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3-10-27 16:06:00作者:
記者日前在江蘇太倉採訪時發現,多數肉松廠家都見不到原材料--新鮮豬肉;在「肉鬆之鄉」太倉不但很少有賣肉鬆的,而且當地還主動勸說記者不要買太倉肉鬆。調查發現,這裡的肉鬆原輔料普遍使用了母豬肉、雙氧水,甚至大量原材料還是病死的母豬肉。
據合肥晚報報導,江蘇太倉肉鬆算得上是有名的特產了。當地從清代開始就有了這種製作工藝。目前僅在太倉市及其附近已經有將近20家大大小小的肉鬆生產企業。據透露,太倉肉鬆生產企業用的肉鬆半成品,絕大多數都是從浙江、江西等地買來的。太倉市頂峰肉鬆廠的肉鬆半成品大部分是浙江省義烏市協長肉鬆廠生產的。記者在浙江義烏市協長肉鬆廠看到,生產基本上是半露天的。晾在地上的肉坯,成了蒼蠅的嬉戲地;撒落在地上的肉絲,就這樣被撿了回去;工人打著赤腳隨意出入半成品晾放間;老闆娘從廠外回來,甚至不換鞋子就直接進到肉鬆半成品晾放間。她蹲下來,在地上抓起一把半成品肉鬆聞了聞,就算是最終的出廠檢驗。
這裡的工人告訴記者,他們根本就不會專門用豬腿肉來生產半成品肉鬆。記者在這裡連續觀察了好幾天後發現,送到這個廠裡的毛豬幾乎都是老母豬,其中還有一些是病豬、死豬。
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煮母豬肉的時候,在起鍋前,總是要使用一點「雙氧水」,原本黑乎乎、渾濁不堪的一鍋母豬肉湯肉,很快就變成了乳白色。經過這樣一番處理後的母豬肉撈起來榨干湯汁,把骨頭分揀開後,就成了炒制半成品肉鬆的「肉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