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文化是怎樣互相衝突又互相融合?洛杉磯中國論壇3月15日邀請三位美國和臺灣的學者座談。
王丹(右)、曾建元、吳英年
臺灣中華大學學者曾建元星期四應洛杉磯中國論壇邀請,出席「透視兩岸文化」座談會,與來自中國的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王丹以及洛杉磯加州大學統計系教授吳英年探討兩岸政治文化的差異。
曾建元認為,政治文化是在一個社會中,人民參與公共生活的方式與態度。臺灣400多年經過西班牙、荷蘭、日本、中國以及現代美國文化影響,成為追求自由開放、接納歧異的多元化文化,有益民主發展。中國是中原文化擴張出來的,講求穩定、追求統一的中央集權文化。
*曾建元:二二八為各種紛爭根源*
曾建元談到臺灣族群和政治糾纏的前因後果時指出,林獻堂採納梁啟超的建議,利用日本憲法去爭取平等的地位,因此產生臺灣議會,也引進民主概念。日本也給臺灣有限的地方自治,民選議員。
曾建元說,日本戰敗,林獻堂等人曾組致敬團去南京,還參與制憲。可是他們對地方自治和民主議會的要求卻在當時行政長官陳儀「去日本化」的施政下落空,1947年二二八事件變成族群衝突。現今的統獨爭議,國家認同衝突,藍綠之爭,都可溯源到二二八。
曾建元認為,臺灣人當家作主的願望是臺灣民主化最大的動力,衝破了不公平的現象。壞處是造成社會分歧,又因兩岸分裂,中國對臺灣壓力加大,容易把大陸人和中國等同,民主政治受到扭曲。
*王丹:臺灣人有特殊反抗文化*
去過臺灣10多次做臺灣歷史研究的王丹認為,臺灣像美國等移民組成的社會一樣有移民的特性,也就是包容性特別強。另外,臺灣人有特殊的「反抗文化」。最初從大陸去臺灣的是具有冒險精神的移民,1930年代有林獻堂,40年代發生二二八, 50年代有李萬居、雷震,70年代許信良等反對派10年累積,才有80年代的政治突破。
王丹說:「中國則從1949年後反抗都遭到鎮壓,1989年大規模學運是新的起點,之後民主黨組黨、法輪功到維權運動,如果中國反抗文化能發展到臺灣的地步,民主政治才有可能。」
王丹也回答問題說,最近兩會要修物權法,其實是保障特權的分贓法、洗錢法,不會形成中產階級和民主。
*吳英年:中國是特殊黨文化*
吳英年反駁曾建元說,中國現在的文化已不是中原文化,中國既割裂傳統中原文化,也隔絕西方的民主文明,只有階級鬥爭的黨文化。從小他沒有念過論語三字經,也不知道八九學運要求的民主是什麼。文化原應是生活上的價值觀,但是現在中國人人都只想賺錢。
他比較法輪功學員在大陸和臺灣受到的待遇,指出兩者有天壤之別。黨文化是對中華文化莫大的戕害。
*曾建元:中國需積累反抗文化*
對於中共對台獨做負面宣傳的提問,曾建元回答說,移民社會是從衝突到找出共存之道,不同族群在政治體制各有地位,就可解決,這點可供中國借鑒。
曾建元認為,中國如果能承認臺灣和西藏、蒙古、新疆等反抗文化,導入制度,以公平的遊戲規則競爭,反抗文化的累積才有可能促進中國民主化。
曾建元說:「應該珍惜保留對中央集權的反抗力量,以制度將以轉化導引,走向正面。」
王丹並回答異議人士陸鏗下個月回中國的問題,認為只是利用老年人統戰,不是所有異議人士都能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