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導,在陝西高陵縣馬家灣鄉陳家灘村,記者找到史載的「涇渭分明」處時,見到的河水彷彿造紙廠的黑液一般濃厚,河面上不時還泛起泡沫。兩河交匯口看過去黑漆漆一片。走下河灘,濃烈的惡臭刺得人幾乎睜不開眼睛。黃濁的涇河與黑臭的渭河在短短數十米內還能看到黑黃交匯的場景,再往下就只剩散發著刺鼻臭氣的渭河了。
三門峽庫區水文水資源局潼關水文站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常說「涇渭分明」指的是渭清涇濁,「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場景長達數里。如今兩條河流都被污染,實際上清濁早已不分明瞭。而由於渭河污染非常嚴重成了「黑河」,渭河入黃口處形成「黑黃分明」的新景觀。
據沿線村民們反映,造紙企業依然是渭河污染的重要來源。陝西關中地區最多的時候曾有上千家造紙企業,後來經過政府多次整頓,剩下了兩三百家。雖然環保部門三番五次檢查,不少造紙企業也被迫關停或整治,但執法部門與違法企業「貓捉老鼠」的遊戲仍在繼續。在咸陽市武功縣大莊鎮渭河的支流漆水河與小韋河的交匯處,北向而來的小韋河帶著泛著大量泡沫的黑水源源不斷注入漆水河,使原本清澈的漆水河轉眼變成了「黑水河」。武功縣大莊鎮段家灣村村民告訴記者,小韋河從寶雞市鳳翔縣流出,經過岐山、扶風兩縣,在武功境內匯入漆水河。上游的造紙廠常年偷排污水,把小韋河變成了排污渠。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渭河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還很清澈,水清魚躍的渭河養活了眾多的打魚人。42歲的婦女單玉龍在渭河上打了20多年的魚,現在卻只能閑在家中,而原來和單玉龍一道打魚的20多戶人家也「轉戰」三門峽和小浪底。「過去一天可以打二三十斤魚,最少也有十斤八斤,現在渭河臭成這樣,連人都待不住,更不要說魚了。」單玉龍說。
潼關縣高橋鄉桃裡寨村是渭河下游沿河而居的村莊,這裡百姓面對黑臭河水勞作、生活已長達10餘年。為村民們擺渡的張新方告訴記者,前些年渭河水雖然污染也嚴重,但沒有近年這麼厲害。最近兩三年來,渭河臭味特別大,熏得他每天頭痛不止。偶爾村裡有人在河裡撈上幾條魚,魚也是黑臭的,要在清水裡養1個星期才能吃。村民刁永峰說,村裡很多人家的農田在河對岸,每天不得不忍受黑臭的河水,坐船來往多次。到了夏天,風一吹,渭河的臭味好幾里外都聞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