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行醫的招牌——葫蘆

發表:2005-04-12 00: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古時候的遊方郎中無論走到哪裡,身上都要背著個葫蘆。把葫蘆作為行醫的招牌,為什麼行醫要背葫蘆呢?這還有個來歷。

據《太平廣記》記載,河南汝南有個當市掾的人叫費長房,忽然看見壺公從遠方來到街上賣藥,壺公是一位道教真人,可人們都不認識壺公,他賣藥不許還價,他的藥服後不管什麼病都能治好。壺公把藥賣出之後,總要囑咐買藥的人,說服了藥之後會吐出什麼東西,哪一天病會好,他說的話每一次都很應驗。他每天賣藥都能掙好幾萬錢,然後就把錢施舍給街上那些飢寒貧窮的人,只留下三五十個錢。他經常把一個空壺掛在屋頂上,太陽落山之後,他就跳進壺裡。這事誰也沒發現,只有費長房在樓上看見了,他知壺公不是凡人。費長房就天天清掃壺公的屋子,供給壺公吃的東西,壺公也不推辭。日子長了費長房仍堅持不懈地照常掃地供食,也不敢對壺公有所請求。

壺公看出來費長房心地很虔誠,有一次就對他說:「到晚上沒人的時候你到我這兒來吧。」費長房晚上來到壺公屋裡,壺公對他說: 「你看我跳進壺裡時,你也和我一樣跳。」費長房照他的話一跳,果然不知不覺地已在壺中了。進去後並不覺得在壺中,只見樓觀重重疊疊,閣道橫空,宛若飛虹,費長房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神仙的世界。後來壺公給費長房一卷封著的符說:「你有了這符就能驅使鬼神,長期當天神的使者,還可以治病消災。」 從此費長房為紀念壺公,便懸壺行醫,成為當時的一代名醫。所以中醫除了有岐黃、青囊、杏林等三個名字外,還有第四個名字叫「懸壺」。

懸壺的 「壺」不是酒壺,而是葫蘆的一個名字。古代典籍中,對葫蘆的稱呼是不一樣的,僅在《詩經》中就有四種叫法,《邶風》云:「匏有苦葉,濟有涉深」;《衛風》云:「齒如瓠犀」;《幽風》云:「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詩經中所說的:「匏」、「瓠」、「壺」、「甘瓠」,都是指葫蘆,只是品種不同而已。因此懸壺實際上是懸葫蘆,以後人們就把醫生腰間挂的和診所前懸的葫蘆,看成了中醫的標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