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滋味的自由」看《自由的滋味》

作者:謝志偉 發表:2006-01-03 01: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彭明敏教授的書《自由的滋味》立在案頭。抬眼望去,瞬間「自由」滑到「滋味」,我任由思緒漂流,「酸甜苦辣」四個字浮現腦海,然後是「味全」、「味素」、「滷味」等字眼隨之而來,最後,從「吃味」到「走味」,陡然再從「走味」蕩到「走路的張榮味」。「榮味」?多奇特的組合,「榮味」,光榮的滋味?我下意識地擺擺頭、抿抿嘴,嚥了嚥口水,試圖理出頭緒,自問,「滋味」兩字何以牽引著我?

抓到東西就往嘴裡塞,嚐嚐看是什麼滋味,這是每個父母最擔心小寶寶做的事,然而這個動作卻也是我們自己從孩提時代起就十分熟悉的本能。而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不都在無數的「嘗」試中度過?每一次新的「嘗」試,無論是熟悉的或陌生的味道,都是在「對味」,某種程度上,不都是在「戒嚴」下「偷嘗禁果」?有時,嘗了後,才知是「味同嚼臘」,有時覺得,雖是「食之無味」,卻是「棄之可惜」,有時,真正對味了,即便是臭味也可相投而與之「泮濡」。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習慣以具體感受的「滋味」來歸類人生的境遇,同時也開始排除了「甜=好」,而「苦=惡」的必然性。有幸,我們從生命裡體驗到「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真諦,不幸,則體認到「苦盡不一定甘來」的辛酸,後悔不識有些人的「口蜜腹劍」,懊惱沒來得及體會摯友的「苦口婆心」。最終,有多少人不是口裡嘗盡人間冷暖後,心裏猶感五味雜陳地離開人世?總之,若以「我嘗故我在」界定吾人的一生,不會有人反對吧。

初時,我們以為是甜蜜的,結果卻是辛酸的,我們原以為是苦澀的,結果卻是甘甜的。有些人甘之如飴的,卻是某些人眼中的毒藥,明明是飲鴆止渴,卻也有人自以為是天降甘霖。原來,滋味是自由的,是不受拘束的,是會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的。原來,滋味究竟如何,到頭來是會因為我們的自由選擇而決定的。

光就這點認知就足以回過頭來為《自由的滋味》作註腳了:終其戒嚴年代,有人選擇吃香喝辣喜孜孜,至今猶因心靈被困而難參透自由為何物,而當年擁有台大政治系主任、十大傑出青年、聯合國代表團顧問等頭銜的彭明敏,蔣介石父子先後召見,炙手可熱卻不願與狼共舞而寧與臺灣共苦。彭明敏選擇了辛酸苦楚慘兮兮,日後卻因甘之如飴而得保心靈純淨至今,衡諸當下,我要問,為何有人渴望自由的滋味,至今仍會有人感到不是味道?原來,沒有品味,只重口味,哪知珍惜自由的滋味?有詩為證:

 自由滋味真澎湃,引來鎮壓扑天蓋
 自由滋味夠厲害,透露政權污魯塞
 自由滋味很不賴,手銬腳鐐照樣愛
 自由滋味耐等待,苦盡甘來好佳在


註: 1.張榮味:臺灣雲林縣縣長,因貪污弊案入獄。2.污魯塞:日文,原文為"五月蠅",討厭之意。 3. 好佳在:台語,何其幸運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