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撈出巨獸化石 專家分析有上萬年歷史

發表:2004-09-30 18: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巨大而又堅硬的化石,頭骨、腿骨、肋骨和象牙一應俱全。昨天,記者在大連市旅順口區太陽溝附近的李先生家,見到了大批的此類物品。據專業人士介紹稱,由於這些東西均來自渤海灣海底,所以至今應有上萬年的歷史。

剛走進李先生家的家門,便能看到擺放在牆角的各種獸類化石,這些化石中大部分石化程度較高,而有的則略顯不足,用手一摸還有點濕潤的感覺。但這裡的化石種類卻非常多,記者在實地測量後得知,一塊緊靠窗邊的不知為何種動物的小腿骨化石足有1米長,而這可能還僅為該動物腿骨的一部分,而另外一個橫放著的動物肋骨化石則顯得尤為搶眼,這根2.1米長的化石雖然石化程度並不很高,但從它身上完全可以想像出擁有它的動物的身體該是多麼龐大。

但最令李先生引以自豪的還是他於近期得到的一個完整的獸類頭骨化石,對於這塊懸掛於牆上的、寬0.6米的頭骨化石,李先生經過分析後斷定它是屬於獨角像的,隨後,記者看到,在該化石正面的上方有一個大洞,對此,李先生分析,這裡應該是大象獨角長出的地方。

據李先生介紹,如此多的獸類化石是他多年來陸續從海邊的漁民手中收集而來的,因為此地的漁民在打魚時經常會從海底撈上來一些動物的化石。他收集此類化石至少有五六年歷史了,最大的一塊頭骨化石是上個月收集的。

對這些化石的發現,大連自然博物館內一位研究化石的姓劉的專家稱,多年以來,在渤海灣海底都曾發現過披毛犀和猛獁像的化石。該處有大量古動物化石的出水,表明瞭遙遠時期以前的渤海灣應該為北方的草原或樹林,但在冰期,隨著海水的退後,華北和東北的動物種群開始融合,在冰後期則完全下降為海灣,並成為現在的渤海。

對於李先生所發現的那塊頭骨化石,該專家分析很可能是犀牛類動物的頭骨化石,年代應該在2萬∼5萬年之前。

隨即,記者在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後獲悉,在1994年10月,旅順羊頭窪港灣就曾發現過披毛犀頭骨化石,這是一種生活在氣候比較寒冷條件下的食草型動物,生活的年代是距今1萬至4萬年之間,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及內蒙古高原等地,而旅順是其分布的最東的幾個地點之一,此外,在渤海海底也曾發現過猛獁像的化石,這表明當時的渤海灣為出露於海面之上的陸地。


來源:東北新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