓畫船,更深乃返。」

   陸地郊遊,要隨帶炊具、餐具就比較困難,但那些雅人高士仍會想出辦法。高濂《遵生八箋》中寫到溪山逸游用的提盒和提燈,就是專供野餐的用具。提盒像一支 小廚,內放杯筷酒壺之類,上面分數格,或每格六碟,或每格四碟,置果肴酒菜,可供六人之需。提爐形式如提盒,分上下兩格。上層大盛炭備用,下層放一鍋爐, 可烹茶暖酒,旁有一鍋,可煮粥供客。藉助於這種提盒和提爐,就可以「邀朋效外踏青,載酒湖頭泛掉」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 網上投稿
  • 聯絡我們
  • 捐款
  •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政策
  • English
  • Deutsch
  • Français
  • Tiếng Việt
  • 日本語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