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文化與午休科學

發表:2006-08-19 05: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午休(午睡)由來
最初,人類生活在暖熱的地帶,戶外勞動是人們維持生存最基本的條件。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避免遭受熱浪襲擊,人們逐漸養成午休(午睡)的習慣。
在世界許多民族,午休(午睡)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我國有一首古詩:「炎氛若煅汗如奔,日午枕書眠擴煩;幾刻夢遊仙境裡,北窗睡覺爽心魂。」將 午休(午睡)融於詩境,顯見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午休(午睡)的習慣。
從達芬奇到丘吉爾等不少名人,都有午休(午睡)習慣,並認為午休(午睡)令他們擁有非比尋常的創造力。

2、醫學原理

(1)午休(午睡)是人體的生理需要
絕大多數人都願意在午飯後休息一會兒,這並不是我們懶散,而是由於我們體內的生物節律在起作用,是人體的生理需要。

近年來,德國精神病研究所睡眠專家們研究發現,人體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在上午9時、中午1時和下午5時,有3個睡眠高峰,尤其是中午1時的高峰較明顯。也就是說,人除了夜間睡眠外,在白天有一個以4小時為間隔的睡眠節律。人白天的睡眠節律往往被繁忙的工作、學習和緊張的情緒所掩蓋,或被酒茶之類具有神經興奮作用的飲料所消除。所以,有些人白天並沒有困乏之感。然而,一旦此類外界刺激減少,人體白天的睡眠節律就會顯露出來,到時候會有困乏感,到了中午很自然地想休息。倘若外界的興奮刺激完全消失,人們的睡眠值亦進一步降低,上、下午的兩個睡眠節律也會自然地顯現出來。這便是人們為什麼要 午休(午睡)的道理。

中醫界提倡睡「子午覺」,「子」是指夜間十一時至凌晨一時,「午」則是上午十一時至中午一時。中醫界認為午時睡午覺,有益身體健康。
雖然有少數人沒有午休(午睡)的習慣,但他們是被迫放棄這種享受的,一旦有了條件,他們會自然養成午休(午睡)的習慣。應當提倡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不要使自己無暇 午休(午睡)。所謂「生命至上,離不開午休(午睡)舒暢;健康第一,少不了午休(午睡)舒適」,就是這個道理。

(2)午休(午睡)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表明,午休(午睡)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條件。不少人,尤其是腦力勞動者都會體會到,午休(午睡)後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所以,有人把午休(午睡)比喻為最佳的「健康充電」,是有充分的道理的。美國哈佛大學幾位心理學家進行的一項測試受試者 午休(午睡)後視覺學習能力的研究顯示,午休(午睡)的好處只有出現兩種型態睡眠才能讓人充分體會,一是慢波睡眠,一是快速眼球運動型睡眠。研究人員認為,這兩種睡眠型態可協助大腦處理日間學到的新技能及資訊,該研究結果刊載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未 午休(午睡)的那一組受試者,視覺學習能力的分數在實驗第一天傍晚下降,但白天曾休息30分鐘左右的受試者在傍晚時分數提高。同時,實驗還表明, 午休(午睡)也使晚間睡眠的效率提高。另外,實驗第一天有午休(午睡)的受試者在廿四小時後的記性比未午休(午睡)者強百分之五十。

進入工業化時代,因應僱主工作時數標準化的要求,許多國家已打破了午休(午睡)的傳統,根據西班牙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只有百分之廿五的西班牙人仍有 午休(午睡)的習慣,大部分的歐美人已適應犧牲午休(午睡)與嚴格工作時數的美式工作時間,人們多以咖啡因來對付午後的瞌睡蟲。但是,現代僱員會借喝咖啡來提神,卻無法彌補過度虛耗的腦力。根據全美睡眠基金會一九九七年的研究,昏昏欲睡的員工造成生產力的損失,讓企業每年損失一百八十億美元。研究單位發現,在過度用腦的情況下繼續吸收信息, 反而會喪失原先吸收的信息,出現「慢疲」現象。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中心最近在有關人類睡眠效益的研究中,將一百零五名實驗對象分成有午休(午睡)和沒有午休(午睡)兩組來進行實驗,最後數據顯示,有 午休(午睡)一小時的人,他們在下午的清醒度是早上九點的九成,證明午休(午睡)能讓員工腦袋靈活一整天。
因此,如今很多公司和學校都認識到「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重新開始重視午休(午睡),有些美國公司還開設「休息走廊」,讓職工打盹「回氣」,以利於下午更好地工作和學習。

(3)午休(午睡)可防病

一份醫學調查報告指出,現代人由於工作節奏加快,夜生活多姿多采,睡眠時間比90年代少了一個多小時,其後果是使人提前衰老和百病叢生。當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時,容易引起血壓升高,誘發中風症狀。特別在進入夏季之後,晝長夜短、氣候炎熱、蚊蟲叮咬等種種原因使人難以入睡。夏日的夜晚,人們常常喜歡乘涼,或是外出活動到深夜才上床休息,這些都造成了睡眠時間的嚴重不足。夏季氣溫高,人體散熱量大,血液大量集中在體表,大腦的血液供應減少,進入大腦的氧氣和其它營養物質明顯減少,若睡眠時間不足,則更會使人感到精神不振。這些不僅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同時還影響到學習和工作效率。 這就是人們在夏季特別需要午休(午睡)的原因。

醫學研究表明,適當的午休(午睡)可使體內激素分泌更趨平衡,使冠心病發病率減少30%。地中海各國冠心病發病率較低,與他們有良好的午休(午睡)習慣是分不開的。而北歐、北美國家冠心病發病率高,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 午休(午睡)。研究還表明,午休(午睡)可以防止早衰,使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減少30%。研究發現,每天下午6時至8時腦溢血的發病率是一天中較少的時段,這與人們 午休(午睡)習慣是有關係的。據研究,午休(午睡)還能使心臟病的發病率減少30%。

所以,午休(午睡)對防止中風、心臟病及心腦血管等疾病乃至抗衰、延壽、美容都有好處。

3、健康午休(午睡)法

正確的午休(午睡)方法,會對身體進行及時的調整,對人的健康以及工作和學習都十分有利。如果午休(午睡)方式不當,不僅不能緩解疲勞,還會產生負面影響。

(1)要儘可能保持有規律的午休(午睡)
每天都應安排基本相同的午休(午睡)時間。所謂「不管冬夏春秋,天天需要 午休(午睡)」,就是這個道理。

(2)不要飯後即睡
剛吃了午飯,胃內充滿了食物,消化機能處於運動狀態,這時候午休(午睡),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不利於食物的吸收,並且影響午休(午睡)的質量,長此以往,還會引起胃病。

(3)努力提高午休(午睡)的質量
有條件上床午睡的人,最好是上床午睡,但是,午睡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並且要防止進入深睡眠狀態(詳見4和5)。不少人由於受條件限制,不能或不願上床午睡,不得不以臂代枕伏案 午休(午睡),長此以往,很不利於身體健康。因為以臂代枕伏案午休(午睡)會壓迫神經,睡眠極不踏實,醒後兩臂麻木甚至酸痛,達不到使身體得到休息的目的;以臂代枕伏案 午休(午睡)還會使眼球受壓,久而久之還易引發眼疾,使視力下降;此外,以臂代枕伏案午休(午睡)時臉頰壓著手臂睡,會壓迫口腔裡的唾液腺,迫使其分泌,長此下去,產生流口水現象,影響美容。解決辦法是,當你不得不伏案 午休(午睡)的時候,必須選擇一柔軟而有一定高度的東西當枕頭,墊在桌子上,然後伏在枕頭上午休(午睡),就可以極大地提高午休(午睡)的質量,不亞於上床午睡。仰靠式 午休(午睡),最休息不好的是頭部和頸部,午休(午睡)前必須設法把頭部和頸部固定好。午休(午睡)時 還要將褲帶放鬆,便於胃腸的蠕動,有助於消化。午休(午睡)還要想辦法避免陽光和噪音的干擾,儘可能快速入眠。

(4)午休(午睡)時間不宜過長
「中午休息10分鐘,強過晚上多睡兩個鐘」。英國學者就 午休(午睡)現象進行研究,發現每日午後小憩10分鐘就可以消除困乏,其效果比夜間多睡兩個小時好得多。英國睡眠研究專家提醒大家,白天小睡不要太長,否則「人體生理會以為到了夜間,於是進入完全睡眠狀態」。德國的研究者坎貝爾認為,睡眠週期是由大腦控制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某種變化;同時發現, 午休(午睡)是自然睡眠週期的一個部分。佛羅里達大學的一位睡眠研究專家說,午休(午睡)已經逐漸演化成為人類自我保護的方式。

(5)上床午睡必須避免深睡眠
研究認為,人的睡眠分淺睡眠和深睡眠兩個階段,是週期性循環交替的。一般人在入睡超過30分鐘後,便由淺睡眠進入深睡眠階段,這時大腦的各中樞神經的抑制過程加深,腦組織中許多的毛細血管暫時關閉,流經腦組織的血液相對減少,體內代謝過程逐漸減少。在床上午睡,一般都不可避免的會進入深睡眠。由於工作或學習的需要, 午休(午睡)時間受限制,當你進入深睡眠狀態的時候,被他人或自己設置的鬧鐘催醒,即使午休(午睡)時間超過30分鐘,和夜晚睡眠相比,還是遠遠沒有睡足,這樣起床後,就會感到週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頭昏眼花,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或學習,反而影響了下午工作或學習的效率。因為,這時候,被抑制了的大腦皮層還未解除,關閉的毛細血管還未開放,大腦出現暫時的相對的供血不足,造成一時性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這種症狀短則十多分鐘,長則半個多小時才能消失。這是上床午睡的最大缺點。

此外,上床午睡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入睡,無形中增加了心中的焦慮,這就是古人描述的「日午枕書眠擴煩」的現象。更有甚者,由於午睡時間太長,到了晚上反而睡不著,嚴重的會導致失眠,影響第二天工作或學習的效率,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節律。
很多人無法控制上床午睡的時間,乾脆放棄上床午睡的優越條件,改為伏案午休(午睡),或者仰靠在椅子上打個盹,稍事小憩,休息效果反而更好,這是不無科學根據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