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方認為兩棲進攻對進攻部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也會使中國領導層面面臨很大的政治、軍事風險。圖為解放軍登陸部隊東山島軍演中進行登陸演練
第一章是導言,點題:「此項研究在於努力界定經過25年增長和轉型的中國,可能對美國造成的挑戰」。
第二章以《中國先進科技高速發展及其對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影響》標題,重點探討中國先進技術的高速發展及其對軍事現代化的影響。報告認為,今後1O年,中國將在科技領域與美國和歐盟並駕齊驅,並會成為世界第二軍事大國。
第三章以《中國逐步發展的可怕軍事力量》為標題,是整個報告的重點。報告指出,中國正在研發信息化武器和倡導信息化戰爭研究、強化反制太空系統和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等手段,挑戰美國的軍事優勢,甚至可能在太空與美國抗衡。本部分在大肆渲染「台海戰爭氣氛」後,拋出了最聳人聽聞的論斷,聲稱解放軍認為可在七天內拿下臺灣。報告還說,解放軍不但已秘密組成最精銳的兩棲作戰部隊,而且已擬定「閃電攻擊計畫」和「登陸作戰計畫」兩套攻打臺灣的計畫。其中「閃電攻擊計畫」將由「二炮」戰略導彈部隊充當主力,在已滲透到外島的特種部隊協助下,迫使臺灣地區領導人下臺。在「登陸作戰計畫」中,解放軍將出動20萬至40萬部隊,從臺灣所有海岸陣地登陸,估計臺灣20萬人部隊及有限空軍,將難防守所有區域。解放軍3000架軍機將以三對一的「機海戰術」,壓制臺灣的1000架戰機。
第四章以「台海衝突想定"為標題,簡要探討未來台海衝突中,中美日臺四方各自想定,最後報告在本章結尾宣稱,美國應當重新定義「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戰略中的「戰爭」,未來戰爭不是現在美國同恐怖份子的低層次戰爭,而可能是美中高科技戰爭。以下就是該章的全文:
過去25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經濟迅速轉型,對美國安全利益構成新挑戰。為評估這些新挑戰,我們出版了本報告。評估這些挑戰的方法眾多,其中一個就是研究潛在衝突的想定。未來台海衝突,美日很可能捲入。所以,著眼於中美兩國軍力發展趨勢,研究當今中、美、臺、日戰略家對未來台海衝突的想定,有助於我們洞察這些挑戰。
在報告中,我們利用公開資料來簡要探討四方各自想定。雖然我們佔有資料不夠全面,也不夠詳盡,但現有資料仍為我們研究未來台海衝突打開了一扇窗戶。
美方認為中方可能對臺進行空中和導彈打擊的關鍵目標主要包括通信設施、雷達、導彈基地和空軍基地。圖為中國空軍蘇-27SMK型制空戰鬥機
一.中方觀點
我們難以得到中國官方對未來台海衝突的觀點,但中國許多著名思想家和戰略家發表了大量的有關著作。』美國蘭德公司近期出版了一份報告(《中國軍事現代化與海峽兩岸平衡》----譯者注),對這些著作進行了分析,並將其歸納總結為五大基本戰略原則,這些基本原則是中國戰略家為應對美國可能捲入的台海衝突而制定的。
(1)掌握先機。中國認為,未來台海衝突採取突然襲擊很重要,因為這不僅有利於中方迅速取得軍事優勢,而且有利於遏制敵人反撲,確保中方在戰爭中始終保持主動。此外,先發制人也大大增加了通過奇襲達成目的的可能性。中國認為,如果先發制人能速戰速決,就能阻止戰鬥力較強的美軍捲入台海衝突。由於中國確信在未來台海衝突中美國必將進行干涉,所以中國高層認為,在這場衝突中,對美軍採取主動進攻方式比被動防禦要強。根據歷史實例,中國許多戰略家認為,先發制人行動能給美國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由於醫治戰爭創傷代價高昂,中國認為這些傷亡和損失將阻止美國進一步捲入衝突。
(2)實施有限戰略目標策略。由於美國軍事力量強於自身,所以中國認為,要想打贏戰爭、攻佔臺灣,就應速戰速決,儘可能給美國造成一個既定事實。表明中國避免侵犯美國的任何主要利益。要達此目的,中國就需要派遣特種部隊襲擊臺灣的關鍵目標,如飛機、機場、指控設施、通信設施、油庫、交通設施和維修設施等。
(3)打擊「關鍵節點」。打擊「關鍵節點」,主要集中於打擊五大「節點」:指揮系統、信息系統、武器系統、後勤系統以及這些系統問的
互聯系統。大規模摧毀這些節點,不僅能使美軍的戰鬥力在短期內下降,而且可動搖美軍繼續長期介入衝突的信心。
(4)避免直接對抗。中國認為,摧毀對手關鍵性軍事設施(如上文提及的「節點」),要比同美臺軍隊進行直接對抗,能獲取更大收益。由於美國的軍事優勢,中國戰略家提出要避免中美軍隊直接對抗,這也符合中國以有限戰略目標為主的原則。
(5)運用高技術。據報導,中國前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曾指出:「我們的戰略必須建立在美國軍事干預基礎之上。我們要打一場高技術戰爭,而且我們要做好美國組織盟國進行軍事干預的準備,我們要準備打一場相當規模的現代化高技術戰爭」。
中國海軍陸戰隊與兩棲坦克開赴演習場
二.美方觀點
在向國會提交的《中國2005軍力報告》中,國防部預測了中國強制統一臺灣的五大主要戰略:勸說與壓制、有限軍事行動、空中和導彈打擊、封鎖、兩棲作戰。
(1)勸說與壓制。這種策略是指,中國將綜合運用心理、外交、經濟和軍事壓力逼迫臺灣放棄獨立而接受統一。中國的主要手段有:積極推進兩岸經濟交流,加深相互依賴,促使在大陸經商的臺灣人放棄支持親「台獨」的政黨;在臺灣島內加強統一的宣傳;離間第三國或第三方同臺灣的關係,對臺灣實施外交孤立;藉助第三國或第三方向臺灣施壓;試驗武器、舉行軍事演習,通過顯示軍事實力,向臺灣施加軍事壓力,進一步孤立臺灣。
(2)有限軍事行動。中國將運用近程彈道導彈、特種作戰部隊或網路戰對臺灣關鍵的政治、軍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以恐嚇臺灣接受統一。
其中一種可能採用的武器為高空電磁脈衝武器。該武器作為一種精確打擊武器,既能摧毀臺灣的電子戰能力,也能摧毀臺灣的民用電力和交通網路。類似的精確打擊不僅能影響臺灣領導人的決策能力,而且也很可能渙散民心。其它有限軍事行動還包括派遣特種作戰部隊滲透到臺灣,進行經濟、政治和軍事破壞活動等。
(3)空中和導彈打擊。空中和導彈打擊就是運用精確的空中打擊和近程彈道導彈打擊,搶在美國或其它國家可能進行軍事干預之前征服臺灣。空中和導彈打擊的關鍵目標主要包括通信設施、雷達、導彈基地和空軍基地。
(4)封鎖。對臺進行海空封鎖是中國向臺灣施加壓力迫其接受統一的另一種方式。當前情勢下,中國力量還不足以全面封鎖臺灣,而更可能對臺灣進行局部封鎖。即使是局部封鎖,也會立即對臺灣經濟造成影響。但是由於不論採取何種封鎖方式,都會招致國際壓力,而且通過封鎖迫使臺灣在政治上讓步需要相當時間,因此,對臺灣進行長時間封鎖很容易導致衝突長期化,而這恰恰是中國國力所不允許的。
(5)兩棲進攻。由於後勤保障困難,對作戰計畫要求高,兩棲進攻被國際上公認為是最難的軍事行動之一。兩棲進攻對進攻部隊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也會使中國領導層面臨很大的政治、軍事風險。中國登陸臺灣取勝的前景取決於以下因素:兩棲和空運能力、戰爭傷亡率、中國各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中國後勤系統保障能力、臺灣抵抗能力、第三方介入的速度和規模等。在兩棲作戰後半段,遲滯、遏制或擊敗外國干涉將十分關鍵。就美國而言,中國很可能派遣解放軍在海上遂行拒止戰,阻止包括後勤部隊和航母在內的美國海軍迫近臺灣。這清楚地表明在中國統一臺灣的五大戰略中,兩棲進攻作戰風險最大。
加盟臺灣海軍的兩艘基德級驅逐艦
三.臺方觀點
臺灣國防部確信中國將採取閃電戰,以 「較少損失、高效、快速打擊、決定性行動」為目標收復臺灣。臺灣軍隊領導層認為中國在激光、信息、航天、自動化、海空軍聯合作戰、部署遠程打擊武器等方面的進展,都是為了達到取得快速和決定性勝利這一目標。臺灣國防部預計中國的行動可能有四種想定:
(1)軍事威懾。在這一想定中,中國將向臺灣周邊海域發射彈道導彈,其精銳部隊將直接跨越臺灣海峽,實施遠征作戰,佔領臺灣周邊島嶼。中國的軍艦和噴氣戰鬥機有可能發動真正的空中和海上打擊,也可能僅僅作出進攻姿態對臺灣實施警告。媒體也會成為解放軍的武器,在臺灣散佈恐慌,引起社會動盪。考慮到其他心理和經濟壓力因素,這種方法是使臺灣人員傷亡最小、損失最小的一個作戰想定。
(2)癱瘓戰。在這一想定中,中國通過三種非軍隊作戰樣式(網路戰、電子戰、破壞金融秩序)、三種有限作戰樣式(暗殺、斬首、遠程精確打擊)、採用特種部隊突襲奪取高價值軍事和政治目標等手段迫使臺灣接受統一。可能採取的一種方式是通過黑客攻擊、計算機病毒武器、信息炸彈、電子干擾等來摧毀臺灣的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或使其失效。中國的目標是引起動盪,最終使臺灣的經濟、社會和軍事秩序崩潰。
(3)封鎖戰。在這一想定中,中國封鎖臺灣港口,切斷海上航線。中國可能利用彈道導彈防禦試驗、佈雷、軍事演習等方式來實施局部封鎖,宣布封鎖某些臺灣沿海小島和海上交通線。還有一種可能的方法是實施全面的海空封鎖,以切斷臺灣的進出口經濟生命線,渙散其士氣,通過這種高壓方式最終迫使臺灣部隊投降。
(4)高強度攻擊。在這一想定中,中國利用高性能武器和特種作戰部隊對臺實施高度毀傷性的打擊,以快速取得決定性優勢。可使用的武器包括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反輻射導彈以及微磁、電磁脈衝炸彈。利用飽和攻擊和聯合精確打擊摧毀臺灣的經濟、政治、軍事力量中心。臺灣認為,雖然目前解放軍還不具備全面侵入臺灣的實力,但隨著解放軍未來高性能武器的發展,未來有可能全面侵入並征服臺灣。
臺灣認為中國採取前三種想定的可能性最大。臺灣某些軍事戰略家已經提出「先制防禦」的觀點,即臺灣應提高遠程精確打擊和信息戰能力,在和平時期保持強大的成懾態勢。在戰爭時期則採取包括反封鎖、反潛戰和針對中國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的網路戰在內的防禦性作戰。
中國兩棲坦克編隊駛出登陸艦
四.日方觀點
由於日本境內有數十個美國軍事設施,日本明顯將介入台海衝突。但由於顯而易見的歷史和政治原因,日本政府並不公開發布有關的軍事想定。在2005年9月下旬,《朝日新聞》披露了日本陸上自衛隊任2003∼2004年間制定的一份機密的安全計畫,其中部分內容是修改日本的防衛方針。該計畫假想了中國攻擊日本時,日本的軍事反應,假設了發生在2004∼2009年間、與中國發生衝突的兩種想定。第一種想定是中國軍隊在東海的釣魚島登陸(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漁業資源的一群小島,靠近日本、中國、臺灣所主張的國際航線);第二種想定是臺灣宣布從中國獨立,中國進攻臺灣,美國干預,最後中國攻擊日本境內的美國軍事基地或陸上自衛隊設施。
在第二種想定中,陸上自衛隊幕僚監部預想了中國進攻沖繩外圍各島的一種方式,並認為中國此舉的目的是阻止任何從日本基地出發的對臺支援行動。幕僚監部也對中國特種部隊攻擊日本最南端各島進行了預想,包括中方利用空中打擊和兩棲攻擊來打擊日本境內的空軍基地和雷達設施等。
兩種想定都詳細討論了日本應對台海衝突的地理因素和作戰部署,包括日本武裝力量大規模換防等。總之,這些文件是日本將軍事重點從冷戰威脅和防禦蘇聯轉變為與中國的武裝衝突的一個有益範例。
中國海軍兩棲部隊攻擊演練
新型63A式水陸兩棲坦克
臺灣海軍最新服役的原美國基德級驅逐艦
63A式水陸兩棲坦克主炮射擊
五.「兩場戰爭」的新趨勢 在所有四方關於中國與臺灣潛在衝突的想定中,某些主題(如突然行動、快速打擊、目標打擊、強調高技術策略)是各方共識的。目前中國經常聲明,其未來軍事能力依賴於掌握先進的高技術武器的程度,取決於中國向著先進技術國家的發展速度。不管美國面臨的其他軍事問題有多麼重要,美國必須對中國先進武器的發展及實力的進步作好認真的應對計畫。美國必須為《21世紀構想》中提到的「兩場」或「兩場半」戰爭做好準備,這些戰爭不僅包括與恐怖份子和恐怖組織進行的低技術戰爭,還有高技術戰爭,因為中國可能已做好準備與我們作戰。作戰領域包括了信息戰、太空戰、深水戰等等,還包括空中作戰,雖然我們目前擁有空中作戰優勢,但仍不可掉以輕心。所以我們必須知道,最近在國防規劃中頻頻出現的「轉型」和「現代化」等名詞,其內涵仍然包含著這樣一層意義,即「誰掌握2l世紀的技術,誰就擁有2l世紀的高技術戰場的勝利。」儘管為高技術戰爭做準備投資巨大、風險很大,但它仍然是防衛規劃上的重點。在過去15年間我們已認識到,美國不能再滿足於用現有方式來先發制人。否則,我們在15年後,將不能像現在這樣輕而易舉地在亞洲進行軍事行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