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戲劇」在該高校其實並非「首演」,就在這出「高潮戲」到來之前,還曾有過分散的「預演」:各班的欠費名單被當班宣讀並被張貼示眾。看得出來,不讓 「楊白勞」們出盡洋相舉校皆知,該高校大概是不會輕易罷休的。這一系列的舉動,無非是要向全校乃至全社會所有的人宣告:這些人,這些「楊白勞」們,他們都欠了我的「租子」。
問題是,貧窮雖不比舊社會的光榮,但至少也不是恥辱,何況學生的貧窮並非他們自己暫時所能掌控。學校拿對付地痞無賴的那一套來對付學生,於心何忍?堂堂高校為了「收租」,竟然不惜威脅逼迫,甚至可以不顧學生的基本生活。
教育不是富人的專利,花著財政資金的公辦教育尤其如此。只要承認這一點,那麼,每個學校都少不了會有很大部分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教育是使他們擺脫貧窮,實現社會公平的最為有效的途徑。如果每個高校都長著一副「黃世仁」的臉孔,不僅教育將面臨著崩盤,社會也將面臨著不安。
其實,對於真正貧窮的學生,張榜曝光除了讓他們感覺自卑甚至叛逆之外,根本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學校總不至於讓他們偷雞摸狗殺人搶劫去吧?學校應該做的,不是板起一副「黃世仁」的臉孔---「要」就一個字;而是應該想盡辦法創造條件幫助這些寒門學子---「愛」就一個字。
四年八萬元 我的大學用金錢堆砌
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說,「我國的高校教育收費改革是必需的,但不能使高等教育的發展以教育收費為基礎,收費只是對政府投入教育的財政資金不足部分的補充,今後我國高校教育的收費不能再提高了。」很顯然,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警覺到:大學生們在求學期間正面臨著越來越高的費用。現在讀大學已經成了一項高消費,成為普通家庭難以承受之「重」。四年大學究竟要花去家長和學生多少錢呢?
記者採訪了去年從北京某高校畢業的學生王浩,對王浩四年的花費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審計」。王浩來自西安,父母都是公務員,家境屬於中等。
學雜費:無法逃避
「上學交費,天經地義」,每年開學之初,學費是學生們無法逃避的費用。
延伸閱讀:貧困生被逼太甚 高校成了「黃世仁」
2000年入學的王浩就讀的專業是計算機專業軟體方向,那時他的學費和現在相比還算比較低,5500元/年。
近年來,住宿問題一直是學生後勤管理的一個焦點問題,「錢還是得交的!」王浩表示抱怨歸抱怨,但錢是不能少的。王浩居住的宿舍樓是剛剛建成兩年的新型學生公寓,公寓裡4人一個寢室,一年住宿費是1500元。根據記者曾經做過的調查顯示,在北京、上海、西安、廣州、南京、武漢這6個高校相對集中的城市,學生的住宿基本上都在1200元/年左右。
而課本同樣是一種無法省去的費用,「2002年9月,在校外書店買本學期課本共花297 元」。王浩的記錄上清楚地記錄著自己專業相關的課本費和專業學習的教材費用。另外根據王浩介紹,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每月買相關的教學輔導書花費約30元左右。一年書費就是700元左右,加上教學輔導,總計有1100元左右。
「學還沒上,8000元就這樣出去了,」王浩說,「就這樣,四年裡光是正常的費用支出就有32000元。」
重修費……:多如牛毛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談及學校收取的其他費用,王浩只能用這樣的話來安慰自己,「除了學費和住宿費以外,其他方面的開銷也不小。」
「在開學時不收費或少收費,待學生入學後再另行收取。」一位教育界的資深人士表示,由於這部分費用無法「上台面」,學校為逃避檢查往往會採用這樣的方式來收取。
根據王浩的私人記錄,在這些「另類收費」中,最大的項目就來自學校收取的「重修費」。由於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王浩對記者說:「我們學校一個學分收 200元。」根據王浩的表述,自己四年的大學生涯一共挂了兩門課,一門電路分析,另一門是一個選修課,學分總和大概是7-8個學分,「反正是交了1400 元,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學費了!」王浩心疼地說。遇到同樣情況的還有瀋陽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劉同學,已經大四的她正為學校催交的1200元(三門)重修費苦惱不已。「家裡已經拿不出了,我是向同學借的,可怎麼還呢?」劉說。
對於學生來說,無法接受的是,交了上百甚至上千元的重修費後,校方不給學生任何收費憑據。王浩說,「我們學校是給收據的,但收據上寫的是學費,根本沒有寫『重修費』。」
學費滯納金按0.5%收取、選修課報名費每門為10元、旁聽費每門200元、檔案管理費25元/年、多媒體網路使用費60元/年、體檢費、防疫費每年 60元、室內財產押金100元(畢業時宿舍內設備無損壞退回)、班費100元/學期、老師們要求的教輔材料費、講義費大概也有100元/學期左右。這是記者在調查中的發現。
按照王浩羅列出的各種費用明細,記者大概估算了一下,以每名學生每學期選修兩門課為標準,四年的選課費就是160元,加上旁聽其他一些專業的課程,每學期按一門計算,四年的總和是1500元左右。
四年之中,學生為這些名稱、種類繁多的收費付出了至少2500元。
專家點評:有些純屬亂收費
教育部學生司一位同志認為,「現在部分省市搞『一費制』其實是件好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亂收費的現象。但現在在政策和法規上的確存在著一些漏洞,使得亂收費問題還是屢屢發生。比如旁聽要交選課費,補考要交重修費。」
按我國《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四條規定:高等學校除收取學費和住宿費以外,未經財政部、國家計委、國家教委聯合批准或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再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按照這樣的解釋,該同志說,「除了這兩種費用以外的費用,我們都可以認定是不合理收費。」
生活費:去如流水
大學生這一群體在收入上無法與就業人士相比,但經濟消費水平卻相差無幾。
根據某調查機構對北京大學生生活費的調查顯示:有7%的同學少於300元,28%的同學少於500元,27%的同學少於800元,5%的同學少於1000元,另外有不到2%的同學大於1000元。
伙食費:「7月1日,早餐一碗牛奶,一個油餅共花2元,中午宮保雞丁飯5元,下午拉麵外加一碟小菜5. 5元,晚上喝了一瓶可樂2.5元;7月16日,早上沒吃,中午蛋炒飯4塊,晚上老同學聚餐150元,7月20日請女友以及室友吃飯150元……」這是王浩在大二時,7月份關於伙食開銷的一筆明細賬。早飯2元,中飯和晚飯各5元,那個月,王浩的伙食是人民幣647.5元。王浩說,「平常時,伙食費大概是 400元左右。」
通訊費:手機在大學生中越來越普及,據網路調查,大一新生的手機持有率約為20%,這個比率在二年級躍升至50%。再看高年級由於實習等客觀因素,人手一機的現像在學生寢室非常普遍。
「這部首信手機當時是花了1500元買的。」王浩表示自己用了四年之久,光話費至少就有6000元。而對於那些有「朋友」的學生來說,有時候一個月的電話費則更是「天文數字」。王浩的女友是自己的師妹,雖然兩人每天都見面,「但還是覺得有說不完的話」,於是每天晚上睡覺前的一通「手機交流」成了他們必需的「催眠曲」。王浩說,「一個月下來,能發上千條簡訊,有時候覺得不盡興,就打電話,一張20元的電話卡一晚上就能打完。」
IT費用:在記者的調查中發現,電腦的普及率比手機更高,甚至許多學生擁有筆記本電腦。據王浩向記者介紹,學生裝電腦的價位大多在4000元左右。在北京幾乎所有的學生公寓都有寬頻介面,儘管不需要再交納費用,但一些遊戲愛好者平時買遊戲光碟和網路遊戲的點數卡,每月花費仍需50元。別人的我沒算過,我四年中在這方面的花消,大概是6000元左右。
交際費:「支出可大可小,」王浩笑嘻嘻地說,「老同學來看你,總要敘敘舊,意思意思,吃頓飯。朋友、同學生日,當然少不了禮物,少則幾十塊,多則幾百塊,要是一個月碰上幾個同學生日,那就慘了。萬一你拿什麼獎,又少不了請客,有時拿的獎金還不夠請客用。這種開支平均每月約50元。」
根據調查顯示,人情應酬每月50元以下的佔70.6%,50元到100元的佔19.1%,100元以上的佔10.0%。
戀愛消費:有人說:「她的生日就是自己的末日。」為瞭解王浩的戀愛花費,先來看看王浩與女友的一次週末賬單:上午逛商場,買衣服花去128元(女友自己付賬100元);中午肯德基吃全家套餐飯58元;下午逛華聯商場,晚飯在必勝客吃飯(比薩餅)120元;順便看電影,80元門票加20元零食,總計100 元。「加上節假日旅遊,平時送小玩意,」王浩說,「大概有一年花去了2000多元。」
交通費:按一週出去1次計算,公交月票是20元一個月,一年中會有5個月的時間使用月票。但到大四時,交通費也會直線上漲。「當然,還不包括打的費用。」王浩表示自己偶爾也打次車。
王浩一年回家2次,每次的火車票是70元。
服裝費用:王浩的賬本上清楚地記錄著,「2001年,我買了兩件T恤、一條長褲、一雙皮鞋共花了300元左右。」王浩表示一般女生在這項的花費多一點,以自己女友為例,平均每月80元左右。而男生一次性花費比較大,如運動鞋等產品,王浩的名牌籃球鞋花費約500元左右。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服裝的花消會大一些;而在西安、南京這些城市,學生在服裝上的花消男生大約為400元左右,女生的花消會更大。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