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拒絕後,第二天就發現自己孩子真的被退檔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李先生一家不斷接到電話,內容無非都是要錢。李家四處打聽,但回答都是要上學必須先交錢。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先生被迫口頭同意交10萬元讓孩子上學。
7月28日,李先生一家終於查到自己的孩子被錄取的消息。
之後,一個自稱是「北航天宏公司」劉天平的人要求李先生把10萬元以工程款的名義打入「天宏公司」。11日下午,收了錢正準備存入「天宏公司」賬戶的劉天平被警方抓獲。
北航校長、中科院院士李未昨天對媒體說,自己要「誠懇地」向社會表示歉意,並希望《焦點訪談》所報導的事件是一個孤例。
令人遺憾的是,北航招生醜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筆者在媒體工作,經常採訪高校和地方教育部門,據筆者所知,《焦點訪談》披露的招生醜聞僅是冰山一角。
定向生指標能變相斂財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家豪華賓館的茶館裡,筆者遇到某名牌大學某省校友會的負責人。
據他透露,弄定向生指標應早行動,要在學校春季開學初制訂招生計畫時就將其列入計畫。因該校校長是本省人,校友會通過公關,該校給該省下達了26個定向招生計畫。根據規定,定向就業招生計畫要先與有人事調配權的定向就業單位簽署定向就業意向性協議。該校友會於是找了一家企業,與該校簽署了定向就業意向性協議。實際上,這是一個假協議。生源並不由該企業組織。
這些指標到了該省招生辦,利益均沾,「拿」走了兩個指標,最後該名牌院校在招生計畫專刊上公開的定向生計畫指標變成了24個。不知情的考生以為自己可以填報這些公開的定向生計畫。而實際上,這些計畫在公開之前早已被校友會的幾個負責人「瓜分」。高考分數公布後,幾個校友會負責人四處物色符合條件的考生(考分在普通本科線20分以下),讓他們填報該學校的定向志願。等定向生的名單確定後,派人將名單和他們每人向學校交納的2∼3萬元贊助費統一送到學校。
據瞭解,出臺定向生計畫的初衷是為艱苦行業、艱苦地區以及國防、軍工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定向培養人才的,而實際上,定向生計畫早已變了味。打開一些省招生機構出版的招生專刊,就會發現,許多內地的國家機關、效益好的單位都被列為定向單位,定向生畢業後大多數也沒有回定向單位就業。定向生計畫變成了許多高校變相斂財的工具,成為高校招生腐敗的溫床。
一些招生機構之所以給一些院校許多定向生計畫指標,實際上是給「政策」,鼓勵他們多收費,以緩解辦學經費的不足。
儘管教育部明令定向生錄取不准額外收取費用,但在很多地方,許多高校明目張膽地收費,甚至在黨報上打廣告、在省會賓館設諮詢點(實為收費點)。
近年來,許多本科高校建立了二級學院,為了保證二級學院的生源,收取更多的費用(二級學院的收費要比定向生高許多),一些本科院校減少甚至取消了定向生招生計畫。這樣,定向招生指標更加緊俏,收費水漲船高,權力尋租開出的價碼也更大。
買了機動指標可降七八十分
除定向招生指標外,讓某些人有機可乘的還有機動指標、少數民族預科生指標、高水平運動隊招生、特長生招生、補錄等招生環節。
北航招生醜聞發生的增錄招生計畫環節實際上就是機動指標,雖然教育部三令五申機動計畫不允許收費,實際上一些高校在向考生收取高額費用。機動指標數量少,所以比定向指標更加緊俏。考生家長除需關係硬外,還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作支撐,即使一般院校也要收取3萬元。「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像今年北航事件中舉報的考生家長是鳳毛麟角。
按規定,各省招生辦有監督高校招生的義務。實際上,監督的效果從以下這個例子就可想而知。某省為吸引外省高校特別是名牌院校給該省投放更多的機動指標,明文規定:重點高校的機動指標可在普通本科院校分數線上投檔。這意味著,弄到機動計畫指標的考生分數比名校的實際投檔線可少四五十分,甚至七八十分。這也是一些考生家長願意出五六萬元,甚至十幾萬元換取機動指標的原因。
花錢就能當少數民族預科生
近幾年,某省少數民族考生佔該省考生總數的比例居高不下,遠遠大於該省少數民族人口所佔該省總人口的比例。個中奧妙不言自明。一些考生與本科錄取分數線相差100分,讀定向生不夠格,為了讀一個好學校,家長們千方百計弄少數民族預科生指標。因為該省規定,少數民族預科生可降低100分錄取。
據筆者所知,國家正式招生計畫比較正規公平。但補錄過程中也有黑幕。因為,補錄一般在9月進行,錄取工作不再是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
據湖南某縣一位縣長反映,湖南某師範大學下屬一個學院的辦公室副主任2001年到該地,承諾能為其弄到上海、北京等地全國重點大學的定向招生指標,先後從該縣長和劉某等3位考生家長那裡騙走了18萬元,後向公安局報案追回了13萬元。
近年來,儘管教育部門和媒體反覆提醒考生家長不要上招生中介的當,但利用高考錄取詐騙考生錢財的事情時有發生。除了部分考生家長「病急亂投醫」外,主要是目前高校招生工作還不夠透明,錄取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公平的現象。特別是相當一部分詐騙活動有高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人員參與,使詐騙更具專業性和欺騙性。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