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知情人舉報,記者於6月5日下午來到位於成都站華路9號的批發市場。市場裡生意興旺,有的餐館直接開車過來購生鮮、蔬菜。聽說我們要找做水產批發的,市場裡的生意人便指向市場角落,說那裡的幾排商鋪就是。
人一走近,一股惡臭就扑鼻而來。除了門牌號碼不同,這些商鋪的「表情」十分相似:地上都擺著泡毛肚的大塑料盆,有的泡的是黃喉、干筍、蹄筋等。盆裡的 「水」,有的十分渾濁,散發濃重的鹼味和臭味,有的則比較清。大部分店門口的空地上都堆放著成捆的未經泡製的干毛肚。每家店舖都有人戴著膠皮手套忙著處理毛肚。有的還將泡過的毛肚放進鍋中,奮力攪動。走進一間店舖,兩名店員對我們這兩個說一口普通話的來客上下打量,看起來很有警惕性。
「這毛肚怎麼賣?」
「毛肚今天不賣,明天再賣。」
店員邊回答,邊盯著我們肩上和手裡帶的包,看來電視裡針孔攝像鏡頭已經為國人熟知了。
「那多少錢一斤啊?」
「四五元吧。」
與鮮毛肚每斤20元左右的價格相比,這種經歷過鹼燒湯煮的毛肚的確有相當的價格優勢。
記者從泡著毛肚的大盆中拈起一塊輕輕用手一掐,毛肚居然爛了。按說生毛肚應該是很有韌性的。同行的朋友說,這是因為毛肚已經被工業鹼「燒」爛了。他還告訴記者,這種毛肚就是丟到鍋裡,煮再長的時間,它也依然會是脆生生的。一個食品批發攤的老闆告訴記者,由於市場裡做水發貨的都是下午泡,第二天賣,每天下午批發市場都被賣毛肚的人搞得臭烘烘的。
記者與朋友一起從水產批發市場轉了一圈後,走出市場前回頭一看,只見一整排商鋪的店員都走出店門站在店外,朝著記者走的方向指指戳戳地議論著。之後便發現,一名身著白色T恤衫戴著墨鏡的青年男子尾隨我們而來。等我們上了出租車離開,他才回身走進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
食客與監管者為何一再「寬容」
毛肚、黃喉等都是火爆全國的川渝火鍋中經久不衰的流行菜品。對這些水發貨屢遭毒手的「貓膩」,食客並非全不知情。
走訪罷水產市場,記者在四川省工商局採訪後,與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員一起吃了火鍋。席間他夾一筷子毛肚笑說:「我是個老成都,我聽說了成都水產品批發市場有用砒霜泡毛肚的事。說句實話,那樣泡過的毛肚口感更好,脆,好嚼。那些正常方式泡出來的毛肚,我反而不願意吃了,咬著費勁。」
一位在成都高校工作的老師聽說成都有商販對毛肚「下毒手」後,疑惑重重:不是聽說砒霜還是中醫中的一味藥嗎?吃了用它泡的毛肚又能有什麼事呢?
食客們對有毒水發產品竟如此「寬容」,為了美食,不惜拿健康「開涮」。而與之類似的情況,是在記者將在水產批發市場所見的毒毛肚加工過程講述給四川省質量監督管理局、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有關人員時,沒有一個部門表示將對記者反映的事件進行調查處理。只有省工商局表示了對這一情況的關注,但又對記者說「前幾天好像有衛生部門的去查了」,之後便不再提起此事。
食客的「寬容」,為有毒水產品打開了需求之門。而監管部門的「寬容」,則使得有毒水產品攀上食客餐桌的市場之門洞開。僅從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每天至少有數百公斤毒毛肚流入大小餐飲企業,上了消費者的餐桌。
水發產品安全現狀堪憂
據調查,目前在水產品加工中違法使用甲醛、雙氧水、工業鹼,已經成為水產加工行業的「潛規則」。就在今年4月,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披露,南京一些水產品加工小作坊的黑心小販,用甲醛、燒鹼、雙氧水等發制牛百葉、黃喉、魷魚、海參、蹄筋等乾貨,「把水變成貨,再把貨變成錢」。這些水產品有幾個「優點」: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不易變質腐爛;「賣相」特別好,顏色和質地都很招人喜歡;能很好地保持水分,換句話說,就是能增加重量。
許多知情人士對水發產品安全現狀表示憂慮。由於水產加工行業的現狀是加工點多數存在小、散、亂問題,加上產品從加工到流通上市時間非常短,往往只是兩三天時間,監管者要做到察毒、堵漏,困難很大。
在北京錦繡大地檢測中心,工作人員田立峰在接到記者送檢的毛肚後感慨說:「媒體真應該好好呼籲一下,對食品這塊,這麼多部門在管,可出了事後哪個部門都不管。我們檢測部門能做的只是受人之托,檢測有限的項目,像毛肚,一般只檢測甲醛。可是難道說檢測甲醛合格,就能說明這毛肚是安全的嗎?」
據瞭解,目前許多商販在加工「毒水發貨」過程中,在甲醛這一項上,已經有能力「精心處理」使之很難被查出來。而加入工業雙氧水、氫氧化鈉、福爾馬林等化學物品的「毒發水貨」卻輕易過關,甚至被裝進「綠色農產品」的包裝袋裡在各大超市公然銷售。
新華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