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的一條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到美國讀了一年多高中的中國學生,返回到上海某外語補習學校補習SAT,最後以「全球滿分1600分」的高分成績,獲得了美國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高校的錄取。文章強調SAT就是中國的高考,美國大學以此為錄取標準。
這條新聞是否假新聞,我不得而知,不過這篇文章應該是為了商業活動而策劃的廣告,因為即便是有這麼一回事,文章對於SAT的解釋也是完全錯誤的,而且在措辭上誤導了中國的學生。很多人不瞭解美國的教育體制,會真的相信這家外語補習學校的實力,也真的相信美國的大學高考制度跟中國的一樣,也是一考定終身。
實際上,美國高中生確實要考SAT,但這只是美國國內的一種高中畢業考試制度,也沒有其他國家使用,用不到要以全球滿分來渲染。而SAT考滿分也不是像文章所說的那樣高不可攀,實際的情況就是每年都有很多人考了滿分,而且這些人並沒有到上海這家學校去補習。今年3月剛剛舉行完的春季SAT考試,全美有 30.4萬名學生參加,有107名學生獲得滿分。在加州24名滿分的學生中,我家附近的學區即佔四名,且均為華裔。SAT考滿分也沒有什麼奇怪,因為美國 SAT考試是可以重複考的,一次付費可以考三次,考試時間一年中有四次到六次。學生可以選擇其中最高分作為成績向大學寄發。這樣對於考生來說,考試的負擔就不是那樣的重,可以比較放鬆地進行。即使考了三次,成績都不理想,但是自己認為還有潛力,你還可以選擇再次付費,重新考試。只要在大學規定的申請截止時間之前寄出你的SAT成績,都是有效的。
況且,美國大學錄取新生不僅僅是依靠SAT分數,它只是大學錄取標準中的一個,甚至不是主要的一個。也就是說,SAT絕不可以等同於中國的高考。
大致上說來,美國大學錄取新生的標準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高中畢業前一年的學年平均成績。美國的高中是四年制,初中兩年,所以就是高中三年級的平均成績。私立大學在錄取學生方面對於這一條的掌握比較寬鬆和靈活,他們看重的一般還是考試成績。但是公立學校往往將這一條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說一個學生的學校表現和出勤率、平均成績都很重要。
第二個就是SAT的成績。不過這是公開的,每個學校都在招生簡章中公布錄取新生的SAT標準。例如著名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去年的錄取標準是 1380-1480分之間,也就是說在這個分數區間內,都屬於可以錄取的標準。即便是哈佛這樣的頂尖學校,也沒有要求學生考1600這樣的滿分,而是 1480-1600分之間。
第三個標準是學生的社交參與能力,要在你的履歷上寫明參加過什麼社團,擔任過什麼職務。做過多少義務工作,例如到老人福利院去幫助老弱病殘者,或者到醫院、教會、基金會幫助過多少人士。你有什麼組織能力,擔任過學生會主席或者編輯過學生刊物等等,都是學生能力的表現,美國大學重視動手能力和實際交際能力,只有好成績的學生充其量也不過是書獃子而已,這樣的學生不要說哈佛等一流學校沒有興趣,即便是加州的地方性高校也不會括入囊中。
如果說這三條是比較硬性的規定,那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雖然有點主觀性,但是在大學錄取中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本人寫的一份自薦信,你為什麼要選擇這所大學。這是一篇不超過兩頁紙的信,實際上就是一篇文章,你要一下子打動看信人的心,使他願意看下去。
我的一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負責錄取新生的美國朋友說,他們錄取新生的程序就是一拿到申請學生的檔案袋,首先就取出這份信件,如果這封信寫得夠得上他們認為的標準,就開始打開其他材料,一份一份地仔細閱讀。如果這封信無法打動他,他就把這個檔案袋封起來了。他們認為如果一個學生連一封推薦自己的信件都寫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是沒有用的。我的一個朋友的女兒,學習成績平平,SAT的成績也只達到她想要申請的學校的最低標準。但是正在她申請的時候,她的父親生了癌症,而且不久人世。於是她將這件家庭重大事情作為主要內容來寫,其中講到她父親中年來美,就是希望她能夠在這所學校中讀書。言辭懇切,打動了錄取官的心,終於如願以償。
正因為自薦信的重要性,在美國人就流行一種申請大學寫作文體,編造一些動人的故事來打動錄取官,有的成功了,有的則適得其反,因為假的東西終是缺少感情,寫得再好,只要細節出錯,整篇文章就如沙上建屋一樣經不起推敲。不過也有很多人成功了。
除了上述標準之外,每個學生都要附上三位教師的推薦信,這也是錄取官第二要看的內容。只有在這些軟性的標準通過之後,錄取官才細心地察看你的其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