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6-20 16:39:00作者:
研究顯示,近四十多年來,臺北的夏季午後雷陣雨愈下愈多、愈強,原因是都市化使得氣溫上升,及臺北的盆地地形造成。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教授陳慶昌和中央大學教授嚴明鉦表示,從一九六○年以來,臺北夏季平均氣溫上升攝氏一點五度,凌晨更因大量使用冷氣,上升二點五度;但這其中受全球暖化效應的影響其實很有限,因為靠近臺北的彭佳嶼,只上升零點三度。
氣溫上升的主因是都市化造成「熱島效應」,嚴明鉦指出,地表若有植被,就會含有水份,水份蒸發要吸熱,因此會比柏油路面或水泥建築物涼快許多,就是「熱島效應」;大臺北地區從一九六○年到現在,建地面積增為三倍,人口增為六倍,都使熱島效應變強。
陳慶昌說,臺北盆地在夏天的上午,氣溫快速上升,使地面氣壓降低,海風從淡水河和基隆河吹入,中午時分在盆地南邊的景美、木柵一帶交會,因遇到盆地邊緣的山坡,使氣流上升,結果水蒸氣到高空後,遇冷凝結成積雨雲,就會造成午後雷陣雨。
陳慶昌表示,因熱島效應變強造成平均氣溫上升,臺北地區的雷雨也顯著增加,以板橋為例,一九六○年的五月到九月之間,平均每個月有九天會發生午後雷陣雨(已扣除梅雨和颱風造成的雷陣雨),到了二○○五年,增為十五天,增加約百分之七十。同時,一九六○
年夏季平均每天雷陣雨雨量為三毫米,二○○五年變為五點三毫米,增加約百分之八十。
另外其他大城市的午後雷陣雨情形,雖也會隨氣溫上升而增加,但因不像臺北盆地有邊緣山坡,加強氣流上升運動,所以,雷陣雨也不會像臺北增加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