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指出「我們痛心,不是因為他是一名曾經叱吒足球場的國門,曾經為我國的體育事業作出過突出貢獻,我們更願意把他看作一名普通的老人,把他的命運看成一名普通老人的命運;我們痛心,也不是因為這件事發生在北京。正如我不認為北京人的素質比其他地方人素質高一樣,我也不認為北京人的素質比其他地方的人低,因而我不相信這種事是北京的「特產」,而其他地方的老人能夠避免徐福生老人的悲劇。」
文中指出「我們驚訝於人們對暴力和血腥的篤信。迷信「真理掌握在拳頭上」,不惜因為芝麻粒大小的事而拳腳相加,這已經成為一些人的思維定勢和行為習慣。 前兩天,我的一位同事告訴我,他給4歲的孩子報了一個跆拳道班,他說:「面對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暴力,除了以暴治暴,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夠保護他。」──一旦對暴力的不安轉化為對暴力的篤信,受害者轉化為施暴者就是一種必然。」
我們痛心,還因為我們看不到這種事絕跡的跡象。從地鐵、公共汽車上白髮蒼蒼的老人顫微微地站著,年輕人卻視而不見的一幕幕,從老人像包袱一樣在兒女們之間推來推去,甚至要靠法院執行才能討回可憐的贍養費的報導,我們看到老人在這個社會的尷尬地位,這是悲劇發生的社會根源。
文章最後指出「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它的發生有其必然性;我們希望看到法律為徐福生老人伸冤,我們更希望早日消除導致這種悲劇的土壤。看不到這種必然性,任導致其發生的「土壤」存在甚至「肥沃」,那麼,沒準哪一天倒下的就是我們自己。」
10月15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國門徐福生騎車時和開轎車的年輕人因為刮蹭發生衝突,倒在比他小40歲的年輕人的拳下,再也沒能起來。據悉當時徐福生騎自行車前往先農壇,行至革新西裡108號樓前時,因馬路擁擠,與一輛綠色富康轎車發生刮蹭,車主下車後與其爭執。經一位民警調解後,徐福生繼續推車前行,但在他走出數米後,富康車主再次追上他,並拳擊徐後腦杓,徐福生倒地。後經搶救無效,徐福生氣絕身亡。