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0-27 19:13:33作者: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鎮,濱臨在浩蕩東流的余姚江,遺址發現於l973年,面積四萬平方公尺,由相互疊壓、聯繫的四個文化層組成,其文化遺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歷史,早期的先民就在這樣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居住和生息,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先後經過兩期的考古發掘,從五千年前的第一文化層開始,到七千年前的第四文化層,時間延續長達二千年左右,兩期考古發掘,共出土七千餘件文物,遺址以其悠久、獨特而又豐富的文化內涵,被學術界命名為「河姆渡文化」。它是目前所發現中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其文化特徵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地域特色,說明早在七千年前,生活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先民們,經過長期的摸索、觀察、實踐,已經脫離了原始的狀態,發展到使用成套農業生產工具,普遍種植水稻的階段,農業已成為當時主要的生產活動。
「河姆渡遺址」以第四文化層最為重要,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稻穀堆積,據農業學家的鑑定,確認為人工栽培水稻,這證明了長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區之一。更令人驚嘆的是,在遺址第三、四文化層中,發現了大面積木構建築遺蹟,縱橫交錯、蔚為奇觀,有的一排長達二十五公尺之多,這種成熟地使用卯榫的木結構建築,設計之科學、規模之宏大,不僅是中國所罕見,更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建築傑作。近年來,在寧波、余姚、慈溪、奉化、像山、鄞縣以及舟山等地,又先後發現了一批植根於河姆渡文化後期的「良渚文化」遺址,更豐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內涵。事實充分說明,早在約七千年前,生活在長江下游一帶的先民們,就在同大自然的艱苦奮鬥中,開發長江流域,直至進入文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