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 窮人有蓋茨得不到的快樂

發表:2006-07-05 12: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宣布自己的研究結果之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爾·卡尼曼和艾倫·克魯格等人已經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調查研究。

在2004年,他們曾向909名美國工作女性發出問卷,請她們記錄自己前一天的日常活動和對這些活動的感受。在被調查的女性中,有些人的年收入低於2萬美元,而有些人的年收入則超過10萬美元。

他們還對調查結果進行了預測,認為和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高收入女性」相比,那些年收入少於2萬美元的「低收入女性」的「壞心情」時間會比前者多32%,因為每年掙2萬美元在美國實在算是「窮人階層」。

但調查結果出乎他們的預料,那些年收入少於2萬美元的「低收入女性」的「壞心情」時間只比「高收入女性」多12%,也就是說,人們的收入同幸福感的關係可能被誇大了。

2005年,他們又對另一組工作女性進行了調查。在這次調查中,被調查者不僅要記錄她們對生活的整體滿意程度,還要回答自己在每一天的每一個時刻裡的心情指數。結果發現,高收入一族雖然對生活的整體滿意程度較高,但她們在每一天裡的心情指數並不是隨財富而明顯變化。

對此艾倫·克魯格解釋說,「當人們有高收入時,他們認為自己應當是滿足的,這也反映在他們的答卷中。但實際上,收入對於人們每一天裡時時刻刻的快樂程度關係不大。」

他們還引用另一組數據佐證自己的發現,從1958年到1987年,日本人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5倍,但日本人自我評價的幸福感則幾乎沒有增加。也就是說,當一國民眾的富裕程度達到人均GDP1.2萬美元時,金錢幾乎不再帶來幸福了。

究其原因

高收入者被瑣事所累

這似乎有悖於常理,但卡尼曼和克魯格等人認為,快樂隨財富消失的奧秘在於,有錢人的生活變得更繁忙,反而沒有時間去享受簡單的快樂。

他們又借用美國勞工統計局的一組數據,這組數據調查了不同收入等級的人群是怎樣消費他們的時間的。結果卡尼曼等人發現,高收入者的生活裡充滿著瑣碎事務,他們將大部分時間用於工作、出差、照看孩子和購物,而且比低收入者更感到緊張和壓力。

統計還發現,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美國男性一年只有19.9%的時間花在「被動式」娛樂活動中,如看電視和社交,而年收入不到2萬美元的美國男性一年則有超過34%的時間花在「休閑」上。

雖然人們的收入和幸福指數各不相同,賺錢的熱情都絲毫沒減,但也許正是這一點,才導致富人總覺得自己太累,而窮人反而會活得「很開心」。原因是,成功人士往往追求更高的成功目標,這就意味著放棄那些觸手可及的生活快樂,而這些小快樂往往是窮人們自得其樂的源泉。

克魯格說,「如果你問我為什麼窮人的生活其實沒那麼糟糕,是因為他們可以享受到比爾·蓋茨無法享受到的快樂,考慮到後者在微軟的工作安排。」

最終結論

「攀比」更能感到幸福

卡尼曼等人在研究中總結了幸福感缺失的三大原因:

第一,人們在攀比中更能得到滿足和幸福,而不是個人財富的絕對增加。卡尼曼等人指出,一個社會的共同富裕並不會使其中的個體感到更滿足,相反,當人們在與同階層者進行比較後發現自己更富裕時,才會產生更明顯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第二,物質消費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人們的消費需求隨著消費能力而增長。簡單地說,物質消費只能滿足人們一時的需求,基本不產生長期效應。而隨著財富的增長,人們的慾望和需求也在增長。

第三,生活方式。越有錢就越幸福也許只是一個假想,財富的增加往往意味著工作節奏加快和壓力的增大,結果是,有錢的人在越來越有錢的同時,也越來越忙碌,並面對更多的緊張和壓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