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原本屬於因特網網民們抒發情感,交流想法的平臺如今和政治拉上關係以後,兩者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特殊化學反應呢?此外,它與媒體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也已經變得越來越緊密,像《紐約時報》造假醜聞等好些轟動世界的大新聞都出自博客的手筆,正是他們抖出了第一手材料。不信?您看!
左:埃普爾(已報導過10屆美國總統選舉的《紐約時報》資深記者);中:考克斯(雖是第一次報導美國大選的一家博客網站經營者,但她的網站每週瀏覽人數達43萬人次之多!);右:吉爾蒙(已報導過12屆美國總統選舉的《巴爾的摩太陽報》資深記者)
博客式參政
三大作用凸顯其助選力量,成大選政客必爭之新陣地
博客一開始是網民共享個人思想的一種方式,但是,現在博客已經成為一種高級媒體,甚至在美國總統電子競選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自本次美國大選揭幕以來,「博客」已悄然成為一股影響選舉的新銳政治勢力。博客們正試圖以虛擬模式構筑一種基於網路的「新型民主」。
作用一:籌集競選資金
詳細審查數萬個網路記錄已經對媒體和情報分析構成了挑戰。但是,在眾多的抨擊、評論和小道消息中,博客網站內容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成為了突發新聞的有力來源。
前民主黨黨內初選提名人霍華德.迪安是第一個發現博客政治威力並且嘗到甜頭的聰明人。他早在初選開始之前就設立了個人競選博客日誌,上面不斷登出他的言論或活動消息,他發布的每一條帖子都獲得了數百人的跟帖,而且他通過博客日誌直接和選民對話。其網站訪問量在初選前期基本上與白宮網站的訪問量相當。他去年光通過自己的官方博客網站就籌集到了700多萬美元競選資金。這無意中引起了不少參加競選的內部人士的注意。
作用二:決定投誰一票
一位參與管理美國一個政治博客網站的保守派人士布魯斯.雷恩斯坦說,人們可以利用博客的方式通過接觸網路用戶來影響大選。你可以對選擇民主黨、共和黨或者第三方黨派猶豫不決的選民施加影響,並且影響公眾的意見。
作用三:新型宣傳工具
不久前,為了給2004年美國大選預熱輿論,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邀請知名媒體記者和部分博客一起參加他們的大會,以前躲在網際網路角落裡傳播猛料的博客們,第一次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克里和布希總統被正式提名為民主黨和共和黨候選人的大會上,博客首次成為可信賴的媒體。民主黨在7月下旬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已經將大會新聞的一部分通過博客網路發布出去。在會議期間,閱讀政治類博客的美國讀者增至約1300萬。民主黨更將自己的博客新聞發布管理權交給了前副總統戈爾,足見他們已經相當重視。
儘管共和黨沒有在8月30日召開的大會正式選用博客發表消息,不過,共和黨發言人阿里薩.麥克萊寧稱:「我們批准了他們參加會議。我們當然願意看到他們的到來。」看來,共和黨在這方面也是不甘落後的。布希競選班子電子媒體競選主任說,我認為博客是一種偉大的工具,因為它能夠讓人們談論政治和公共政策。
大多數博客認為,他們是媒體的監督者。政治新聞報導在登上報紙之前常常在博客網站上就要進行反覆推敲,因此真實性和可信度還是相當高的。
博客媒體地位直逼記者?
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是博客正式邁向新聞傳播領域的里程碑,它在這次美國大選中已成兵家必爭之地。他們各自的競選陣營除了設立官方博客網站之外,雙方擁護者還分別建了許多各式各樣的「旁系博客網站」互道立場,議題也遍及各個領域,形成一場大規模的「博客大戰」。
民主黨破天荒
允許博客採訪
如果僅僅如此,新聞界還不會承認博客是他們之中的一員;但是2004年7月26至29日在波士頓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之中,大會組織者有史以來第一次為各種政治博客們發放了採訪證。新聞界大概就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從大會的角度來看,博客與記者的地位是相當的。儘管他們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記者,但這件事被認為是博客「合法化」的里程碑。
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籌辦單位表示,邀請博客作者與會的標準有三:讀者人氣、專業性以及原創性,有志於博客創作的朋友們可以銘記在心。
CNN食言有因
另眼看待博客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7月21日發出新聞稿,宣布一方面以博客的方式實時報導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全過程,由旗下數位元組目主持人、分析評論員、特派員共同執筆;同時與知名博客追蹤服務的網站合作,推出名為「博客觀察」的欄目。由於該網站宣稱能夠追蹤超過320萬個博客網頁的內容更新與響應狀況,CNN希望透過採用「博客」這種新型新聞報導方式第一時間追蹤掌握最新的選舉議題,並以最快的速度通過網際網路發布出去。
許多傳統媒體網站其實都已經開始借博客吸引更多讀者,為何特別提到CNN?原因很簡單,就在2003年第一季,CNN不但要求戰地特派員凱文.塞茲停止在其博客網頁上張貼伊拉克戰事的報導,並且其發言人曾立誓表示:CNN寧願以比較結構化的方式報導新聞,我們堅決不採用博客!CNN態度一百八十度的的轉變,突顯了傳統媒體已經體認到博客是他們不能等閑視之的新聞來源之一。
或許以後新聞傳播史上可能會記載下這些歷史:
──1924年,廣播首度參與報導美國總統大選;
──1952年,電視首度參與報導美國總統大選;
──2004年,博客首度參與報導美國總統大選。
博客小貼士
所謂「博客」,是英文blog(Weblog的簡稱)的音譯名稱,實際上是網際網路上非常流行的「網路日誌」。如今它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網路交流方式。換句話說,就是網民們通過網際網路發表各種思想的虛擬場所。「博客」網頁通常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構成。盛行的「博客」網站內容從新聞內幕到個人思想、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應有盡有。
宗旨:
讓別人關注自己
2001年9月11日在紐約世貿中心發生恐怖襲擊之後,很多生活和工作在附近的人們開始在網上記述他們的經歷。這些彙集了目擊場景和個人感想在內的「博客」吸引了數百萬的讀者。這正是「博客」的思路:讓個人能夠面向公眾。
特點:
來源眾多 信息及時 吸引力大
早期的「博客」愛好者是那些熱衷於網上衝浪的人和業餘寫作者,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網路文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博客」中獲取新聞、信息和觀點。
同樣,「博客」的作者隊伍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其中包括傳統的新聞記者、戰場上的士兵、遭受自然災害地區或戰爭地區的居民以及希望表達自己觀點的普通民眾。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來自個人的即時性的內容往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共和黨大會期間,博客們就一同擠在會場外狹小的房間裡報導大會新聞
類型:
「流水帳」 「記事本」 「過濾器」
第一種類型的「博客」被稱為「流水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