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教授不敢提第二項,即研究生教育,大概是因為學術論文白紙黑字,比較好統計,信口開河難度大一些。本科生教育和對社會的貢獻兩項,比較模糊,難以落實到數據,所以他可以信口開河了。可惜,他沒有想到,如今美國對高等教育的研究非常細緻,即使在這兩個比較模糊的項目上,也有相當詳細的數據,我們不妨比一比。
先談本科教育。衡量本科教育,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看本科生的畢業起薪。當然,不是一切都能用錢來衡量的。比如,一個理想主義的高才生,畢業後到偏遠地區教小學,他或她的貢獻也許比一個億萬富翁要大。不過,這樣的人,難以在統計學上具有重大的意義。絕大部分本科生,畢業後進入社會,成為一般的工薪階層。他們的大學教育是否成功,必須經過市場競爭的考驗。他們掙錢的能力,就是市場對他們所受的教育的驗收報告。
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的最新數據,2004年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年收入為51554美元,高中畢業生平均年收入為28645美元,也就是說,一個學士學位,一年能給你帶來大約23000美元的附加收入。另外,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遠遠高於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口,其失業率一般在2%多一點。中國沒有相應的完備數據。但最近有報告稱,大學生的起薪幾乎接近民工,乃至競爭去當清潔工。中國的大學,在本科生教育上,怎麼和美國比?
至於對社會的貢獻一項,美國高等教育界非常自豪地把對社會的服務,當作美國大學別於歐洲大學的一個特點,在2004-2005學年,美國有330萬16-24歲的大學生做義工。這相當於所有1080萬適齡學生的30.2%。打義工的行為幾乎成為是否受過大學教育的標誌。美國的大學大部分沒有圍牆,為當地社會提供一系列服務。比如,老年人常常可以到大學來免費旁聽。哈佛這樣的名校,開辦校外課程,為那些年輕時錯過上大學機會的大齡學生服務,學費僅收七分之一,授予哈佛的文憑,甚至諾獎得主也會前往授課。當地的優秀高中生,也可以經過適當途徑到大學裡旁聽,甚至有修學分者。當地中小學,經常可以利用大學的設施。再看看我們的大學,豪華校門蓋得多麼森嚴!名校要限制校外遊客,更不用說讓社會人員進教室旁聽了。我們的大學,流行的是圈地、蓋樓。請問楊大教授,這種「社會貢獻」如何比較?
楊大教授的言論算是給大家一個教訓:有志氣的學校,要把眼睛盯在那些正在創造期頂峰的無名年輕學者身上,大可不必跟著他這種功成名就的人屁股後面追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