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更斯降落土星衛星 揭探測史新篇

發表:2005-01-15 03: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歐洲太空總署的探測船「惠更斯」號在臺北時間14日晚間六時十三分進入土星衛星「泰坦」的大氣層,並在兩個半小時後以降落傘成功著陸,並持續回傳訊號,人類實地探測泰坦之夢終於實現。

惠更斯號在滑翔著陸兩個半小時期間,測量了泰坦大氣層的氣體成分,同時記錄泰坦的天氣型態。惠更斯號登陸後,並利用電池耗盡前的最後幾分鐘傳送出泰坦地表的影像和資訊,為這項歷時七年、美歐合作的太空任務劃下句點。

惠更斯號成功進入泰坦大氣層的消息傳到位於德國達木士塔的歐洲太空行動中心(ESOC )時,七年來就為等待這一刻的工作人員熱烈的歡呼,有人眼眶含淚。

歐洲太空總署科學主任邵斯伍德興奮的說:「寶貝還活著。」太空總署署長道爾登說:「今天,歐洲太空行動中心和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合而為一。」

這項太空計畫耗費三十二億美元。美國在一九九七年10月15日發射「卡西尼 - 惠更斯」聯合太空探測船,以卡西尼號為母船,攜帶惠更斯號飛向土星。歷經七年二十一億公里航程,惠更斯號在去年耶誕節脫離卡西尼號,朝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飛去。

三百二十公斤重的惠更斯號探測泰坦,克服了許多挑戰,成功得來不易。首先,惠更斯號上的系統必須在進入泰坦大氣層前準時自睡眠模式啟動恢復運作。

其次,在以二十倍音速的速度進入厚度達地球大氣層一點五倍的泰坦大氣層後,隔熱罩必須成功抵擋與大氣層摩擦產生的高熱。接著,惠更斯號張開小降落傘進行初步減速,再張開寬達八公尺的主傘;此時,惠更斯號的隔熱罩脫離,讓探測船上的特製相機與設備能夠運作。惠更斯號在空中滑翔的時間約兩個半小時,期間所攜帶的設備逐一啟動,蒐集風速與泰坦大氣層成分的資訊,最後以約時速三十五公里降落泰坦表面。

科學家並不知道惠更斯號降落地點的狀況,它可能降落在陸地,也可能降落在泰坦的液態甲烷上。

泰坦表面有許多黑色海洋,科學家認為是液態甲烷。惠更斯號的溫度是攝氏零下一百八十度,在極冷高壓的情況下,包括甲烷與乙烷等氣體會以液態形式存在。

美、歐之所以選擇探測泰坦,是因為它是太陽系唯一有著厚大氣層的衛星,並有濃厚的氮與甲烷,所進行的化學反應與地球數十億年前形成時一樣。

科學家認為泰坦衛星有如一部「時光機器」,讓人類有機會瞭解地球剛形成時的狀態。

〔自由時報莊誠綜合報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