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小紅山官邸(美齡宮)
一個人一生中相對固定的住所還真的不在少數,對於蔣介石這樣征戰南北、經理國家的人來說就更是如此了。蔣介石的出生地是浙江奉化溪口鎮,1887年農曆9月15日未時他出生在鎮上的玉泰鹽鋪二樓,這裡成為蔣介石的第一個居所。蔣介石發跡後回鄉修房建別墅自然不在話下,如豐鎬房、樂亭、妙高臺等。這些都曾遭到日本人以及後來的紅衛兵的轟炸和毀壞,用途也是幾經變異。蔣介石的第一任夫人、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就被日本人的炸彈炸死在豐鎬房的廚房外,彈痕和炸斷的窗欞至今仍在;樂亭1937年12月12日被日本飛機夷為平地,1984年重修;玉泰鹽鋪在1949年以後就曾先後做過衛生所和奉化第三招待所等, 1984年後這裡才出於統戰的需要被修復對外開放,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一部分。
蔣介石在南京的官邸和別墅也避免不了同樣的命運。
1928年,蔣介石成為南京的「常住居民」。在此之前,國民黨政府和軍隊最具實力的人物蔣介石剛解除了與妻妾毛福梅、姚冶誠、陳潔如的關係,與年輕美貌的宋美齡在上海舉辦了世界矚目的盛大婚禮,為自己的政權找到了強大穩固的財政支持,當時的《紐約時報》頭版頭條對此作了報導。其時的《上海時報》的報導如下:「這是近年來的一次輝煌盛舉,也是中國人的一個顯赫的結婚典禮。這次婚姻使南京軍隊過去最強有力的領導人和新娘的哥哥宋子文博士的家庭以及國民黨創始人已故孫中山博士的家庭連接成一體。」結婚當天的上午,蔣介石還以《我們的今日》為題寫下了自己的「結婚感言」:
「余奔走革命以來,常於積極進行之中,忽萌消極退隱之念。昔日前輩領袖問余,汝何日始能專心致志於革命?其他厚愛余之同志,亦常討論--如何能使介石安心盡革命之責任?凡此疑問,本易解答,惟當時不能明言,至今日乃有圓滿之答案。
「余確信余自今日與宋女士結婚以後,余之革命工作必有進步,余能安心盡革命之責任,即自今日始也。
「余平時研究人生哲學及社會問題,深得人生無美滿婚姻,則做人一切皆無意義。
「余二人今日,不僅自慶個人婚姻之美滿,且願促進中國社會之改造。
「余必本此志願,努力不懈,務完成中國之革命而後已;故余二人今日之結婚,實為建築余二人革命事業之基礎。」
蔣之文才比汪精衛相差甚遠,這段話也不無矯情的成分,但理想的婚姻對於一個人的生活和事業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蔣介石少年玩劣,時代的急流將他推進了民主革命的大潮:留學日本,追隨孫中山。前期的蔣介石就具備了兩重性格:上海洋場的浮浪子弟與革命志士在他身上都有充分的體現。從他的日記中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個宋明道學的信徒,道學曾促使他勵志修身,克服了浮浪子弟的某些劣根性;如今與宋美齡的婚姻更給了他新生的契機。與宋美齡結婚後,蔣介石確乎告別了過去的放浪生活,其「革命事業」也是蓬勃發展,進入了人生的嶄新階段。他們的蜜月剛度了幾天,蔣介石就結束「下野」,匆匆趕回了南京,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並兼任南京政府和武漢政府合併以後的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重掌黨政軍大權。這是蔣介石一生中最為春風得意的時期之一。帶著新婚的妻子,蔣介石春風滿面地回到了南京。他們先是住在三元巷的老房子裡,同時開始新建委員長官邸。當時南京殘破陳舊,居住條件很差,氣候又不好,許多官太太仍舊常住上海,宋美齡卻毫無怨言地陪著蔣介石在南京住下了。
蔣介石之對於南京,猶相當於皇帝之對於京城,他的官邸比別人大比別人好也是應該的;前朝在南京留下的宮殿大都毀壞不存,蔣介石定都南京,建兩座自己的官邸成為必要。後來修建起來的主要有三處:黃埔路官邸(也稱憩廬)、東郊美齡宮、湯山陶廬。
憩廬
地址選在黃埔路國民政府國防部大院內,這裡也曾是中央軍校所在地,蔣介石由黃埔軍校起家,選址於此倒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相對比較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聯繫群眾」。黃埔路官邸後來又被稱為憩廬,佔地面積27平方丈,1929年7月 12日動工,建築費用為16026、84元,內部設備另費銀5187兩。同年10月14日落成,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不久搬入居住,一直到1949年,這裡都是他們的家。和宋美齡結婚,蔣介石結束了過去的顛沛流離和放蕩不羈,作為一個男人,他開始成熟,開始了家庭生活,他的「事業」也如日中天。
憩廬為一座紅色西式洋樓,座北朝南,上下兩層。一樓東側第一室就是一個客廳,裡面擺設著紅木茶几和靠背椅。牆上是那幅著名的合影:孫中山著中山裝端坐著,蔣介石一身戎裝立於身後。照片上方是孫中山親書的條幅:
安危他日終須信,
甘苦來時要共嘗
--介石吾弟囑書,孫文
這顯然是一個蔣介石接待「外人」的客廳,是場面上的。客廳的東面是一個大餐廳。 1948年12月31日,蔣介石從東郊自己選定的墓地正氣廳踏探歸來,與副總統李宗仁、行政院長孫科、監察院長於右任及國民黨中常委張群、陳立夫等40多人的引退告別晚宴就是在這裡舉行。客廳的北側是專為官邸供暖的鍋爐房。
在蔣介石這間客廳的西邊是一間小客廳,裡面的桌椅為柚木製成,牆上挂的是義大利人畫的風景畫,一排採光極好的落地窗使這間客廳明亮而又幽雅,一望而知,這裡是女主人接待賓客的地方。從這間客廳西北側的門便進入蔣介石的辦公室。蔣介石的辦公室也有親疏遠近之分,分為裡外兩間。雖然大小陳設相似,但外面一間是他白天批閱文件和接見軍政要員的地方,裡面一間有門與外間相通,必須是蔣介石特別指明的人才可以進去。
二樓西面是書房,東面是一間大臥室,臥室的北面分別有兩扇門通向盥洗間和衛生間。盥洗間裡面的大浴缸非常特別,是西歐進口的鋼浴缸,此浴缸至今仍存放在憩廬的一個天井裡。臥室外面還有一間會客室,是專門會見內親或者是專門邀請的人的。侍從副官和秘書都不得隨便上樓。整個官邸外部莊嚴樸實,內部結構精巧,門特別多也是主要特點之一。可能是考慮到安全因素,設計了不少安全門,初入此樓,可能會不辨方向不知所在。
官邸門前有一門廊,剛好能停一輛轎車。按規定,一般來訪者的汽車只能停在官邸南面約 30米東西向的水泥路上,只有蔣介石關照的外賓、國民黨元老、少數幾位部長和封疆大員的汽車才可以直接駛進門廊。據說國共談判時期,周恩來的汽車可以直接開進來,大概是蔣介石對這位曾經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政治對手比較尊重,特別關照過手下人了。
門廊前面是一個直徑15米的大花壇,花壇中央的大雪松如今需兩人合抱,看30年代拍的憩廬照片,那時的樹木花草尚未長成。其時蔣介石的兩個兒子蔣經國和蔣緯國都已分開另住,蔣經國很長一段時間住在玄武湖,蔣緯國的公館在頤和路小區的普陀路15號,蔣介石的家庭生活還是比較安靜的,夫婦倆在週末和節假日時常去離憩廬不遠的中山東路上的勵志社看電影聽戲聽音樂。宋美齡喜歡跳舞,但因為是「第一夫人」,不會隨便屈尊與人跳舞,因此只能在特定的場合與孔宋家族的人一起跳舞,對外也是不事聲張的。蔣介石不苟言笑,宋美齡則相對比較活潑,兩人一中一西,一靜一動,倒也相得益彰。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女主人,憩廬打足了也就是一辦公室了。自從嫁給了蔣介石,一直到蔣去世,宋美齡蔣介石患難與共,並憑藉流暢的英語和個人魅力,充當了蔣介石外交助手的重要角色。斯特林.西格雷夫的《宋家王朝》這樣說:「美齡成了『花生豆』(史迪威任美國駐北京公使館陸軍隨員時給蔣介石起的綽號--引者注)向西方說明情況的譯員。她發表『半官方』的談話、寫長信、評論文章和寫書,以供在美國出版。美國人認為,這樣做的效果是極為迷人的。這讓人感到好像是美國學院的一位聰慧的女子已接管了中國,並對這個神秘複雜的國度裡的事務的真偽作現場的連續評述。」從小在美國受教育的宋美齡在多數方面都更像一個美國人。她經常參加蔣介石的各種會議和宴會,既是第一夫人,又是蔣介石的私人秘書,於公於私,都是蔣介石須臾不可離開的人,即使是在一些軍事行動中也是行影不離。艱苦的行軍條件,對在優裕的環境中長大的她,無疑是嚴峻的磨練,宋美齡表現出了極大的忍耐力和吃苦耐勞精神。
西安事變時,宋美齡正在上海治病,知道消息後,她立即趕回了南京。對於丈夫被軟禁,她追悔莫及:「年內,委員長出巡各省,余必相隨,此次獨因病未果,深覺悵然。蓋余每自信,倘余在西安,局勢當不致惡化至此。」西安事變期間,宋美齡就是從憩廬出發,奔走於中山東路的孔祥熙公館、北極閣的宋子文公館、漢口路的何應欽公館等處,週旋於國民黨各派之間,商量營救丈夫的對策,其膽識和英武可敬可嘆。當時的情況相當危急,張學良、楊虎城和共產黨態度不明,何應欽等人又要「武力討伐」,蔣介石的政治對手汪精衛也在積極準備回國取蔣代之,蔣介石的處境很不妙,他捎給宋美齡的信已經近乎遺書了:「余決為國犧牲,望勿為余有所顧慮。余決不愧對余妻,亦決不愧為總理之信徒。余既為革命而生,自當為革命而死,必以清白之體還我天地父母也。對於家事,余無所言,惟經國、緯國兩兒,余之子亦即余妻之子,望視若己出,以慰余靈。但余妻切勿來陝。」宋美齡在讓宋子文面呈蔣介石的回信中說:「如果三日之內子文不回南京,我必定到西安跟你生死共存。」看到這兩句,連蔣介石這樣的人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後來,宋美齡還是親自偕宋子文和英籍顧問端納到了西安,飛機即將著陸時,她從包裡掏出一把手槍交給端納,請求他在她遇到危險時先開槍打死她,以免受到侮辱。最後還是在宋美齡的勸說下,蔣介石接受了和談建議,也使他終於化險為夷。1937年12月 26日,蔣、宋夫婦飛回南京,中政會代主席林森「率領」在京的中委、各院部會首長、陸海空軍及各省省長駐京代表2000多人在大校機場迎接。大批民眾則自發在民故宮機場迎候,蔣介石遂決定巡遊首都,然後回黃埔路軍校官邸休息。下午,黨政軍要人爭先恐後地到憩廬向蔣介石請安問候,一時間官邸門前車水馬龍,航空委員會甚至派出飛機飛至憩廬上空盤旋致敬,熱鬧地慶祝了一翻。
十年內戰終結、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都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契機,宋美齡於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宋美齡的照片一起出現在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上,成為「新聞人物伉儷」。連當初堅決反對妹妹嫁給蔣介石的宋慶齡也對埃德加.斯諾評價蔣宋兩人關係說:「開始並沒有愛情,但是我認為現在有愛情了。美齡真誠地愛蔣,蔣也真誠地愛她。」宋美齡後來雖然在外交和政治上出盡了風頭,但蔣宋王朝後來還是走了下坡路。
到了1948年下半年,國民黨政權岌岌可危,蔣介石準備下野,11月宋美齡訪美爭取外援,行前曾對侍衛長俞濟時說:「將來離京時,官邸傢俱,照舊放置,不可搬動。」他們對未來已有所預料。1949年1月21日上午10時,蔣介石赴美齡宮凱歌堂默禱,中午在黃埔路官邸邀請中央五院院長聚餐,下午邀請國民黨中常委座談,宣告引退,下午4時在明故宮機場起飛去杭州,轉奉化溪口。後來蔣介石曾到京滬防線督戰,也曾在南京作短暫停留,不知是否住黃埔官邸。蔣介石最後離開大陸是1949年12月10日,從成都鳳凰山機場飛臺北,從此永遠離開了家鄉,永遠離開了「首都」。宋美齡後來則是直接從美國飛到了臺灣,她訪美前對俞濟時的交代可謂及時。
國民黨國防部大院後來被解放軍接管,成為解放軍華東軍政大學的校園。劉伯承到南京創辦軍事學院,這裡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校址,憩廬成為劉伯承的住宅和辦公樓。再後來,這裡成為華東軍區和南京軍區的駐地,憩廬成為軍區首長的辦公地。由於憩廬一直在作為軍事重地的大院中,外人很難見其真容,其知名度一直不高;但在國民黨要人的回憶錄中,它倒是經常出現。一般人所熟悉的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官邸是美齡宮和陶廬,雖然他們很少在那裡住。
陶廬
陶廬現在被稱為「蔣介石溫泉別墅」倒是比較實在,沒有任何感情色彩。
南京東南的湯山盛產溫泉。溫泉最早發現於南朝,水溫常在攝氏50~60度,歷代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都要來這裡沐浴修養。民國時期,湯山的著名別墅除了陶廬之外,還有戴季陶的望雲書屋和和於右任的黃栗墅草房等。陶廬就建在湯山腳下,現在的南京市江寧區湯山鎮溫泉路3號。它始建於1920年,本是陶保晉的私有房產。陶保三又名錫三、席三,南京人,早年畢業於南京格致書院,後赴日本政法大學留學。1909年任江蘇咨議局議員、省政法學校校長,1913年當選為省眾議院議員,兼業律師並任江寧縣律師公會會長,1923年被推為世界紅十字會南京分會會長。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陶席三退出政界,從事慈善事業,頗有影響。日偽時期,陶席三竟成了漢奸,後來被以漢奸罪判處兩年有期徒刑,沒收私有財產,陶廬亦在此列。1929年出版的《新都勝跡考》記載:「近人陶席三筑廬於山下,稱陶廬,佈置清雅;有湯池二,遊人多就茲浴憩。旁有湯山俱樂部,權要棲留之所也。門前有小溪,清泠可愛;而流聲之潺爰,傾耳靜聽,不啻瑤笙矣。」 在南京淪陷前,湯山的浴池已經劃分為三個等級。等級最高的是湯山俱樂部,專供政府官員享用;其次是陶廬,客人主要是商界人士,浴資每次五六角至一元不等;最次的是平民百姓的公共溫泉浴池。日本佔領期間,包括陶廬在內的湯山溫泉浴池均被日軍佔用。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後,成立了「湯山籌備處」,著手對湯山的溫泉浴池進行整頓修繕。此時的陶廬破敗不堪,據當時的「湯山籌備處」主任張溥生1946年4月5日給南京市市長馬俊超的呈文中說:「該廬因歷遭兵劫,除房屋外,原有傢俱均搬挪一空,了無所存,門窗多為毀壞,牆垣也多傾頹,經覓工切實勘丈,計應修整者有(一)浴室,(二)大廳,(三)樓房(附樓下浴室), (四)廁所,(五)廚房,(六)院牆,(七)道路,(八)自來水管及下水道。」「修整陶廬浴室充實設備以供遊人浴憩」也被列入籌備處當年的工作計畫之中。
還都後的蔣介石可能是看中了陶廬,對它的工程進度特別關注。1946年5月3日下午曾當面向張溥生詢問陶廬的修葺情況;5月26日又親自到湯山陶廬,指示在陶廬旁邊另外修建浴室三四十間,作為公共浴池,明顯的,陶廬要作他用。6月6日下午,蔣介石到湯山,路過陶廬,再次問及陶廬工程為什麼至今仍未完工。在蔣介石的再三關照之下,南京市工務局與湯山籌備處根據蔣介石的旨意制定了詳細的修復重建計畫,由孫榮樵進行總體設計,計畫對陶廬進行改造,預算費用 2000萬元左右。設計規劃經蔣介石審閱同意後,於1946年開始實施,1947年3月工程告一段落。修復後的陶廬不再對外開放,成了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御用浴室,他們在南京又多了一處休閑的場所。
修復後的陶廬有樓房5間,平房10間,佔地面積4畝8分多。1946年南京特別市繪製的《湯山陶廬及官邸附近地形圖》標示了陶廬的位置地形:它與「主席官邸」很近,西北是國民黨陸軍大學,西南緊靠湯山,東南是國民黨陸軍醫院,東北是京杭國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現在的陶廬坐落在小巷深處,有高牆維護,院內花木蔥蘢。主體建築為一兩層樓房,外表堅固莊重,樸實之至,牆以大青石壘砌而成,人字形屋頂上覆蓋著咖啡色筒形琉璃瓦。由於一層大半在地平面之下,門前台階直通二樓客廳,乍看起來像是只有一層。一樓使用面積146平方米,樓上使用面積 136、5平方米。樓上正中為客廳,兩側分別為臥室、衛生間、辦公室、餐廳、活動室。蔣介石宋美齡的臥室空間雖小,但佈置精細,紅色地毯,低矮的席夢思,牆上是油畫,精緻的壁燈烘托出雍容典雅的氣氛。二樓休息廳後面有一樓梯通下底樓,別有天地,空間較大,分為五六間,牆壁及頂部貼著白色瓷磚,浴池也以瓷磚砌成,依次為總統池、美齡池、衛士池、隨員池。湯山溫泉通過人工管道直湧池中。另有單間,牆壁嵌有巨大的鏡子,可能是宋美齡的化妝室。特別的是,在總統池的門口有一地下暗道,其出口在80米外的陸軍大學(現在是部隊的靶場)內,當然是為了以防萬一。不完全巧合的是,和憩廬一樣,陶廬還是離不開軍校。
美齡宮
美齡宮算得上是南京最富麗堂皇的官邸。1991年曾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近代優秀建築。1992年被南京市列為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升格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南京,官邸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美齡宮是唯一的。
據說是宋美齡吹了枕邊風,蔣介石於1930年秋正式向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提出「擬借陵園小紅山建築別墅」,供蔣介石和宋美齡謁陵中途小憩之用。小紅山在明孝陵以東,林海蒼茫,環境清幽,是建造別墅的絕佳地點。
1930年10月24日,陵園管理委員會召開第24次會議,孫科主持,決議「照辦」。1931年春,小紅山官邸由南京市府工務局局長趙志游親自設計,技正陳品善主辦。當時預算造價為261410元。3月7日,趙志游寫信給陵園管理委員會說:「主席小紅山官邸敝局計畫就緒,亟待興工,所有該處基地內房屋自應先行拆除,以利進行,相應函達,請煩轉函貴會警衛處迅現住小紅山房屋之一部分警衛即日遷移,以便拆除興工。」1931年冬,官邸工程全面開工,由新金記康號營造廠承造。
美齡宮後來的造價遠遠超出預算,達到36萬銀洋,多遭非議,以至一度停建,拖到 1934年才竣工。建成後的美齡宮佔地120畝,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四周花木隱映,鳥語花香。入口設門衛用房,進入後便是橄欖形環狀車道。建築設計中西合璧,主體建築聳立在小紅山的山頂,建築骨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體形近似「凸」字形,建築外觀仿傳統清官式建築做法,高大巍峨,極富民族氣韻,中國宮殿式的大屋頂上覆蓋綠色琉璃瓦,前後門廊與腰檐亦用琉璃瓦頂相配合,在陽光映照下,流光溢彩,耀人眼目。牆身用現代手法,貼黃色面磚,並用長方形鋼窗,下為條石基座,周圍平臺及欄杆均用石製;內部則用木裝修,木花紋裝飾,做工精緻。從空中鳥瞰,美齡宮恰似帶藍寶石墜的珍珠項鏈,去主樓的盤山公路是珍珠串,藍寶石即是主樓,主樓屋頂的綠色琉璃空中看起來呈藍色。這一創意據說是宋美齡提出來的。
官邸座南朝北,上下左右曲折盤旋,豪華精緻而又莊重典雅,憑窗眺望,皆成畫景。主樓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地下室東部為職員用房,西部為廚房。地面第一層是接待室、衣帽間、秘書辦公室、臥室、配膳房、廚房、洗衣室、衛生間、服務用房等。二層是會客室和休息室,設有大廳、客廳、大飯廳、配膳房、書房、秘書室等。出大廳是一個開闊的「凸」字形平臺,可供露天活動之用,喝茶下棋,親近自然。更有特點的是周圍的欄杆,清式漢白玉彫琢而成,共34根,每根立柱上都雕有一隻鳳凰。宋美齡1897年出生,到1930年提議建這座別墅正好是34週年,34 隻鳳凰正寓於此。也正因為如此,有人認為「美齡宮」是一座女性建築。別具特點的還有南裙裙檐天花板上的藍底雲雀瓊花圖案,精美典雅,據說是畫家陳之佛的設計。
三樓為居住部分,有客廳、四間大臥室及小餐廳、廚房等。室內陳設考究,地上鋪有紫紅色地毯,牆上掛著名人字畫。客廳後來被改為祈禱室,稱為凱歌堂,語出《晉書.樂志上》:「其有短簫之樂者,則所謂王師大捷,令軍中凱歌者也。」禮拜堂取名 「凱歌」也算中學西用吧。蔣介石從小跟母親王採玉禮佛,長大後崇尚宋明理學,與宋美齡結婚後又信了基督,可謂不中不西。據說每週日上午,蔣介石宋美齡同政府高級官員中的基督徒都要到凱歌堂做禮拜。司徒雷登和馬歇爾也曾到凱歌堂做禮拜,有關美國援華事宜及與共產黨談判的對策等,往往在禮拜前後進行協商。
南京淪陷前,大概是怕日本飛機轟炸, 「美齡宮」整個被刷成黑色。因為當時南京沒有多少高大的建築,當時留在南京的德國人拉貝,可以從他位於金陵大學的小桃園住所的閣樓上遠眺美齡宮的灰牆藍瓦,但這一次他發現那座著名的建築變了顏色,1937年10月17日《拉貝日記》中對此有記載:「位於小紅山的主席官邸還從來沒有人住過,它從下到上刷成了黑色,看上去真可憐。」(拉貝日記43頁)堂堂中國首都的主席官邸的那副模樣也真夠可憐的。
美齡宮最早的名稱是「蔣主席小紅山別墅」,後來稱為「南京主席公邸」、「主席小紅山官邸」、「主席小紅山公邸」、「國民政府主席官邸」等等。因為宋美齡三四十年代經常在這裡做禮拜,並不時和蔣委員長在這裡小住,民間稱之為「美齡宮」,倒也簡潔上口。「文化大革命」期間,「美齡」也成了名諱,公共汽車站的站牌也由「美齡宮」改成「梅齡宮」,到上世紀80年代的初期才又恢復「美齡宮」的名稱。房猶如此,人何以堪?白崇禧之子白先勇重訪故國「首都」,參觀美齡宮,回憶當年宋美齡的綽約風姿,對比眼前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的景況,曾有「宮花寂寞紅」之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來到這座官邸,想起來的第一個人大概還是宋美齡罷,以女主人的名字命名公館,有內容,好記,這種房子與人人與房子之間的聯繫恐怕不是任何人所能改變得了的。
美齡宮現在是南京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原來的凱歌堂、餐廳、蔣介石辦公室、宋美齡臥室仍照原樣佈置,臥室的桌上放著女主人的照片,旁邊的花草青翠欲滴,彷彿她仍住在這裡,只是這會兒正在做禮拜或是在前面的大露台上閑坐……可是這一切,只能是「僅供參觀」而已。
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全國一些主要城市和風景度假地都有自己固定的住所,如廬山的美廬、西湖的澄廬、重慶陪都的曾家岩官邸、青島八大關的別墅等,到了臺灣是士林官邸,士林官邸內還仿美齡宮設有「凱歌堂」。但每個人最後的住所或房間都大同小異,要麼是墓穴和棺材,要麼是骨灰盒。1975年4月5日這個中國傳統的清明節,蔣介石在臺灣去世。宋美齡和蔣經國遵蔣之遺囑,暫停蔣之「靈柩於慈湖,以待來日光復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慈湖是蔣生前選擇的另一塊墓地,在距離臺北60公里處的大溪鎮福安裡村。蔣介石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這裡的風景很像他故鄉奉化溪口。蔣把他母親在溪口的墓地旁的房子稱為慈庵,而將這裡建起的四合院式的「行宮」起名為「慈湖」。他生前常來此小住,並囑死後靈柩暫停於此,他的思鄉之情於此可見。他的後人一直到現在還在為他下葬大陸而努力,苦於沒有結果,蔣介石的棺木因此至今仍懸在慈湖的靈房裡。
抗戰勝利還都南京後,蔣介石曾親自在紫金山南麓為自己選擇了一塊墓址。這裡靠近中山陵,地勢比朱元璋的明孝陵高,比中山陵低,因為蔣介石自覺要比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高明,但又要尊重孫中山先生。後來在這塊墓址上建了「正氣亭」,孫科寫了亭記。「正氣亭」 三字為蔣介石親書,陰刻在正面橫眉上,取「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之意。該亭面臨紫霞湖,背依紫金山,左上紫霞洞,右下觀音洞,東鄰中山陵,西毗明孝陵,湖光山色,是不可多得的好去處。但是,蔣介石大概是回不來了。
女主人宋美齡現在美國,106歲了,活得比一般房子的時間還要長。1981年,二姐宋慶齡病危之際,宋美齡拒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回國邀請,未能與她的二姐見最後一面,她對中共「偽善,詭計多端」(她在1975年於臺灣《中央日報》發表的《不要說它,但我們要說》一文中作如是評價)的印象大概至死也不會改變。到了晚年,她更以宗教為「引導」,在百歲壽宴上她就對身邊的親友說:「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我內心是真正的快樂!」一晃她離開南京已經半個多世紀了,假如她有機會再來「舊都」,到她的憩廬、陶廬、美齡宮看看,不知她會有怎樣的感想。橫跨了三個世紀的她,經歷了那麼多,以她基督徒的胸懷,她可能連滄桑感都不會有了吧。
圖文選自《往日庭院--南京老公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