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尚福林有關股權分置改革的新聞發布會之後,由 1124.64點跌至上週五 (7月8日)收盤1017.98點。「千點保衛戰」再次打響,週一(7月11日)報導披露「證監會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打出組合拳」。換句話說,證監會即將推出多重利好,後續利好還將陸續公布。上證指數聞訊跳高開盤近10點,4分鐘內摸高至1143.21點,但隨後陷入盤跌格局,收盤再一次向 1000點靠攏。利好依然無法阻擋進軍千點的步伐,只能讓管理層與老百姓再次無奈地搖頭。
反觀樓市。報導於本月初再次對一些地方調控樓市不力的行為進行批評。報導說,種種跡象表明,供應結構不合理等突出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些地方的做法有悖於這一政策目標。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只能對依然高居不下的房價無奈地搖頭。
不漲的股市與不跌的樓市,對經濟健康發展與社會穩定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其實,從投資回報和投資風險角度出發,不難理解股市的不漲與樓市的不跌。股市不漲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賺錢效應。有媒體報導,「6.8井噴」行情後的一個月,不少成都股民虧了兩成多。這或許是少數,但「6.8井噴」行情僅一個月就被「打回原形」,肯定使絕大多數投資者再嘗套牢與損失的滋味。孫成鋼在「6.8井噴」後預言,「這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長期熊市的結束,新一輪大牛市的開始」。若有投資者據此預言入市,再到7月11日看新華社「利好組合拳」,還會有多少主動買漲的積極性。即便管理層把入市資金的閘門放得更大,缺乏賺錢效應的刺激,仍然難以靠買漲的資金向上拉動久跌之後的股市。
再說樓市的不跌,主要原因是沒有受賠錢效應的「打壓」。在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房地產市場正朝著遏制投資、控制投資、引導合理消費、穩定房價的預期目標方向發展。可實際上,老百姓仍對房價有「恐高症」,上海等地的樓價只是放緩上漲步伐。既然樓價能溫和上漲,且不少住宅在上海等大城市屬於稀缺資源,就不會很快出現賠錢效應。管理層調控樓市的目標是「穩定房價」,可實際上不以小幅下跌為代價,難以見到「穩定」二字的效果。一邊是缺乏賺錢效應的股市,另一邊是缺乏賠錢效應的樓市,活躍的「熱錢」 非常清楚應該往哪邊投。要問投資風險的比較, 「樓市或許小於股市」可能是不少人的答案。這樣想也不是故意與政策作對,而是因為樓市缺乏賠錢效應「敲山鎮虎」,而股市則缺乏賺錢效應作「甜點」。
樓市與股市之間存在翹翹板現象,正如有的市場人士所說「以中國現有民間資本的力量是不可能同時支撐兩大泡沫的」。這也就意味著樓市不跌,將難以喚起真正的股市上漲。因而,管理層拯救股市必須與調控樓市相結合,不正確理解「穩定房價」將釀成大漲。畢竟樓市的賺錢效應是紙面財富,既不當吃又不當用,大部分老百姓仍為一套房而花了一輩子積蓄。只要對比一下樓市不跌中的受益者與股市不漲中的受害者,以及樓市不跌與股市不漲的影響,就不難找到下一步的決心。就股市而救股市,其效果已在近幾個月充分嘗試。拯救股市「大兵」,必須拿不跌的樓市「開刀」,否則股市利好將繼續扔進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