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主要的經濟增長引擎,美國增長速度正在放緩。這是來自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結論,在過去4個月,美國就業增速比2004年初以來的平均值低35%。這也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結論,美國住宅建設活動正在顯現的下滑,使其過去3年間GDP增長趨勢至少下降1個百分點。同時,這也是來自消費者的信息,儘管7月份零售額出現了暫時反彈:今年春季,通脹調整後的消費支出增幅降至2.5%──較過去10年間迅猛的增速低1個百分點。
美國經濟增長的放緩,標誌著經濟增長源泉的一個重要轉變,即從資產泡沫──先是股票,後是房產──帶來的強勁財富創造,回歸到更為和緩的勞動力收入產生。利率上調的滯後效應,也開始影響經濟增長。儘管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已暫停持續2年的貨幣緊縮,但有一個可能性是:美聯儲可能已經走得太遠。油價上漲、償債負擔上升以及負值的個人儲蓄率,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加大了美國可支配消費和GDP增長下滑的可能性。
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這是一個同樣關鍵的轉變。世界將要失去「供需方程式」需求方一個關鍵變數──美國消費者──的重要支撐。在後泡沫時代,美國家庭將無力通過資產升值儲蓄,促使美國增加基於收入的儲蓄,並減少其對全球儲蓄的吸引力。這將導致期待已久的美國巨額經常賬戶赤字的下降──最初這將令世界其它地方的出口依賴型經濟體感到痛苦,但最終對於解決全球失衡問題是有益的。
但是,誰將來填補美國消費者所留下的空缺呢?一個簡單的答案是:也許沒人能做到這一點。歐洲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體,不太可能擔當這一任務。歐洲大陸今年令人驚訝的經濟增長,也許是從2007年「預支」來的。歐洲經濟將要面臨三大打擊:財政政策大幅緊縮、貨幣緊縮的滯後效應,以歐元走強所造成的拖累。歐元區今年的增長率或許會超過2.5%,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明年的增長率可能會跌回至1.5%以下。
同樣,也不要指望重新復甦的日本經濟能夠填補這一空缺。以美元計算,日本的個人消費僅為美國的30%;這意味著,美國消費增幅放緩1個百分點,日本消費增幅就需要加速3個百分點才能填補空缺。正如日本疲軟的第二季度GDP報告所顯示的那樣,這種幅度的增長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日本還需面對日元走強和能源價格上漲。雖然日本今年的GDP增幅應能超過2.5%,但2007年可能會放緩至2%以下。
發展中亞洲的兩大強勁經濟體──中國和印度──也不太可能抵擋發達國家的經濟減速趨勢。中國經濟嚴重過熱。今年春季,該國實際GDP以11.3%的年度增幅飆升,6月份工業產出也較上年同期增長19.5%,達到創記錄水平,對此,中國政府別無選擇,只能施行緊縮舉措。若不採取這些舉措,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擠壓出口,而產能過剩形成的通縮壓力,可能導致投資低迷。中國經濟必須向個人消費轉型,2005年,該國個人消費佔GDP的比例下滑至僅38%。(合理水平至少應為50%)
所有這些預示著,中國經濟增長將從2007年開始趨緩,對大宗商品的強烈需求將隨之減弱。這會衝擊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和非洲等大宗商品生產國。全球產油大國也將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所造成的衝擊。中國在亞洲的供應者,如日本、韓國和臺灣等地,也會受到影響。
就填補需求空缺而言,印度的經濟規模太小──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其規模還不到中國的一半。經過逾15年的改革,印度的經濟增長已提速。2004-2005財政年度,該國平均經濟增長率達8%。從服務業到製造業的調整,有望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同時政府似乎也願意解決基礎設施、外國直接投資和儲蓄不足的問題。不幸的是,印度政府聯合執政的模式阻礙了改革的步伐。由於近期貨幣緊縮的滯後效應,印度需要鞏固財政,這可能也會影響經濟增長。
即將到來的經濟放緩有著更深層的意義。過去4年全球經濟的繁榮,從來就不是可持續的。它是在流動性過剩的支撐下實現的,而這些流動性來自全球各大央行的反通縮緊急措施。隨之產生的全球增長活力,是由美國消費者主導的。然而,美國的消費狂熱,是以國內儲蓄降至創記錄低點為代價的,為其提供融資的,則是造成創記錄美國經常帳戶赤字的資本流入。這一繁榮是建立在不穩定的全球空前失衡的基礎上的。
流動性過剩為脆弱動盪的世界贏得了時間。但隨著各國央行回歸常規的貨幣政策,這段時間已經耗盡。沒有了資產泡沫難以維繫的支持,全球經濟回歸基本面因素──總需求受更為溫和的勞動力收入產生的支撐,而非財富創造。一個失衡世界的人為繁榮已經到頭。它也許即將消散。(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