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布希演說觸動了中國政府哪根神經?

發表:2005-02-12 21: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對於中國媒體來說,1月中旬至今是個奇怪的熱鬧時節。一件發生在中國的大事,即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逝世的消息被屏蔽得嚴嚴實實;而另一件發生在美國的事情,即布希總統就職演說卻被中國媒體萬炮齊轟,痛加撻伐。經過「黨的喉舌」妙語解析,「美國-布希─自由民主」在目前的中國媒體上,幾乎與「霸權主義」完全等義,成了當前中國政府的最大敵人,新任國務卿萊斯女士在1月18日講話中提到的「暴政前哨國」,當然更被中國政府視為無與倫比的「霸權主義宣言」、干涉他國內政的極惡劣典型。

是什麼刺痛了以「社會主義拯救者」自居的中國政府?通觀全篇講話,可以說是其主旨,即布希對自由、民主、人權的強調。布希宣稱,美國要想保持自由,依賴於自由在別國的勝利。他強調「民有政權」的重要性,申明「沒有什麼人應該是主人,而另一些人應該做奴隸」,並宣布「有鑒於此,美國的政策是尋求並支持世界各國和各種文化背景下成長的民主運動,尋求並支持民主的制度化。最終的目標是終結世間的任何極權制度。」

中共掌門人胡錦濤目前正在試圖部分恢復毛澤東式的專制統治,這段話讓中共感到這篇就職演講有如對中共下挑戰書。因為近幾年中共不僅公開成為少數政治精英與經濟精英的利益代表,在意識形態控制方面也日益加強,胡錦濤就曾表示羨慕北韓金正日控制文化思想的做法。在專制極權理念變成臭不可聞的的政治及思想文化垃圾時,中國政府與眾多御用學者們卻在努力論證專制統治的合理性。這些所謂「學者」的做法是這樣:先用「現代威權政治」替代已經臭不可聞的「專制政治」,再從民主政治不適合中國國情入手,痛斥美國民主政治的虛偽與臺灣民主的幼稚可笑且引起社會混亂,努力為中國的威權政治化妝美容,並將這種專制說成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產物,此語已經被胡錦濤欣然接受並在其講話中加以引用。這種努力沒有白費勁,在信息受控制的中國,目前真還有許多青年人接受了「由於中國特殊的國情所限制,中國只能實行威權政治」這種說法。

這個就職演說讓中國政府有危機感的還有這麼一段話,「終結專制統治的巨大使命是幾代人努力的目標」,美國將幫助一切追求自由的人們。布希宣稱,「我們堅定地給每一個統治者每一個國家提出這樣的選擇:請在壓迫與自由之間做道義的選擇。美國不會裝模作樣地默認被關押的異議者自我選擇了枷鎖,……同樣不會默認任何人類的一員仰人鼻息地生活。」

這段話其實並未明確指出中國人中的大部分(9億農民與部分城市人)正處於這樣一種生活狀態,1月18日萊斯女士在參議院外委會聽證會上的講話提到美國負有「在全球推廣自由與民主的任務」時,雖然列舉了6個「暴政前哨國」,古巴、緬甸、朝鮮、伊朗、白俄羅斯和辛巴威均榜上有名,但與這些國家的專製程度在伯仲之間的中國卻並未列名其上。那為什麼中國要自己對號入座,以批駁布希演說與萊斯講話為己任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中國除了經濟發展狀態優於這些「暴政前哨國」之外,人權狀態正好與上述國家相類似。只是因為中國與美國有著太多的利益糾葛,出於現實考慮才使得有資格列名其上的中國榜上無名。

但中國當局對此心知肚明,基於此,中國政府對布希演說及萊斯講話做出了過度反應。先是御用文人撰文對布希演說做了種種醜化,繼而又批評萊斯提出 「暴政前哨國」的概念是用標語與口號把理論簡單化,這種口號破壞性大,建設性不足,且有暴力傾向。而萊斯給這6個國家貼上新標籤,其實就是想利用新口號、新標語召喚美國民眾的支持,也在為美國即將對這六國採取的行動埋下伏筆。待布希1月26日在白宮的新聞發布會時再次提到中國人權問題時,中國政府終於爆發,次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在記者會上表示,在民主法治建設方面,中國不必別人提醒。同時,孔泉又稱,從速度和實施來說,有關中國民主法治方面的進展已取得巨大的成就。

其實,作為美國總統的布希,借就職演說布自由民主之道只是展示一種政治姿態,這種姿態要成為政策還有不短的路程要走,因為美國總統的一舉一動受著太多的牽制。但中國政府的過激反應,恰好說明瞭這個政府內在的虛弱。


華夏電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