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恩人故地重遊
4月26日,理查德.赫塞爾廷沿著圓石小路顫巍巍地向奧爾維耶托中心廣場走去,邊走邊用手杖向旁人指點著城中的建築。 「我們就是從這兒進來的」,他告訴大家,隨即又指向前面一間陶器商店,「看這裡,我的吉普車就是停在這扇門前。看看店對面的那座主教堂,我當時完全被它那宏偉的氣勢驚呆了。老實說,我從沒見過比這更漂亮的建築,所以當時我在這裡停留了好一會兒。」赫塞爾廷本人就是個藝術迷,酷好美術與彫刻。日前,奧爾維耶托市市長斯特凡諾.奇米基親自邀請90歲高齡的赫塞爾廷作為特邀嘉賓到故地重遊,這座古城還為這位退休的農場主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入城儀式,以紀念他對古城的「再造之功」。
1944年夏,就是時任盟軍少校的赫塞爾廷與德國軍官達成了秘密的「君子協議」,另辟戰場與德意聯軍展開激戰,才得以保全這座古城。
歷史名城危在旦夕
1944年6月4日,盟軍少校、英國人赫塞爾廷領軍追擊潰退的德意聯軍,從義大利西北部長驅直入,直逼奧爾維耶托。連年戰爭早已讓奧爾維耶托居民對保存家園失去了信心。
奧爾維耶托城中有一座主教堂,這是義大利全國最完整的哥特式正面建築,始建於文藝復興時期,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教堂裡有很多中世紀的彫刻和繪畫,尤以安其利奧和西尼奧雷利兩位美術大師的「濕壁畫」最為著名。據稱,13世紀時,這座教堂還曾顯現過「神跡」--當一位虔誠的神父講完經後,聖體盒中滲出了血跡,並染在盒下的九褶布上。後來,教皇便以此確立了「耶穌聖體聖血節」。
君子協定保全城市
據赫塞爾廷回憶,就在1944年6月14日那天傍晚,盟軍軍隊「剛剛望到奧爾維耶托的塔尖時」,他的衛兵報告說,一輛德國大眾牌轎車正駛向盟軍一方。赫塞爾廷說:「當時車上飄著一面白旗,坐在車裡的年輕德國軍官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他向我建議,為了保護奧爾維耶托不被戰火毀滅,是否可以宣布其為『不設防的城市』。」這意味著雙方可以另擇地點交戰。
於是,赫塞爾廷在贏得了上級的同意後,在君子協定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主教堂當時的神父馬爾切洛.佩蒂內利回憶說,君子協定簽署後,德軍向後撤退了20公里,「但雙方的仁慈僅限於此--在兩軍到達新戰場後,戰鬥幾乎立刻就打響了,而且極為慘烈」。
奧爾維耶托市市長奇米基表示,他們也很想找到當初那位德國軍官並向他表達謝意,因為正是由於兩位不同國籍、不同陣營的軍官對文明和藝術共同的敬仰,才使得這座城市能夠在戰火中保存至今。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