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灘古鎮靜靜守候與世無爭

發表:2007-04-02 18: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淶灘古鎮其實應該叫淶灘古寨,始建於清嘉慶年間,距今已200多年。聽當地人介紹,從咸豐年間建成後,為了防範太平軍入川和李、藍起義,同治年間淶灘進行了一次浩大的加固維修,建成了環繞著整個古寨的石頭砌成的防禦設施,直至今天這道石頭城牆依然可見其堅固,足以鑒證當年那一段歷史。

淶灘寨佔地0.25平方公里,四座城門呈十字對稱,寨牆全部是半米多長的條石砌成,牆高7 米,寬2.5米,與現代建築構造形成鮮明對比,別具古味特色。古寨內蒙古自治區還保存著舊時城堡面貌,有狹窄彎曲但尺度適宜的石街小巷,400餘間清代民居。

錯落有緻而是木質結構的小青瓦建築群,基本上保持了明清時代的原始風貌,古樸典雅,給人以返樸歸真步入寧靜山鄉小鎮之感。在小寨門內的街上保存有一個太平池,作消防之用,上面題記為「同治元年」。「三步梯一段狹窄街道,由整體石壩形成,歷代足跡踏出一條路槽,是古老的見證。

慢慢的靠近淶灘,遠遠就能看見古瓮城城門,城門算不上宏偉壯觀,但條石冷靜與質感仍讓人感到這座城牆承載了歷史的厚重,讓人肅然生出了幾分敬佩,古瓮城很有點南京石頭城的味道,只不過縮了點水,也沒有那份肅穆與霸氣的帝王之氣,反倒讓人更加容易親近,古瓮城是淶灘寨的一景,儘管當年綿延環抱的古牆城已不復存在,斷垣殘牆也足以讓人體會到歷史烙下的痕跡。

進入古瓮城,城中城的設計巧奪天工,當時的淶灘人巧妙地讓敵人領會了什麼叫瓮中捉鱉,這在當時的防禦攻事中算得上上乘之作。踏上青石鋪成的小街是最愜意的,寧靜的小鎮早已沒了往日的喧囂,留下的是一段耐人尋味的往事。純樸的深灘人靜靜地守著家園,過著一份與世無爭的生活,坐在家門口望著陌生的到訪者,眼光中流露出一份平和。

城內的古廟建築群體,始建於唐,興盛於宋,重建於清,古鎮附近曾有9宮(庵)18廟的傳說,是佛教信徒集中的聚點,興盛之時僧人上千,有廟、張爺廟已成遺址,現在廟內兩棵參天古榕和廟門猶存。清代建築的文昌盛宮,解放後改作完小校地,其主體建築尚存,其中保存有古戲樓,戲樓平臺外欄,木刻浮雕,藝術價值極高,由於多年失修,已成危房。

主廟二佛寺,上殿位於鷲峰山頂,佔地面積5181平方米,分三個殿層。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玉皇殿、大雄寶殿(即佛爺正殿)和觀音殿。左右分設社倉、禪房等建築,呈四合院布局,尤其是大雄寶殿,殿堂正中原來的三尊泥塑金身的主佛高五米,栩栩如生,佛光閃爍。兩側泥塑顏身的十八羅漢五光十色,神態各異,活靈活現,讓人望而生畏。可惜,文革時期寺內文物慘遭破壞。唯有其大雄寶殿內四根石柱高約十三米,由整條巨石製成,挺拔壯觀,讓人敬畏,堪稱歷代建築一絕,和山門牌坊的石刻浮雕,玲瓏精美,是難得的歷史文化精品。

二佛寺下殿瀕臨渠江,位於鷲峰山崖,依山摩岩石刻群雕是淶灘古鎮人文景觀的集中表現,具有深刻的二佛禪宗文化的藝術內涵,集中反映了唐宋時期古代勞動人民的文化藝術結晶,給現代人懷古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寺內摩岩造像之冠。寺內石刻的16羅漢是18羅漢--500羅漢朔像演變的始祖。禪宗六祖造像在全國石刻中是唯一的一組全家合影塑像。

三尊慪佛別開生面,故事離奇;善財童子和飛天龍女雕工細膩,裝飾華美。這些文物景觀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著名學者丁明夷先生,喻其為一顆埋在地下的明珠;美國藝術史家教授何恩之博士,稱其為石刻藝術的寶庫。敦煌研究院院長,著名石刻專家段文傑先生題詞「淶灘摩崖造像,宋代石刻藝術的精華」,「淶灘羅漢造像,石刻藝術的瑰寶」。   

此外,還有眾多的其它歷史人文景觀,明代石牌坊,清代舍利塔林,明清墓群和一些石刻題記和繪炙人口的「二佛八景」,這八景是:鷲峰雲深、佛岩仙跡、龍洞清泉、修筑戲石、雙塔迎舟、獨樹東門、經盤霽日、畫梁搓波。

  小貼士:

  行:自駕車走重慶到合川的高速,到合川再向北到龍市,未到龍市前有路口向右去淶灘。全程水泥路面,約90公里,1.5小時。乘車由重慶火車站乘508路車到合川,轉到淶灘的車,或先到龍市,在龍市叫部摩托,花10分鐘4元錢到淶灘。回程時可以走渠江水路到小沔鎮,那裡有車直接回重慶,這樣不用走回頭路,又可以看看渠江的風光。

  吃:渠江魚、土雞,還可以試試當地的米酒。

  住:只有一家「古鎮客棧」,10元一人,還算乾淨。記得上客棧天臺看古鎮全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